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李健:生活中最持久的幸福,都源自顺应内心的坚持

作者:Hello海归网 来源:Hello海归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1-10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Hello海归网旗下单身海归交友平台-“米恋”

来源公众号:一日一度

01


李健小时候有两大爱好,

一个是动物园,一个是打架。

5岁那年,父亲说好带他去动物园,

结果忙忘记了。李健一赌气,

自己跑到了哈尔滨的动物园,

在几个大孩子的帮助下翻过高墙,

美滋滋地在园里看了一天的动物。

天黑之后,父亲好不容易找到李健,

看着昏昏欲睡的儿子,不但没骂他,

还说:“你还挺出息的,胆子够大嘛。”



1974年,李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父亲是一名京剧演员,当时武功热,

加之家中常有演戏用的兵刃,

幼年的李健就跟着父亲学了些功夫,

无奈无处施展,只好拿同学做实验,

时不时追着其他孩子满院跑,

每每幼儿园放学,就有小孩儿到李家告状:

“李叔叔,你看李健又把我给打了!”

顽皮的李健,上学之后却摇身一变,

当班长、学生会主席、拿高分,

瞬间变成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但真正的改变,发生在1988年6月23日,

那天下午,李健看着阳台外面,

突然间想:“我能不能学门乐器?”

之前,他看过好几个跟吉他有关的电影,

尤其是那一部《路边吉他队》,

李健被里面的音乐氛围给深深打动,

于是告诉父亲:“我想去报个吉他班。”



母亲听了,立马表示支持,

花93块钱给他买了把红棉吉他。

93块钱在那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了省钱,懂事的李健报了个最便宜的班,

一个月算下来只需要花4块钱。

结果去了才知道,老师特别“鸡贼”,

每天夸李健:“你这么有天赋,该多学学。”

多学,就意味着还得交钱,

李健也聪明,说:“要不我给老师您打杂吧。”

就这样,李健替老师扫地、擦桌子,

每天最多的时候调60把吉他,

把班上的课程全给学完了。

所有学生里,李健学得是最快的,

因为其他男孩儿想的是吉他如何拉风,

只有李健一个人是纯粹冲着音乐去的。

王小波说:“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幸运如抱着吉他的李健,在少年时代,

就找到了孕育人生诗意的沃土。


02


中学时期的李健,

一路开启学霸模式,成绩名列全茅。

闲暇时光,就听港台流行音乐,

什么谭咏麟、齐秦,模仿得比谁都像。

1993年,清华全国文艺爱好者冬令营,

李健本来没打算要考清华的,

听说可以加分就去了,结果一看,

不设流行唱法,只有民歌和美声。

于是他花四个月学了一下民歌,

唱了一首《说句心里话》,技压全场,

拿了当时比赛的全国第一。

李健还沉浸在高考加50分的喜悦中,

一个月后,清华打了电话过来说:

“小伙子,你天赋这么好,

不用考试了,直接保送吧。”



李健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系,

是清华最好、课业压力最大的系。

上中学时,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李健就能拿到全年级最好的名次,

来到清华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时宿舍有六个人,每个都是学霸,

上铺是个对哲学很感兴趣的人,

大一的时候就看黑格尔。

另一个同学不停地学语言,

英语、日语、法语、德语…

李健吭哧吭哧做英语阅读理解,

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倍感焦躁,

那哥们儿却在他旁边点评道:

“嗯嗯,这篇文章文笔不错。”

许多课程,李健撑死了考个80分,

居然有同学可以考到105分,

因答题答得好,被教授多给5分。

环顾四周,李健才明白:

“要想在一个领域里做到顶尖,

没有相应的天赋,根本不可能。”



为了寻得成就感和存在感,

李健开始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他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歌唱比赛,

几乎都能拿到全国最好的名次。

他在清华的9个乐团担任伴奏,

还成了清华合唱团的最美和声,

为自己的唱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突然有一天,一个学长找到李健,

“李健啊!你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别再听你那些港台流行歌曲了!

你得听罗大佑、披头士!”

