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四个国家的“国宝级工程”,震惊世界!翻看标签,竟然全是“中国制造”!

作者: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 公众号
分享到:

01-06

这几年,一系列超级装备与超级工程,创造着世界奇迹。路、岛、隧、车等重要大基建工程,中国均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带领这些先进技术走出国门,惠及全球。在这一个个挑战“不可能”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超强的中国实力?


可以说,眼下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令世界着迷。


央视财经频道《深度财经》栏目今晚21:45首播,明日09:02重播----《超级工程大揭秘:挑战不可能》为您揭秘。


本周六晚是《深度财经》的第一期节目,从本周起我们将带大家一起深入产业内部,发掘财经前沿的秘密,记录商界人物的起伏,揭秘市场传奇和玄机!


《深度财经》是一个调查有深度,表达有态度,发现有温度的节目,那本周我们的调查和发现是什么呢?是揭秘!



沙漠里的挑战

五月,阿拉伯半岛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装备工程师周翔正驱车赶往


五月,阿拉伯半岛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装备工程师周翔正驱车赶往60公里以外的工地。在这片沙漠的中心,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吉赞经济城已初具规模。这是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工业城。未来,它将是沙特联通欧亚贸易的重要经济支点。



与周翔同时抵达的,还有这支中国工程队。他们要在这座沙漠新城里,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循环用水系统。这次的泵送任务,对于臂架的承压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基座的浇筑面宽40米,只有一侧空间可供泵车停靠。这就要求泵车臂架长度必须在40米以上,并完全呈水平伸展,才能一直浇筑到基座最外侧的边缘。泵车的臂架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水平泵送对臂架的压力,比垂直泵送要高出3到4倍。臂架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高强钢来制造。目前能制造这种泵车的国家,全球只有四个。



助力沙特挑战极端工况的强悍臂架,制造它的核心技术就在这个工厂里。易小刚正带领团队,向更高强度的钢制臂架发起挑战。


车间里正在加工高强钢钢板,它们将被用来打造新一代“泵车之王”。制造新一代86米超长泵车臂架,钢材强度必须达到1800兆帕。这意味着钢板每平方厘米要能承受住18吨的压力,相当于只用一根手指就能顶起一头成年非洲象。



这每一个控制面板,代表一个加热炉的分区,每一个分区的温度都经过严密的计算,以确保钢板受热均匀。加工高强钢的秘密,就在这些温度参数里,稍有偏差,钢的强度就大不一样。



64道冷却液从正反两面同时冲击钢板,每一道的流量和速度都不一样。每块钢板将近40平方米。要确保钢板每一寸温度都绝对均匀地冷却,温差不能超过正负1摄氏度。20秒,完成了普通钢到高强钢的蜕变。


超强钢原材料是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趋势。易小刚他们生产出的超强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利器添翼,良工谋事。中国研发的新技术、新装备,已经是全球基建工地上的一道风景。它们正将世界带向新的高度。



挑战天际线


吉隆坡,双子塔不远处,一座新的标志塔,正在中国工程师手中完成。


这里是目前中国在海外建设的世界最高楼,建成后总高438.20米,它将刷新马来西亚的城市天际线。


这是马来西亚标志塔的第50层。今天,张业要带领工人向更高一层发起冲击。



中国人的建造智慧在这里。这是新型一体化液压提升物料平台,来自中国。这个大家伙可以承受50吨荷载,能将建造一整层楼所需的全部材料一次性堆载在平台上。


这样的多层体系叫做“爬模”,是超高层建筑的必备体系。上层堆放建筑材料,下层空间供工人施工,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液压装置在过去一直是中国建筑技术的短板,如今这款中国独有的一体化液压提升物料平台已经成为世界级装备。


依靠先进的装备技术,现在,这个标志塔平均每三天就建起一层。


这个超级工程的2000多名外籍员工,都来自马来西亚和周边国家,能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


来自孟加拉的法海特,来工地前靠卖菜和打零工度日,对建筑完全是门外汉。现在,他已经是工地上技术最熟练的工人。


邓啸,法海特的中国师傅,手把手教会了他检修发电机。学会了这些技能,即便工程结束,他也不用担心失业。现在的他,已经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


东非草原上的“世纪铁路”


东非大草原,蕴藏着丰饶的物产。每年有超过2400万吨的物资要从这里运出。



这里是整个东非的交通咽喉,但使用的还是100年前英国人建造的轨道,只有一米宽的米轨铁路,时速不到30公里。


不远处,一条新铁路正在建设,这是中国人在海外修建的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


蒙内铁路,连接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全长约480公里。横穿大草原的142公里,是蒙内铁路修建最为复杂的一段。



张驰,是这段铁路的项目负责人,他必须缩短工期,尽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近2000米的察沃河大桥,横跨国家公园,是整个蒙内铁路跨径最大的桥梁,最矮的桥墩也有9.5米,这样可以保证6米高的长颈鹿,能在桥下自由穿行。


