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30家IPO撤材料企业瑕疵明显,“抢跑”、“卡位”思路不再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1-0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加快审核,还是解决积压项目,监管层主要达到提高审核效率和申报质量的目的。IPO撤材料的现象在短期内可能持续。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谭楚丹 深圳报道


1月3日证监会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发审会,当天以“过2否1”的结果落幕。5日将有3家IPO企业上会。监管层延续2017年加速节奏,一周审六家。


与此同时,大批企业撤回上市材料。2017年12月共有30家IPO企业申请终止,创下全年单月新高。


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无论是加快审核,还是解决积压项目,监管层主要达到提高审核效率和申报质量的目的。这对于券商与发行人而言,未来更应谨慎,先规范再申报,投机闯关和盲目卡位不可取。




12月上市撤回潮


根据证监会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共有30家IPO企业申请终止,创下全年单月新高,2017年1-11月平均撤材料的家数仅为10家。


其中,在12月20日后撤材料的企业达到20家。这与12月20日发行部召集的券商通报会不无关系。据了解,当天共有十余家券商参会,监管层提到券商应全面梳理在审项目,如不符合发行要求,应在元旦前撤回。


以净利润为例,部分公司盈利规模小,约有15家企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略高于3000万,有3家则低于3000万,比如安徽省渠道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多家公司业绩表现不稳定,有的出现大幅下滑。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4年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保持在4000万以上,在2015年业绩下滑近40%,随后2016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


也有公司业绩突然飙升。安福县海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5619万元,在2014年“断崖式”下跌至1428万元,随后在2016年猛增至8272万元。


深圳一名保代3日向记者表示,业绩下滑的情况,关键在于要解释合情合理,2017年亦有不少过会的案例;业绩剧烈上升不一定是好事,亦会受到监管层的关注,有虚增利润的嫌疑,看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否可持续。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有三大类行业是撤材料“高发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有5家企业申请终止,“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亦有5家;4家属于医疗类。


华南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解释,医疗类企业在IPO过程中主要被关注两类问题,第一是经销商情况,第二是是否有商业贿赂。


事实上,医疗企业是2017年IPO被否的“重灾区”,长春普华制药、南京圣和药业、重庆圣华曦药业、浙江诺特健康科技等均涉嫌商业贿赂。


此外,12月被撤材料中还有类金融企业。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银监会批准的首家中国品牌汽车厂商与本土银行合资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主营业务为零售汽车贷款业务及经销商汽车贷款业务。2014-2016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超亿元。从监管导向来看,该类企业上市不符合“脱虚向实”的精神。


多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IPO撤材料的现象在短期内可能持续。


2018年1月2日,浙江国祥(833249.OC)公告表示,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公司因拟对部分股东持股情况进行调整,决定撤回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申报IPO新常态


从2017年底监管动作来看,监管层一手抓审核速度,一手抓积压项目,致力解决优化审核环境,改善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


1月3日,一家大型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解释,2017年监管层要面临“去库存”的压力,除了正常上会外,部分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因各种问题停滞不前,形成积压。


“有的企业盈利情况在往年还不错,但在报告期内因宏观环境因素走下坡路,审核经过多次反馈意见但没有进展。也有的企业达不到上市条件,找各种原因中止审核来拖延时间,11-12月期间部分企业在寻找换中介机构来达到拖延目的。”前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他谈道,此次大批IPO企业撤材料,与2017年12月初证监会对中止审核流程优化,其目的是一脉相承,即“去库存”,以及提高申报质量。


据了解,12月7日证监会发布《发行监管问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审核过程中有关中止审查等事项的要求》,旨在增加审核透明度和流程精细化,使审核进展可预期。


前述深圳一名保代向记者表示,因为以前排队审核时间长,投行抱着闯关和卡位的心态,一边排队一边解决企业的问题。但现在审核加速,不少企业想办法拖延,导致部分项目在会里长期积压,影响审核秩序。监管层认为与其拖着,不如先撤回,做好规范再申报。


在他看来,未来申报材料将更为有序,同时在严监管背景下,申报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以后券商不用抢跑审核,企业会先提高自身素质再报材料。我觉得这是好事,未来申报可以更从容。”


前述华南投行人士亦表示,这是新的监管理念,券商和发行人也在适应。“IPO撤回潮在短期内会是常态,但不会持续太久。新的审核尺度明确后,申报企业就会更谨慎。”


(编辑:杨颖桦)



21君

你认为监管层未来还会如何规范IPO的相关流程呢?


百万读者都在看……


支付宝年账单刷屏!但最震撼的还是背后这组关于“扫码”的数据






本期编辑 黎雨桐


21君

老铁们,给21君点个赞再走呗~

阅读8577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