李健信了学长,回去一听,顿时流泪满面,

发现那么简单的旋律,却直指人心,

可以撬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从此,他对音乐的标准逐渐建立起来:
“只有能打动人的,经得起时间淘洗的,

最终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流传下去,

哪怕它很简单,很单一,也无妨。



随着舞台经验的增多,

李健成了清华里的明星人物,

结识了同样喜欢音乐的卢庚戌,

两人常在清华草坪上弹琴到深夜。

那时,卢庚戌在清华北门租了间房子,

门外有片麦田,附近住的都是些画家、诗人,

没事儿两人就跑去跟他们聊天。

一聊,李健觉得:我怎么什么都不懂?

曾经的李健一度以为自己不爱读书,

跟那些流浪艺术家接触之后,

他才知道自己讨厌的是学校的语文课,

阅读,则能够将他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并一次次唤醒他创作的冲动。

他读塞林格、博尔赫斯、黑塞,

拼命从那些作品中汲取养分、寻找自己。

多年后,李健回望这段充实的日子,

写了下一首歌,叫做《风吹麦浪》。


03


虽说写了不少歌曲,

在学校里也小有名气,

但李健当时的内心,

着实充满各种困惑与迷惘。

他把写好的曲子弹给室友听,

室友心情好了,就夸他两句。

可有一天,李健再次弹琴时,

一个室友问他:“李健啊,

你写了这么多旋律又有什么用?

又不能帮你出国,又不能卖钱。”

父母也曾写信告诉他:

“音乐是爱好,学业更重要。”

作为一个从小没什么特别大理想的人,

李健想了想,也对。那时他的心愿,

不过是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以后能在北京有个体面的生活。



然而现实特别残酷,

毕业后,李健去了广电总局,

在那里当一名网络工程师,

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体力活,

不是去接送人,就是下乡拉电视电线,

一个月拿着微薄的薪水度日。

没多久,人就胖得走了形,

连上五层楼都会气喘吁吁。

那2年里,李健活得毫无成就感,

觉得自己的人生正在一天天荒废。

突然一天,卢庚戌给他打了个电话:

“别上班了,跟我出来一起唱歌吧。”

握着话筒,李健一下子就惊醒了,

他根本不知道当歌手要付出什么,

也没管有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只有一个声音在心底提醒它:

“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吧,

把它变成你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当歌手没唱出来怎么办?

如果适应不了这个圈子怎么办?

李健有一千个可以退缩的理由,

但最终,就像当年独自翻进动物园一样,

他再次表现出了强大的勇气,

丢开工作和卢庚戌组了“水木年华”。

5个月后,专辑《一生有你》一炮走红,

拿下当年Channel V内地最佳新人奖。

与此同时,李健对娱乐圈的不适应,

也慢慢显露出了一些痕迹。

领奖当天,他和卢庚戌其实早就知道结果,

卢庚戌说:“颁奖时,咱们得演一下,

表现得很兴奋,击个掌吧。”

李健答应了,结果一公布结果,

卢庚戌站起来要击掌,李健手举到一半,

觉得太假了,就又把手给放下了。

还有一次,两人上台前被导演拉到一边:

“你们俩唱歌,不要那么安静,

要有爆发力,要像羽泉人家那样儿,

你们可以从台上跳下去跟观众互动嘛。”

李健听了,在旁边冷冷地说:

“我高中时跳高还行…”



对媒体整天说一样的话,

还不是令李健最难受的。

在音乐上,他一直有成熟的追求,

他不愿意随便打造一张速食专辑。

“如果一首歌不是倾我所能的完美,

我是不愿意把它放进我的专辑里的。”

可商业机制不管他的艺术家脾气,

也不会尊重他的“艺术洁癖”。

公司要求他和卢庚戌趁热打铁,

写出更多抢热度的流行歌曲。

很快,创作理念上,两人产生了分歧,

李健想更大程度表达自己要想表达的。

那天,在去参加一个活动的航班上,

李健坦白自己在音乐审美上的坚持,

卢庚戌听了,有点儿急,便说:

“那这样你还不如离开吧。”

那是水木年华最火的时候,

李健为了音乐,选择离开。


04


退出水木年华后,

李健在一处四合院住下,

开始探寻自己想要的音乐。

当时有一位歌星对他打趣说:

“散了你也应该拿走一半,

要么‘水木’,要么‘年华’,

不然你一个人单飞怎么混啊?”

