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十年前那场大雪记得,我爱你。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1-27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人文历史第一微刊。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十年,仿佛换了一个人间,

今天,南中国再次迎来暴雪,

但我们的心态是这样的:

简而言之,

是兴奋的,

是欣喜的,

是从容的。

因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各种准确的预报:

各种未雨绸缪:

 相关部门要做好蔬菜、粮油等副食品及水电气供应等方面的调度、储备工作。及时清扫路面积雪、清除道路结冰,确保交通安全。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等易被雪压的建筑物需要加固,防止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同时,排查园林、街道两旁绿化树木安全隐患,及时修剪清理。此外,设施农业做好防范,保证果蔬作物的安全生长。


各种的动员、行动:

以至于出现《我要投诉扫雪办》这样的表扬性暴文——说好的大雪,可以偷懒不用去上班,起来后和女朋友打雪仗的,可外面的道路:

是的,我们早已不再惧怕所谓的暴雪!


但十年前,

不是这样的,

面对暴雪,

我们还充满恐惧,

那简直是一场噩梦!

那时

一场大雪

居然就可以

冰封中国!

2008年1月18日,

春运拉开了序幕。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

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南中国

突降大到暴雪。

春运,本已是规模浩大的人类迁徙工程,

而这百年难得一遇的雨雪天气,

无疑是让这中国的阵痛雪上加霜。

那些经历过的人们,

回忆起10年前,

无不带着刻骨铭心的慨叹。

▲208年1月30日,广州下起雨来,人们在广州火车站里撑伞聚集,共同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春运。南都记者钟锐钧摄

彼时,

在广州这个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

广州火车站就像一部

大型灾难片的拍摄现场。

由于京广铁路南段停电,

全部电动机车瘫痪,

最高峰时多达60万人

在寒风刺骨的隆冬夜晚,

困在广州火车站的广场上

寸步难行。

“我回不了家看刚出生的儿子了,

车停运了,高速公路也封路了,

我今年注定在广州过年了。”

拿着N556次车票的龚权,

也许只能在与家人的长途电话里,

听着儿子的咿咿呀呀,

兀自幸福、焦急着。

这些又懊恼又失落的人们俯拾皆是。

在广州打工的唐波早就买了回家的票,

本来想回衡阳给90岁的外公过生日,

但他没有赶上。

一对母女在人海中失散后重聚,忍不住喜极而泣。

而在挤满了60万人的广场上,

除了烦恼,

也不缺脉脉温情。

突然地,

人群中升起了一双又一双默契的手臂!

一个孩子被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们

自发举起、传递,

直到这个身体不舒服的可怜孩子,

被安全传送到了警察手中。

今年,这孩子几年级呢?

难熬的返乡路,

不乏传奇般的故事。

在深圳打工的湖南人周永红,

没料到自己竟然在归家的客车上生病了。

而这辆大巴,

堵了两天还在路上。

她不知道的是,

她的男朋友杜登勇已经踏上了

冰封的京珠高速,

孤身徒步三天三夜

只为了找到她,

知道她还安好。

徒步回家的人们,

不止杜登勇一个。

“在高速路上碰见车就拦,真的!

为了活着,为了能回家过年。”

安徽阜阳的@火吧日向宁次 说。

那一天,车子在武汉就停开了。

而家乡遥不可及。

他在公路上徒步了10小时,

总算在除夕夜,

平安到家。

而那些早已安居家中的人们,

也过得并不安稳。

雪灾导致大范围停电,

湖南郴州在昏暗、严寒、与世隔绝当中,

度过了让人窒息的13天。

32岁的黄俊文,

在断电的第7天,

带着父母、岳父母、老婆、表哥

在宾馆排队洗了一个热水澡,

然后点着2元一只的蜡烛,

一起过了小年。

有的郴州人,

全家三十几口人到宾馆洗澡、

拿着8个手机到外面四处充电、

每天七点就上床睡觉。

这段日子回忆起来,

是很让人崩溃,

但兴许会流露出那么一份

不常见的温馨。

2008年,

没有微信,

微博才刚刚出生。

信息网络瘫痪,

交通干道崩塌,

而那些归心似箭的人们,

一筹莫展。

许多人第一次在冰雪中跨省徒步,

许多人第一次经历了如此深刻的无力。

许多人第一次目睹了

陌生人之间无私的温情,

许多人在一场大雪中,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回家。

那一年的春运,

让人焦头烂额、让人筋疲力尽;

但风雪的阻隔,

反而勾起我们与生俱来的,

对家的眷恋。

我们渴望回到出生的地方,

渴望回到最爱的人的身边,

迫不及待地要告诉他们过去一年的故事。

也许我们都忘记了那场混乱里的细节。

但那场雪记得,

我如此深爱你。


阅读9205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