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人物 | 冯仑:永远有好奇,永远敢折腾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2-02

冯仑是许多年轻创业者的偶像。图/搜狐


老或不老,其实是思考方式和语言系统的问题。它跟年龄有一定关系,但更反映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主要看气质。说白了,你的词汇系统老了,你就老了。


——————


冯仑曾自称也是80 后:“我有两个80 后的头衔:一个是硕士毕业在80 后——1984 年;另一个是生于1880年后,所以我永远都是80 后的新一代。”


这个即将奔六的老男孩,一路野蛮生长,从未停止折腾。他曾在房地产最炙手可热的时候,去打造现代人城市生活的乌托邦。他也曾把 “立体城市”的野心与梦,形容为自己“中年得子”。他人到中年,仍旧喜欢造梦,喜欢上路,喜欢行在宽处。


这个“地产界的江湖大哥、商界思想家、高级段子手”,也扎进互联网时代,拥抱自媒体,玩起了视频和音频。不同的是,他是在公路上玩。


冯仑在练一门功:在公路上讲故事。他有天赋,能玩味语言,把大的生意经讲成江湖流传的语录和段子。他有讲好故事的欲望和能力。有了微信公号后,满世界跑的他,又做了一档公路脱口秀。他上瘾了,想到一个话题,腹稿组织一下,就举起手机,用微信一条一条讲出来。高潮、低谷,起承、转合,俨然一个说书人。“冯仑风马牛”刚开通,就有声音说:这个老男人又来抢我们的青春饭了。


冯仑的《野蛮生长》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图/豆瓣



今天的自媒体,“大哥早就玩过了”

———————————————


冯仑的手机,10分钟里,振动了近百次。手机被反扣在他办公室的沙发上,闷住的连珠炮式的振动声,听上去像是一头年轻气燥的小兽卧在那里。上午9点,冯仑刚开完早会,坐下来,终于捞起手机,手指飞快扫着屏幕:“现在人信息太多了!一会又要去机场,今天路上,我想说说干爹。”


这是2015年12月25日,56岁的冯仑开通微信公号“冯仑风马牛”一个月的日子。两个小时前,也就是当日早上7点,他的公号的例行推送中,发布了一条“10万粉丝报告”:冯叔公号粉丝已过10万。冯叔首款“公路脱口秀”开脱了。冯仑,就是冯叔。


把冯仑拉进“大头频道”的吴晓波感叹:目前的自媒体状态,尤其在财经领域,还能那么快地增长,基本算是一个奇迹了。 


冯仑不这么认为,一来,他“讲”的不只是财经,更多的是生活感悟和他的冯式人生哲学。上路,走到哪,想到哪,讲到哪。说“讲”,他微信专栏,都是靠“口头文学”说出来的。“都是突发的灵感,10分钟,正好能说2000字,讲一个故事。”


二来,冯仑认为自媒体也不是个新鲜事,只是大家在用新词说旧事。“当年《福布斯》,难道不能说它是自媒体吗?它名字是大哥的名字,内容是大哥想说的,订阅这个杂志是大哥喜欢的。典型的自媒体啊,只不过它的载体是纸质,渠道是代理商、发行商。本质上都一样,人家大哥早就玩过了。”


冯仑在江湖上向来也被称“大哥”。他有句著名语录——要做好企业,最重要的,先要把哥们变成股东,把“大哥”变成董事长。当年,冯仑以“万通地产董事长”的身份,在地产业意外玩出了文化和情怀来。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子杂志《风马牛》,建立了人气持久火爆的“风马牛社区”。10年前,冯仑就开始玩这些“新媒体实验品”了。


 “当时做电子杂志时,是博客年代。当初我为什么没有博客呢?因为我觉得那个文字都太糙了,一天到晚宣泄,随地大小便,每天写那么多,也没什么意思。我想干脆弄得精致点,我对文字比较讲究,后来就编成一个电子杂志。结果呢,《风马牛》就成了中国电子杂志里活得最久的一本。其他都死了,就它还活着。本质上都是个人杂志,自媒体。那时《风马牛》多的时候一期也有一百多万人看呢。”


“大哥”冯仑,到了微信时代,成了“冯叔”。这是“冯仑风马牛”背后的80后团队,为这个50后的老炮儿兼老板树立的互联网新身份。“就跟着折腾吧,我也停不下来。”


冯仑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子杂志《风马牛》。图/大炜



谁没年轻过,你老过么?

———————————


虽然冯仑是典型的“50年代出生、80年代改革、90年代创业”的“92派”,但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老派气质并不多。“也可能被折腾得越来越少了。我就活在当下,当下什么样,我就什么样。当下老了,我也老了。当下没老,我也就这样。商人不做当下的事儿活不了。所以你还是个买卖人的时候,当下就是你的未来。”


冯仑总爱解构自己的文化情怀,他爱说自己就是个买卖人。但他对文字和语言,有着天然的敏感和一种后天的讲究。“老或不老,其实是个思考方式和语言系统的问题。它跟年龄有一定关系,但更反映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主要看气质。说白了,你的词汇系统老了,你就老了。”


冯仑回忆,自己当年也会对“老男人”各种不服。硕士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领导基本上都是30 后、40 后。“我们那会被认为一点儿戏也没有。老家伙们就说我没理想,说我们怀疑一切,忘记革命传统。我说心里话,我凭什么要记住你们的传统?”


那会冯仑最喜欢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那种范儿:年轻,年轻就是他妈的一切!他后来承认,那种自信,是在澡堂里找到的。“那时候洗大澡堂,一到大澡堂,我发现我的肌肉比他们好,这就是年轻呀。心里还得意:脱了衣服才是爷们儿。”


《光荣与梦想》勾画了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奔六老男孩,重新上路,行在宽处

————————————————

  

冯仑曾说,年轻时总想走天下,现在看,已经走了一大半了。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体会到为什么“老男人要玩、小男人要思考”。


“20多岁的小伙子天天玩,要是能拿点时间来思考,就会变得深沉一点,就比别人有竞争性一点。等到了四五十岁时,你的交友模式基本已经固定,而且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容易被所谓的经验束缚。通过跟别人一起玩,跟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一起玩,你很快就会改变。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你能了解很多自己行业以外的事情。这么多年来,学习一直是使我受益最大的一件事。”


现在的冯仑,自称即将奔六的老男孩,又开始“上路”。在“冯仑风马牛”的公路脱口秀里,他开始边玩边思考。


  “我习惯在旅行中进行观察和瞎琢磨。我已经跑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特别喜欢坐车。贴着地面看世界,世界的微小的变化能够看得很仔细,看得更真切、看得你心惊肉跳,人生才有意思。”


乔布斯初期待在车库创业。图/电影《乔布斯》


冯仑曾说过,创业初期他曾在地铺上睡了11年,为了感受“贴在地面,处于低处的感觉”——“想象你就这么低。永远都是零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想未来,才有无限的动力。”如今,早已领略过人生巅峰的他,在老男人要放开玩的阶段,仍然喜欢“贴着地面看世界”,永远有好奇,永远敢折腾。


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也像他上一本书的书名《行在宽处》:重新上路,行在宽处。



本文首发于第459期《新周刊》



阅读8833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