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严如庆||你若安好,便有明天

作者:医路脚印 来源:医路脚印 公众号
分享到:

01-19


                                    题记


      可能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也被传诵为至理名言,因为它简单、脍炙人口,且清新淡雅、意境优美、寓意丰富,反正觉得颇是美妙,它出自白落梅手笔,就连美国电影"速7”也曾引用过这句台词,我说的意义不在于表达作者书中婉转的情思,和从事专业有关,碰见了太多九死一生的宿命,爱别离、恨难留,悲痛过、落寞久,远去矣、空挂念。



                             爱别离、恨难留  


       上高中时候,还在县城,离家较远,所以周末才回去一次,记得大舅时常到县城办事,顺道看看我,主要是请吃顿饭,有时还硬塞几十块零用钱,寒暑假也基本在大舅家过,畅快没人管,似乎我就是老大。后来大约高三时候,大舅突然病了,皮肤发黄,病的很厉害,县城住院没效果,转到了兰州,也没见好就回来了,大概也是学习紧张,没有及时去探望。有一次,表姐打电话说你周末有时间去看一回吧,可能没几个活面了。


      踩着夕阳到了大舅家,见大舅面黄肌瘦、枯槁如柴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因为已经虚弱的下不了床,舅妈屋外床头的忙活照顾着,第二天清早走的时候还鼓着劲给舅妈说,锅里有熬好的鱼汤让娃泡点馍了再去,走的时候大舅眼神里充满了留念和无奈,这也是最后一次见大舅,对大舅的映像也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早上。后来爸妈说大舅走了,再也没有机会相聚这人世了,毕业再回去的时候,大舅已经被挂在了墙上,只是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事后问询才知道是肝病晚期。那时候就觉得,人活着就什么都有,人没了,什么都也没了 ,无论亲人如何期盼,甚至葬礼上声嘶力竭的痛哭,对逝者而言,生命早已经无法挽留,生死离别,恨无常索命,恨命运不公,但也无奈。



                          悲痛过,落寞久


       读完高中,进了医学院,开始医学生涯,想象学医多么高大上,记得大学刚学解剖的时候,对骨头肌肉很感兴趣。寒假过年都是要杀猪的,跟着大伯杀猪卸骨,拿每块猪骨头和人体骨骼比较,大伯还调侃说学这个到课堂上去,不过他不知道,医学也是一门实践。


       后来也是大学快毕业实习的时候,大伯也病了,情况似乎和大舅差不多,只不过略显苍白而没有发黄,无原因的持续高热,消耗很严重,在我目前就职的单位也住过院,在当时实习的省上医院也住过院,总之那些日子也跑了好多家医院,可是发热仍然没有停止,也没有原因,每天早上定时体温升高,中午左右达高峰,一般都在39-40摄氏度,下午六点左右一身冷汗后体温降至正常偏下,最后也不知病因所在,就那样不明不白的走了。虽然学医也建立起一点理论,可当时没有任何思路,现在想来,可能某种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消化系统肿瘤或结缔组织等相关疾病,都不好说,其实,即便搞清楚了,放现在也或许没有办法,因为有些疾病根本就是没有办法的。大伯去世那天,正好实习分配考试,家人害怕分心,电话通知我的时候已经过去三五天了,实习点定下来后赶紧回家,做最后的送别。


      悲哀的嚎哭中我能做什么呢,学的虽然是这行,可也是无能为力,大医院都搞不清楚的病,我学的那点又算什么,有时想想,学这个有多少用,生命会因为人的意志转移,那是不可能的,再过很久也不会,所以也落寞了好久。



                           远去矣,空挂念


        进了临床,更是伤恨累累,伤什么,悲伤生命一个接一个的从手边流走,倒不是不尽力所为,大多数因为病情很重,没有切实的办法挽救;恨什么,痛恨生命一个接一个的从身边离去,没有超人的能力挽留。远的不说,近的就有,那天中午收治一慢性肺病合并肺心病、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的老年患者,中午没顾上吃饭整理病历资料,给家属谈话沟通病情,病人儿子觉得“没那么严重吧”,下午各项指标回报后确定为II型呼吸衰竭,严重酸中毒,心衰,随即给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纠正酸中毒、心衰,夜间出现深昏迷,第二天也再没叫醒,考虑出现肺性脑病,家属最后放弃治疗,在回家途中就呼吸心跳停止了 。真的不愿面对,可现实又确实如此,随意点一张床,就能想起这张床上那个那个病人住过院,最后也走了,不只是回家了,再也不会有人很客气的找你说 “XX大夫,我最近怎么不舒服,找您再查查”,在这个医患如此不信任的年代 ,这些感恩的病人,尤其让人怀念,临走时的一句简单的谢谢,都会让大家暖心 ,但一旦走了,与谁都成了挂念。


                                   后记


       你若安好,便有明天,若生命不在,明天还是明天,也许,天不随人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珍惜存在的每一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严如庆,祖籍武威新华,天祝人,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现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从事感染科工作多年,擅长常见传染病如肺结核、布病、儿童水痘、麻疹、肝炎及其艾滋病的诊断及治疗,2016年在北京地坛医院参加全国艾滋病临床培训班并顺利结业。兼任医学人文平台【医路脚印】编辑及主要作者

阅读54
举报0
关注医路脚印微信号:wwscrby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路脚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路脚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路脚印

微信号:wwscrby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