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外向又孤独的养蛙青年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01-23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很简单:继氪金宠溺纸片人之后,我的朋友圈再次出现了一波慈爱的老母亲,疯狂的晒蛙:


已经一天了,我的小祖宗还没回家。


儿砸,你已经吃了两个小时的饭了,别撑坏了,出去走走吧……


我的蛙,三天了,一个朋友都没有。担心。


……



下载游戏后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身为“母亲”,但是和儿砸的交流少的可怜。蛙全程不会对你说一句话,但是你点它,它会呱呱叫。

 

这种玩法简直太(令)妙(人)了(发)啊(指)。


即便如此,依旧不影响《旅行青蛙》在上周日冲上了App Store国区免费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


忍不住沉思,佛系玩家对游戏的走向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了吗?可是这些老母亲不久前还在疯狂的为野男人们氪金啊,转眼间修身养性无欲无求了?



可能,养蛙和养男人,都是独处时的乐儿吧。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刘十九。身体里没住远方和信仰,只有故乡和匆忙,是个俗人。





你看那个人

在等蛙回家


我的蛙已经好久没出门了,我妈说我的蛙和我一个德行。


呵,可笑。



我的蛙自己有一个院子,我的蛙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我的蛙会暗戳戳背着我写一下午的信。那是我能比得上的吗?

 

它最了不起的啊,是会交朋友。我不行,但我盼着它交朋友,因为它的朋友会来探望独居老人——我。


它的朋友都不会说话,到了家里做客就吃吃喝喝,它们也不管蛙在不在家,固执的站在院子里不肯进屋。



以上,送给想来我家做客的人。吃东西就吃东西,别说话,当然了,最好别进门。


蛙的恬静随缘已经将我征服,因为我无法决定蛙的任何行动。


我不知道它在床上认真读的是本啥书,背着我写的到底是给小朋友们的信还是它的旅行日记,坐桌子前面一削一天的木头到底有什么用。


啊,我的蛙是个谜。



我的蛙是个充满禅意的蛙,我和蛙相处,基本能够摈弃掉我所有的执念,除了一点,每次看着它绿色的帽子心中都惴惴不安,有些为它的情感道路担心,想换。

 

我等了一天,蛙没回来,也没有寄照片回来。


我去看了看阳台的花是不是要渴死了,顺手把清晨打开的窗关上了。把冰箱里的面条拿出来煮了,一高兴打了两个鸡蛋。舀了一大勺辣酱,没人数落我辣椒放多了。

 

独处使人快乐。


见面打招呼

便是莫逆之交


天地良心,我不是个内向的人。


出门在外,不管多大的场子我都能热起来,抖机灵到令人叹服,文能喝茶聊时事,武能灌酒讲段子。很多时候我也高兴,但这样的高兴会大量的消耗个人精力。


在知乎上,一个相似的问题被浏览百万次,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的过程中有类似的感受。



社交往往不如窝在家对着手机磕cp发糖,或贱歪歪地怼一下基友来的舒心。很多时候,甚至不如看知乎的编故事大赛和微博的脑残粉撕X。



但我很少觉得孤独。


心理学家Larson和Lee将独处分为非自愿独处(involuntary solitude)和建设性独处(constructed solitude)。


其中,建设性独处是指一种主动选择,通过独处的方式自我恢复,产生积极体验。


喜欢独处的人属于后者,本身并不渴望进行社交,所以也不会因为与他人相处时得不到满足感而产生不愉快。独处于这些人而言,是舒服自在。


《凯度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揭示,人们对社交媒体态度的转变也体现在,持乐观态度的人群比例下降12.1个百分点,降至64.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ella DePaulo 就是一名独处者,Bella 曾表示:


我从不会在独处中感到孤独,我享受一个人的时刻。回想那些令我觉得无趣的时刻,反而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刻。


社交逐步成为很多人的负担,“社交尴尬症”也愈演愈烈。即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发展到今天,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显示,43.6%的受访市民表示不了解隔壁邻居。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社交。


独处是生活

本来的样子


美国GGS(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1985年平均每个美国人有2.94个可以密切交流讨论的朋友,而2004年这一数据已降低至2.08。同年,感到无人可交流的美国人从1985年10%上升至了24.6%。

 

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包括神经质(N)、外向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负责性(C)。



其中,外向性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极端外向,另一种是极端内向。


外向者倾向于人际交往,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精力充沛、热情、健谈和自信,并且能够感到快乐,愿意与他人共处;


内向者的表现则是安静、低调、不常参加社交活动,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以自我中心的,他们只是偏向于在独处的时候获得快乐。


美国作家、哲学家Henry David Thoreau说,“我爱独处,我从未发现有比独处更好的良伴。”


独处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好与坏。


许多爱独处的人也并不是外界认为的冷漠、难接近,他们反而更看重社交的部分,在这方面付出了更多的精力。而独处则是在一场热络的寒暄之后,他们选择的“回血”方式。


这也就是养青蛙能够流行起来的原因吧。


如果把我养在蛙房里,我的一天应该会是这样:



我一个人吃三餐,打扫屋子,看季节更替。它一个蛙在路上走走停停,在午夜和清晨,交顺路的朋友。没有什么比独处时更让人自在,长大之后慢慢会发现,独处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放置游戏并不占用玩家太多时间,多半会给人无所事事的感受。


我偶尔在微博上看到许多“垂死病中惊坐起,忘了我的小青蛙”这样的“母亲”,这样的游戏会让你和蛙之间有很大的独处空间(你和李泽言也有),互不打扰,彼此依赖。



这点从你的蛙会在离家后寄很多照片回来,就能看得出,不然怎么让玩家有种老母亲的欣慰感呢。


游戏很温馨,但生活也并不差,各自奔着一点乐儿活着。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刘十九,身体里没住远方和信仰,只有故乡和匆忙,是个俗人。原创插图龙猫猫。


你养过的蛙,是不是也很像你?





LinkedIn领英推出「工作体验」专栏,汇集职场人分享真实公司评价。


你的公司生活是怎样的?有什么得意的事情要拿出来晒晒?或者对你的公司有什么槽要悄悄吐(可以匿名哦)?都来告诉领英吧!


撰写500字以上的工作经历,采纳即可获得1年LinkedIn领英高级帐户。


本文封面图片、文章图片来自原作者、影视截图和yestone.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领英保留所有权

阅读9123
青年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