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健康】提醒!骨科专家从来不做这9种姿势,它可能致毁膝、毁腰、毁骨!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01-03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大楼,那么骨骼就像钢架,体格结不结实全看骨骼。


  都说养好骨头要多喝牛奶,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其实,一个健康的人想保护骨头,避免一些危害、不做危险动作,远比进补来得实在!


  接下来,一起看看哪些动作是伤骨的。


来源:羊城晚报、健康圈、新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NO.9 蹲着择菜


  研究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底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


  临床上,女性膝关节疾病患者多于男性,就是因为生活中女性下蹲次数相对男性更多,比如蹲着洗衣服、择菜、擦地等。


  老人和肥胖人群尽量不要深蹲,或应减少深蹲时间,别超过20分钟。


  老人下蹲最好扶着桌子或椅子,减少膝关节压力。


NO.8 背单肩包


  长期背单肩包会让我们的肩膀酸痛,甚至一高一低。


  因为人们为了防止包带滑下来,一侧肩膀总是习惯向上挺一下,并向内用力。长期如此,脊柱还可能发生侧弯,女性甚至会出现乳房不对称。尤其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更易受影响。


  学生书包里的课本很沉,最好背双肩包。对成人来说,上下班路上,若路途较短可以背单肩包,但最好不要总用一侧肩膀。若路途较远,最好背双肩包。


NO.7 窝在沙发里



  窝在沙发里或床上看电视、玩手机的确放松,可这对骨头来说却很煎熬。


  半卧位时,腰椎缺乏足够支撑,原有弧度被迫发生改变,椎间盘所受重力增大,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肌肉劳损、脊柱侧弯等。


  专家提醒:正确的坐姿是腰背挺直,含胸收腹,两腿平放,小腿与大腿呈90度角,坐在椅子正中间,也可稍向前倾,但上半身别向左右两边倒。


  家里最好选择质地偏硬的沙发,坐上去不会一下子就陷进去,休息时腰后最好加个靠枕,让其支撑住后腰,利于腰椎放松。


NO.6 趴着午睡


  许多上班族习惯中午趴在桌子上打盹,这不利于颈椎保持生理弧度,可能导致颈椎问题。


  有背痛或颈痛的人,尤其不能趴着睡,会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午睡最好平躺,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可以坐在椅子上,在腰后垫个垫子,身体微微往后仰,简单休息一会儿即可。


NO.5 稍息站立



  站姿不仅影响形象,还与健康直接相关。


  很多人喜欢稍息站姿,把身体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短时间可以放松身体,长时间如此,可能会因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骨盆歪曲、脊柱弯曲,出现腰背疼痛。


  专家提醒:应注意保持正确站姿,做到挺胸、抬头、双臂自然下垂,让全身重量均匀分布在两条腿上,利于骨骼舒展和呼吸通畅。


NO.4 低头玩手机



  人们低头使用手机时,颈椎往往承受着更重的头部重量,同时肩颈过度紧绷,腰椎负担加大。


  成为“低头族”后,仅需短短5年,肩颈肌肉酸痛、腰酸背痛、颈椎病等症状就会找上门来。


  专家提醒:低头看手机不应超过15分钟,最好保持手机与视线齐平或稍低,头部保持直立,不要含胸驼背。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养成工作1小时左右就起身活动的习惯,双手抱住后脑向后仰头四五下,搭配扩胸、耸肩动作,有很好的放松效果。


NO.3 跷二郎腿



  如果总是跷二郎腿,骨盆和髋关节由于长期受压,容易酸痛,还可能出现肌肉劳损,还易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不均,引起脊柱变形,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慢性腰背疼痛。


  专家提醒:保持正确坐姿,尽量不要跷二郎腿。如果一时改不了,每次翘腿别超过10分钟。


NO.2 头和肩夹着手机打电话


  有些人工作繁忙时,习惯将电话夹在头和脖子之间。


  殊不知,颈椎向一侧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和过低疲劳,造成脖子酸胀、疼痛,埋下颈椎病的隐患。


  专家提醒:接电话时最好手持电话,每隔几分钟双手交替,避免一侧肌肉过度紧绷。


NO.1 直膝提重物



  很多人都曾有过“闪腰”的经历,临床上叫做急性腰部扭伤。


  比如当你直着膝盖、弯腰提重物时,不能有效发挥髋、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腰背筋膜、肌肉、韧带往往因负担过重而受伤,也对腰椎不利。


  专家提醒:提重物时应屈膝下蹲,使物体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让脊柱保持垂直状态,用腿部肌肉力量支撑身体缓慢站起来,避免突然用力。


  一旦闪腰,初期最好仰卧于质地较硬的床上休息,后期可配合按摩、针灸等方法治疗。


  如何保护骨头?保护我们老来之本?不是靠吃什么、补什么,少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就是最大的帮忙啦!



大家都在看






学会怎么样保护了吗?

顺便给小编点个贊呗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感恩有您·2018开门红”领取感恩大礼包↓↓↓

阅读8602
健康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