李健听了,不动声色地一笑。

他早就对卢庚戌说过,

“水木年华的歌你们随便唱,

我以后只唱我自己创作的音乐。”



他在四合院里生起小炉子,

自己买来水泵抽水,烧火做饭,

每天练琴、听歌、阅读和写歌。

偶然一天,他拿起茨威格的书,

那本《一个陌生女生的来信》,

被这个奇特的故事和女人给震住了。

李健凭着一点微弱的灵感火光,

写下了后来那首著名的《传奇》。

这期间,曾有一个小偷盯上李健,

想趁他入睡下手,结果,第一天来,李健没睡,第二天来,没睡,第三天、第四天…

熬着熬着,小偷实在熬不住,走了。

后来还是楼上邻居告诉了李健:
“你熬走了一个小偷。”



很快,李健出了专辑,

一张不见波澜的《似水流年》,

在市场上几乎没引起什么大反响。

但那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歌,

都是他精心打磨的最爱,

承载着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承载着他对生命的追问和表达。

收录在专辑里的《传奇》一点儿也不传奇,

周围很多人听了,都劝他说:

“你写这么难唱的歌曲做什么呀?

凭你的才华,写点儿什么小情小爱的,

那些快节奏的流行歌,很简单嘛。”

可那都不是李健的愿望。

接下来那几年,被外界称为“沉寂期”,

然而在李健自己看来,那不算沉寂:

“那几年只是唱片卖得很一般,

但我在音乐上一直是在成长的,

我每两年就会出一张新专辑,

这在音乐圈里已经算是高产了。”



从2002年退出水木年华,

到2010年《传奇》被王菲唱红,

8年间,李健一直没什么大名气,

只有圈内人知道他的才华有多高。

那时候最红的是周杰伦、林俊杰,

手机铃声火了,网络歌曲火了,

R&B火了,中国风火了,广场神曲火了…

面对窗外纷纷而过的各种潮流,

他依然故我,做自己追求的音乐,

所有的音乐都是那样沉静、优雅,

淡淡的空灵感之中带着忧伤的回味。

能做出这样的音乐,还不是最厉害的,

最厉害的在于,看着时代的喧嚣,

看着别人身上来来去去的名利,

李健始终不为所动,不羡慕,不移志,

永远坚持自己对音乐的追求,

哪怕这样的追求只能吸引小部分人。

他像一只沉静的狮子,蹲在原地,

任由时代轰轰烈烈地过去,岿然不动。



8年间,李健默默写歌,

默默发了一张又一张专辑。

他并不执着于什么爆红,

也并不汲汲于外界的追捧。

所谓荣辱,在他看来都太虚幻了,

尤其在这个行业,有些人并无真才实学,

但最后却获得与实力不匹配的名声。

和娱乐圈里那些追逐浮华的人不同,

他把成功的标准,立在了自己心中,

那不是得到多少狂热的追捧,

而是做出了多么可贵的音乐。

有一次,李健出门和一群人聚会,

在场有人说:“你看现在那个谁谁谁多火,

你现在这么写下去,能赚到什么呢?”

李健笑笑不说话,却在心里傲娇地想:

“可你不知道,我昨天写了首多牛的歌!”


05


李健非常欣赏作家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都只是个公司职员,

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写作,

写出了影响无数作家的伟大作品,

有生之年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名声,

死后才被文学界视为天才作家。

李健想,当卡夫卡写作时,

他一定是幸福的,是成功的,

比他获得那些认可要幸福上百倍。

幸好这个时代,才华不再容易被埋没,

只要有足够的坚持和真正好的作品,

那就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2010年,王菲唱红了《传奇》,

随后,《向往》、《风吹麦浪》上春晚,

李健的歌红遍了大街小巷。



李健回看在清华的日子,

原来写了那么多歌、弹了那么多曲子,

当时并不能卖钱,不能帮他出国,

不能给他带来一份世俗的体面工作,

却为他日后的飞翔奠定了伏笔。

“其实我们人这一生当中,

做的绝大部分事都不会立竿见影,

但最终时间会证明给你看。

我当时写歌就是因为热爱,

也没想过要拿它们换来什么名利。

可那时写了好多旋律,都在我心里,

成为了后来新专辑里的一个引子。”