乔治,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也是蒙内铁路环境评估专员。


曹方文,架设现场总指挥,这是蒙内铁路上的第一座桥梁。此刻正在进行最后两片钢梁的架设。


曹方文和张驰,都刚40岁出头,但他们参与架设的桥梁,比国外工作了40年的工程师还要多。装备、技术、人才,这是创造中国速度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人的铁路修建速度,让480公里的蒙内铁路不到三年时间提前完工。这是肯尼亚一百年来最大的基建工程,肯尼亚百姓心中的“世纪铁路”。



伊丽莎白五个月前开始学习火车驾驶,她是肯尼亚第一批女火车司机。车厢里,马赛人耶利米书村长,特意带着全村人来坐火车。列车速度比以前快了4倍左右,但票价却比当地长途汽车票价还便宜一半,折合人民币不到50元。



道路通,百业兴。从路网末梢,跃升为区域枢纽,蒙内铁路正在让肯尼亚成为效率更高的东非贸易通道。


蒙内铁路只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还有2000多公里的铁路,在等着中国工程师的到来,它们将连接起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六个国家。


独行快、众行远。共建,共享,更多的合作之路正在开放的版图上不断延伸。


超级钢桩创纪录


铁路、公路、桥梁的联通,带来物流的畅通,经济的发展。近五年来,一系列中国桥,在给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彰显着桥梁建设技术的中国魅力。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这里居住着1500万居民。这是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之一,交通是这里最大的难题。


横穿达卡城的帕德玛河,是哺育当地百姓的生命之水,但也是这个国家南北经济的巨大阻隔。


摆渡船,连接达卡与孟加拉国南部两个省、21个区唯一的交通方式。发船的班次已经缩短到两分钟一班,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南北两岸的货物往来靠轮渡效率极低,一旦雨季遭遇风浪,运输随时会停摆。



不远处,一座6公里长的跨江大桥,帕德玛大桥,已经开始在中国工程师手中建设。


这座公铁两用大桥,建成后,不仅将连通孟加拉国南北,还将成为孟加拉国直通中国、缅甸、印度的重要枢纽。



第一个重要的工程节点来临了。


工程师沈涛和他的同事,要把一根世界上最长、最重的钢桩打入帕德玛河床中。


在帕德玛河上建桥,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属于典型的冲积带,帕德玛河床下110米水深处,依然是松软的泥沙,找不到坚硬的岩石。


而且这里的水流速度每秒可达5米,比长江洪峰期的水流速度还要快。在这样的水流和软泥河床上架桥,桥墩的主体结构,钢桩,至少要达到120米的长度,才能确保大桥稳如泰山。



这是一个让世界瞠目的施工方案,中国人要把120米的钢桩,分成两节进行组合安装。


在此之前,国际建桥巨头美国、日本、韩国,面对这一问题都曾犹豫不决。


因为世界上既没有任何起重设备,可以完成120米长的巨型钢结构部件的竖直吊装,而且也从来没有将一根钢桩分成两段施工的成功经验。今天,中国人要把理论上的施工方案变成现实。



20个小时连续作业。帕德玛河,夜晚的风速和水流比白天平稳,焊接选择在夜晚进行。悬空焊接,完全由人工完成。


20米高的平台上,三名焊接工人要将两节钢桩融为一个整体,他们要打破的是百米钢桩无法施工的国际魔咒。


钢桩周长将近10米,焊接整整持续了9个小时。下一关,考验的是焊缝的强度。焊缝必需达到甚至超过钢桩筒体本身的强度,才能经受住锤击。


液压锤击打钢桩的声音,再次在帕德玛河上响起。这一次击打的时间要比第一次多出近4个小时。为了降低由此带来的热量,需要不断注水给钢桩降温。


长时间的击打,长度近10米,厚度达6厘米,宽度达5厘米的焊缝,没有一丝裂痕。



历经48小时,总长120米、直径3米、总重550吨的全球最大的桥梁主墩钢桩,稳稳地嵌入河床120米深处。


这是来自中国的600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70余台设备组成的装备集群创造的世界新纪录。



帕德玛河边,12000平方米的预制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加紧制造第二根钢桩。未来,帕德玛大桥总共需要240根这样的巨型钢桩。


工厂的员工当中,70%都是孟加拉当地人。


在中国师傅的帮助下,他们已经逐渐掌握了制造巨型钢桩的诀窍。


这将是孟加拉第一批工程建设队伍的骨干。在他们心中,帕德玛大桥是这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希望。



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们,正向世界展示什么才叫真正的“干大事”。这些实力与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走遍全国,迈向世界!


《深度财经》,调查有深度,表达有态度,发现有温度。每周六晚21:45,央视财经频道《深度财经》,敬请关注!

敬请关注~

你会喜欢







:央视财经《深度财经》

本文编辑:李天心

阅读8665
国家 工程 标签 中国 
举报0
关注央视财经微信号:cctvyscj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财经

微信号:cctvyscj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