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艾灸没效果?可能是你灸量不够!灸时灸量到,病痛自然消!

作者:南县女人花 来源:南县女人花 公众号
分享到:

12-29

艾灸,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一根艾条可治疗400种疾病,不用打针吃药,就能灸到病除!


艾灸后,有的灸友总会有这样的疑惑:艾灸效果不理想,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这里要告诉各位灸友,也许你应该找找灸量的原因,要想实现艾灸效果,可以在灸量上下下功夫。


艾灸的秘密在于灸量

俗话说,中药的秘密在于药量。那么,艾灸的秘密,可能就在于灸量了。

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

灸治恰当、适宜的次数和强度,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怎样掌握施灸剂量?


第一

由天时、地理定灸量

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第二

由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还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于种族差异,灸量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


第三

由病情、病性定灸量

《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说,要根据病情决定艾灸的灸量,病情轻浅的要少灸、轻灸;病情深重的要多灸、重灸。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


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二三百壮”、“五百壮”、“七八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


《扁鹊心书》言:“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等。但也有医家持不同意见,如《千金要方》认为施灸壮数应以身体部位来定,“苦卒暴百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


而老年或体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


第四

由所取部位定灸量

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量。

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


第五

由灸炷大小定灸量

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炷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


第六

由患者感觉定灸量

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调理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第七

由施灸次数定灸量

将规定的壮数,一次灸完为顿灸,分次灸完称报灸

对体质差者及头四肢等肌肉浅薄处,可以通过报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恰如《神灸经纶》所云:“若并灸之,恐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当然,上列各条的具体施灸量应综合考虑。


必须指出的是,从历代记载及已有的经验看,一般而言,创伤灸疗,效果较佳。但对现代人来说,灼伤皮肤的灸疗往往难以接受,为增强刺激量,可采用连续多次短时间的强刺激以达到时间整合后的一次极强刺激,类似创伤刺激的效果。


恰当的灸量,配合适的灸法!



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首先应因人而宜。

如老人、小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糖尿患者则禁用着肤灸,因伤口不易愈合,易出现严重的化脓感染。不同的人体部位也应有所不同,如面部,宜用艾条悬起灸或艾炷间接灸,而不能用直接灸等。


其次因病而宜。

随着灸治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专病专法化的趋向,所以在选用灸疗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此点。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又如用灯火灸或火柴灸治流行性腮腺炎,已在大陆普遍应用;又如麻线灸疗女阴白斑,铺灸调理强直性脊柱炎等等。总之,一定要因人因病,选择合适的灸疗方法。


最后提醒:虽说灸量到位才有效果,但是,施灸过程中还是以自己身体的感觉为上限,谨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养生热线:0737-5218341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南洲镇兴盛东路洞庭国际大酒店六楼


阅读3
举报0
关注南县女人花微信号:gh_593182c1680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县女人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县女人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