这也正如李健写下的《传奇》,

它没能马上改变李健的命运,

却给李健后来的人生带来转折。

世间多少看似无用的事都是如此,

你用心做了,它就会潜伏在生命里,

不动声色地去帮助你成长。



2015年,李健参加《我是歌手》,

一夜之间成为“万人迷偶像”。

但面对外界的追捧和商业的诱惑,

李健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

节目一结束,他就飞往美国“避风”。

本来新专辑在《歌手》前就准备好了,

如果借着节目的火爆,一定能大卖,

结果李健觉得专辑还有瑕疵,

硬是推迟了好几个月才发行。

遇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捞金机会,

多少人都恨不得一夜间赚得盆满钵满,

李健却只慎重地代言了两支广告。

不少商演来找他,李健说:“不去。”

真人秀节目来找他,李健说:“不去。”

还有个白酒广告出了一个天价,

李健摆摆手:“抱歉,从来对酒没好感。”

明明是一步登天的大好时机,

多少人恨不得天天霸占报纸头条,

李健却继续保持着边缘的姿态,

做了一个“非常安静的美男子”:

“我不想透支自己,也不想被名利所累。”

他甚至说:“我希望自己和听众之间,

保持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大家关注我的音乐,我就很开心了,

我不一定非要天天出现在公众视线里。”



在突如其来的走红面前,

李健保持的这份安静和淡定,

正应了他给自己设的标准:宠辱不惊。

当初无人问津时,人们说他走下坡,

他却知道自己一直在向前奔跑;

如今万众瞩目时,他没有被冲昏头脑,

依旧按照自己的步调在往前走。

无论是沉寂,还是灿烂,李健不变,

不变是因为他不以外物确立自己,

他清清楚楚了解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自知,

知道自己的欠缺,也知道自己的能力,

知道努力会有回报,所以不畏惧,

也不会贪恋一时的名誉和浮华。

到达了李健这样的自知,

生活才不会充满慌张。


06


在这个飞速发展、

一切都追求效率的时代,

李健身上有一种惊人的“慢”,

慢得就像不是这个时代里的人。

从2002年离开水木到2015年爆红,

时间过去13年,年近四十成名,

8年间默默写歌,一步一步往前走,

看到一个又一个偶像起来、离去,

他似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着急。

甚至在爆红之后,他还是慢慢的,

在大时代里过自己的小确幸。



面对纷乱的社交媒体,

李健一直保持一种距离感,

手机用的是老牌的诺基亚,

上面连微信都没有装。

朋友打电话给他,很久打不通,

到最后只能发短信,收到回复也慢。

李健说:“现在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一个软件可能一天要打断你几百次,

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就难以保持专注。

我必须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时间。”

《传奇》唱红之后,好多人请他吃饭,

他都非常客气地一一拒绝了,

“越是到这种时候,外界的诱惑越大,

一定要把时间用在创作当中,

一个成功的人如果那么容易遭到诱惑,

只能说明他的成功不过是一时运气。”



对于爆炸的信息资讯,

李健只会选择性地看看,

更多时间还是用在了经典阅读上。

他读马尔克斯、鲁尔福、加缪,

读晦涩的《追忆似水年华》《哈扎尔字典》,

以此来锤炼自己的语言,启发表达,

甚至还在《人民日报》上开过一个书单。

面对难读的、不好懂的书目,

李健依旧会要求自己努力去理解:

“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自我管理,人需要自我约束和一定的强制,作家马尔克斯强迫自己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进入工作状态,实在写不出东西,也要在书桌旁坐上两个小时。很多时候,哪怕很疲惫了,我还要强迫自己睡觉前弹一会儿琴,读一会儿书。”



