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有一种幸福,叫“一无所失”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2-02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372 篇文章

Photo by Janice Sung on Behance.

作者:Susan Kuang,一个在自我卓越的道路上实践了七年的积极行动派和精要主义者。留美MBA,《斜杠青年》作者。个人公众号:SusanKuang ( ID:susankuang2014 ) 。

从大学开始,我就深受这样一个问题的困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这原本是教育的责任,但是在学校里,所有人都只在乎考试成绩和升学,没有人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可能连老师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吧。因为没有相关的阅读和思考,我们似乎都缺乏一个相对成熟的人生观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导,以至于衣食无忧之后,就会因为意义的缺失而开始迷茫。


▲  Photo by Luis Camacho on Unsplash


在人生意义的追寻道路上,我走了很长时间,直到最近,我才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在慢慢成型,并且意识到,人生观的核心其实在于对幸福的理解和对生死的看法,想通了这两件事情,自然就会明白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


 有一种幸福叫做“一无所失”


一直以来,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每次需求或者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快乐。直到几年前,我开始读叔本华的书,接触佛教哲学和正念冥想,了解斯多葛学派,我才发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理解幸福的方式,那便是“一无所失”。

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与我过去的类似,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倾其一生去追求那些看似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


▲  Photo by Travis Grossen on Unsplash


“拥有”的确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但随着而来的还有痛苦的风险,因为有得就会有失,而失去某样东西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要远比得到它时的快乐大,所以,我们拥有的越多,遭遇痛苦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我们开始依赖这种外在之物所带来的快乐,它们便会掌控我们的情绪,我们也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变得时常不安和焦虑。

不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真正让我们痛苦的其实不是“拥有”本身,而是对“拥有”的执着。


如果能够放下对拥有的执着,不依赖从外在事物上寻求快乐,例如名、利、财富等,我们就不会被它控制,那么即使得不到,或者失去了,我们也不会感到痛苦。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一无所失”,它指的是一种不执着的心理状态,不执着,也就不会为情绪所累。

▲  Photo by Carlos Domínguez on Unsplash


事实上,无论是斯多葛派、佛教,还是叔本华,他们追求的都是这种“一无所失”的状态,主张通过自我修行来摆脱外在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束缚,以此来避免不必要的情绪之苦。


斯多葛派是通过淡化拥有物在心中的地位,来避免损失带给我们的伤痛。若能做到对任何损失都无动于衷,那么外在世界的任何波动也就无法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


佛教则是通过冥想来训练我们的觉察力,让我们和自己的情绪分离开,只感知它的存在,但不产生认同感,没有认同感,自然也就不会为它所累。


而对于叔本华来说,他的选择是通过远离人群,刻意追求孤独,来保持内心的清静与精神的高贵。

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过去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追求一种不依赖外在事物的“幸福”:不为得失所羁,不执着于所谓的“自我”,也不纠结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而是把绝大多数时间投入在学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因为这这些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永远不会失去,别人也无法拿走的东西。

也许这样的幸福观会给人一丝悲观的味道。的确如此,我很坦然地承认,相对于那些努力追求快乐,相信未来会更美好的人,我的确显得有些悲观,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客观世界,我们随时可能拥有,也随时可能失去,而对于我来说,避免为情绪所累,比追求“外在拥有”所带来的快乐更重要。


向死而生的智慧


说实话,关于生死这个问题,我以前很少思考,因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死亡离自己有点遥远。后来我才发现,生命其实很脆弱,它随时面临着逝去的可能,而思考死亡,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还能让我们活得更真实。

促使我开始思考死亡的其实是离职这件事情。2015年,面对离职这个选择的时候,我曾纠结过一段时间。我的纠结点在于,万一在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自己得了绝症,需要一大笔钱治疗怎么办。当我和闺蜜说起这个顾虑时,她直接回了一句:没钱治就别治了。


这一句话让我瞬间释怀:对呀,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生”呢?即便不是绝症,我们也没有办法确保意外就不会发生,与其纠结这些不可控的事情,还不如把每一天过好。那一刻,我放下了对死亡的恐惧。

很多人对这句话有误解,以为这是一种轻生的态度,恰恰相反,这其实会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因为当我们意识到死亡随时都会到来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而不是活在不知道是否会到来的“未来”。


如果用一个坐标轴来描述人生,横轴代表的是时间,纵轴代表的是每一个时刻的快乐值的话,那么人生追求的其实是最大的面积,而不仅仅是横轴上的长度,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不仅要活着,而是要开心地活着,要活得有意义。

▲  Photo by Nicolai Berntsen on Unsplash


正是因为想通了生死的问题,我才最终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活在当下。


对于未来,我的态度是中立和客观的: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好的事情发生,也可能会有很多不好的事发生,这些都是我无法预知,也无法控制的。此次此刻,我唯一拥有并且可以掌控的只有现在,而我能选择的就是努力把每一天过好,不虚度光阴。

当我选择用“向死而生”的态度来生活的时候,我不仅更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特别是我的父母,而我的珍惜方式不再是“先努力赚钱,然后让他们享福,甚至是在他们重病的时候,有足够的钱去帮他们治疗”,而是花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此刻就感到幸福,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女儿的陪伴。

我给自己这种人生态度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 积极的悲观主义。很少有人会把积极和悲观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词结合一起用,我倒不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冲突,因为悲观是指对未来的看法,而积极是当下的选择。之所以悲观是因为我知道未来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够保证未来发生的一定是好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或者身边那些重要的人哪天会离开,而我的积极也恰恰来自这种悲观,正因为生命是脆弱的,我才要好好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活出最积极的姿态。


比起原来的自己,现在的我活得开心和洒脱很多。我不再担心未来,只专注于把每一天过好:努力做到不为情绪所累,积极地追求自我成长,把时间用来做那些自己认为对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及陪伴那些重要的人。


我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


你只不过是微渺的一分子,和万事万物一样,终有一天会死去。所有你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所有你害怕失去的东西都注定会失去。


是的,我不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也不知道那些重要的人和物何时会失去,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失去的时候,没有任何遗憾……



后记:


本周日晚上9点,作者会作客《Fellow人物志》,围绕“斜杠之道:怎样让人生充实而满足”,跟大家分享她在“斜杠青年”道路上,不断翻新的认知与探索。欢迎大家扫码加入本次分享,现场提问的观众有机会获得Susan原著的书籍《斜杠青年》哦 : )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点击菜单或发送 m 至后台。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

阅读8770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