李健一天的生活很慢,

每天以一杯气泡水开始,

早上10点起床,夜里2点入睡,

每天只吃两餐,然后是咖啡、品茶,

空余时间拿来弹琴、写歌,

剩下的时间用以运动和读书。

他不喜欢每天把时间排得满满的,

也不希望以功利的态度去强化日程,

李健说:“我喜欢可控的生活,

喜欢隐藏在生活里,做一个旁观者。”

于是,他家里摆满了各种咖啡壶具,

还有单独开设的茶室和一个硕大的书架。

所以,当大部分明星都急着跑通告时,

李健在自我天地里洞悉着生活本质。

他说:“人一旦有名了,找你的人会很多,

很多毫无意义的东西也会进入你的生活。

尽量少一些大而无当的虚荣,

尊重和爱护曾经拥有的日常生活,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这才重要。”



在情感和婚姻上,

李健同样是个“慢慢品”的人。

对婚姻,李健曾有过这样的诠释:

“你说的话,不一定是你真实的呈现;但你选的人,一定是你人生观、审美和追求的总和。好的婚姻,就是选一个对的人。”

李健把妻子孟小蓓叫作“小贝壳”,

妻子则经常管他叫“xx先生”。

两人初见时,他10岁,她5岁。

李爸爸说:“这小姑娘长得像俄罗斯姑娘。”

一句话,便让李健记住了小贝壳。



李健上了清华后,小贝壳很崇拜,

经常向他请教问题,久而久之,

两人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自始至终,两人都是细水长流的爱情,

多年来细致而优雅地品味着甜蜜。

木心说:“从前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小贝壳曾经更新的微博里,

便能体味这样一丝精致的慢来:

2013年5月30日

时差先生中午醒的。

我说我一早上做了好多事了:

“浇花草写作业发邮件,还去办公室开了个会。”

他说:“我也做了不少事,做了好几个梦呢!”


2014年7月26日

午餐准备了牛排西红柿面地中海色拉,

我说:“今天营养充足了,晚上素吧。”

健身先生说:“我感觉身体里缺鱼~”


2014年9月22日

我在小园浇水,

昨晚回来的出差先生隔着纱窗说,

“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

否则只是时钟无意义的游摆…”

风儿吹过来,小花草纷纷跳起舞。


2015年2月25日

休假先生倚在门边看着我整理茶室,

轻含笑意说了句:“咱俩现在这状态打一成语。”

“是什么?”

“袖手旁观。”


07


许多人将李健叫“禁欲男神”,

说他身上有一种安静、克制的分寸感。

其实无论是“慢生活”,还是“分寸感”,

底子都是李健对自身的充分认知。

一个人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

充分了解自己适合去做什么,

充分了解自己想抵达的高度和当下的位置,

才不会因外界的冷漠而彷徨,

更不会因外界的夸耀而迷失,

始终把一个坚定的标准立在自己心头。

李健一路走来的故事,就是认识自己的故事,

他之所以能够做到宠辱不惊,

归根到底和他写歌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你顺从自己,听从内心的呼唤,

那就不是一种被迫的坚持。”



在一个成功学泛滥的国度,

很多人汲汲营营之间恐怕都忘了,

其实活得发自内心,比成功更重要。

李健把生活活出诗意的秘诀之一,

不过是因为并不以这种世俗的成功,

来定义自己人生的幸福感。

哪怕如今的李健并没有大红大紫,

想必也能活出许多自给自足的快乐。

因为对于他而言,所谓的成名,

“只是多了几个认识我的人罢了,

其他的没有任何改变。”



在一个泥沙俱下的圈子里,

李健保持了自己的优雅与安静。

这份优雅,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只要拉开跟虚荣间的距离,

别把芜杂的人和事请进生活,

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了解自己内心真正想去的地方,

保持专注,怀揣希望去耕耘,

就能从生活的土壤中开出一朵芬芳,

也许这朵花不会开得那么快那么艳丽,

但总有一天,时间会给你证明。


- END -

回复关键字:春晚 出书 拍电影 找工作 招聘 职业导师 会员中心 红人馆 会员福利 舞蹈团 宣讲团 活动 校友会 俱乐部 我们 可查看更多内容。

阅读8687
举报0
关注Hello海归网微信号:hellohaiguico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Hello海归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Hello海归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Hello海归网

微信号:hellohaiguico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