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关于屏幕——你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好

作者:Zealer订阅号 来源:Zealer订阅号 公众号
分享到:

01-30


作为一家专注数据的测评机构,研究过不下千款手机之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屏幕才是真正的好屏幕?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吗?其实不然。


首先,你看到的好大都是厂商定义的好,这个好的底线极低。因为只有极低,才能让产品更容易消费化和市场化。


比如前几年刚开始流行广色域,厂商大肆宣传下,你就会觉得广色域是好的,其他都是不好的。


然而你可能忽略了:

1、那时候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都是 sRGB 色彩标准;

2、广色域在色彩准确度上表现很差,所以这个好并不是真的好。

这是一种情况,我姑且把它称为市场驱动下的好的假象。



还有一种是用户驱动。


比如用户诟病”屎黄屏”,厂商便开放色温调节机制,让你觉得有色温可调功能就是好的;


用户不爽阳光下看不见,厂商便提高屏幕亮度,让你觉得亮度高就是好的;


用户说屏幕发灰太丑,厂商便改成全贴合,让你觉得全贴合就是好的。


其实,这里面的好也不一定就是真的好。



比如”屎黄屏”,明明是产品一致性做得不够好,或者亮度不均或者色温不均导致局部泛黄,说得严重点就是质量问题。



结果你增加个色温可调就让这个问题给淡化了,锅呢?丢给了色彩准确度,因为不同的色温下色彩准确度也是不一样的,厂商不可能针对每一种色温都做相应调节,所以你可能调到了自己喜欢的色温,但屏幕的色偏已经达到了很离谱的程度。


那你会问:为什么我没有发现啊?


因为人们对色彩并没有色温那么敏感,所以这个锅甩得可谓是轻描淡写。我们不是说色温可调不是个好功能,只是认为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不太可取。

 

其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好还是不好,或者说有多好,只有比过了才知道。当然,即便所有产品你都有,这个对比也仍然是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要不谁不谁随便看一眼就说这个好那个不好,你敢信吗?

 

所以说:不被误导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怎么才能不被误导?这个牵扯面很广。其实大家普遍认为的好或者不好更多还是停留在视觉层面,看着喜欢就是好,不喜欢就不好。这种是不合理的,因为一块好的屏幕要具备很多优秀的素质。比如 ID 设计(外形和息屏观感)、光学性能(屏幕光学客观数据表征)、TP 性能(触摸屏的性能表征)、实际体验(人眼观感、人手体验)和辅助功能(比如色温可调、亮度增益、色彩模式等)。



至少满足了以上这些才能勉强做到真正的赏心悦目。


而且,LCD 和 OLED 一定是有不同的评判体系。比如屏幕亮度,这是影响屏幕通透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旗舰机上如果是 LCD,一般都会在 500nits 以上,最高能到 700nits 还多;而由于屏幕本身发光机制和结构不同,OLED 一般都是 350-450nits,所以如果是同一评判标准,那 OLED 基本是负分滚粗。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 OLED 显示屏的黑色很纯净,因为不发光嘛。所以静态对比度上 OLED 是 ∞:1,如果是同一评判标准,那 LCD 上即便算优秀也才 1500:1 的对比度也只能负分滚粗了。



所以对于 OLED 来说,整体评判维度上只需要略作修改和调整,但评分细则上就必须重新制订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 OLED 和 LCD 不具备可比性,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们都只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屏幕而已,特别是原本就不知道它们是两类的人来说,你分为两种类别来对比,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对于这些,我们认为 0-100分的评判方式是最直观的解决方案。


60 分就是及格,70 分就是良好,80 分优秀,90 分顶级,100 分那就是完美。



我们以 LCD 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评判维度和细则。



以上包含了 ID 设计、光学性能、TP 性能和辅助功能,实际体验部分我们是怎么评估的呢?说实话,也非常复杂。

 

既然讲实际体验,那肯定得让人来,还得是不同的人来才行。


于是我们设置了三种用户模型:普通用户、极客用户、专业用户。


普通用户就是大众消费者,极客用户可等同于公司的科技编辑,专业用户为显示行业从业者或设计师等对屏幕素质要求较高且非常敏感的人群。每组用户最少 10 人,然后用同样的测试项目进行测试,最终形成数据结果并加以分析评判。



比如清晰度,会形成这样的结果(实际体验部分有近 50 个评估项目)。



细数下来,整个屏幕部分所有的评估项多达 208 项。即便如此,这个体系仍然是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的,它需要不断迭代才能变得更加完善。我们现有的迭代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就是不断地增加新的机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当年的红米客观测试结果很优秀,亮度、色准都做得非常好,但是人眼看起来就很一般,这样的客观表征和主观体验上的矛盾让我们不断有新的发现。


原来是红米的贴合方式和不同视角下的色准出现了问题。框贴会导致屏幕泛灰廉价感暴增,不同视角下是因为人们在看手机时都不是完全垂直的,往往是在60°- 90°之间。



所以我们后续在评估的时候又增加了贴合方式和不同视角下的 DeltaE2000 数据(DeltaE2000 是表征屏幕色准的一个数据,越小越好)。



这样的例子随着我们机型库的数量增加时有发生,库存机型 500 款以后,我们的算法体系才逐渐稳定下来。未来当然会有新的技术出现,也伴随着新的问题,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一如既往。



看完以上这些,相信你对于我们如何定义一块好屏幕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这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体系化工作。我们的这套体系目前还有太多的不完美,但我们会一直坚持努力完善下去。


WHYLAB 的职责,就是要把最有价值的科技产品相关的信息指导带给大家,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选择。

 

其实相比于讲这些繁杂的测试项和评估体系,我们更想跟大家表达的是:什么才是不被误导的大家好。这个好是方方面面取舍平衡之后的好,是不断伴生科技进化的好。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

 

借此给大家解释两个问题。

 

1. 大家比较纠结为什么三星给别人的屏幕都是好的,自己留的反而是差的?

 

我们拿三星 Note 8 和 华为 Mate 10 Pro 套入这个体系来看一下:



三星 Note 8 得分:74.57分

华为 Mate 10 Pro 得分:78.96分


其实 Note 8 和 Mate 10 Pro 用的都是三星最新工艺量产出来的 OLED 屏幕,从屏幕素质上两者差别微乎其微,都是目前最好的 OLED 显示屏。但既然分数上有不同,我们就来分析下差别在哪里?


先看客观数据,从屏幕尺寸、亮度、2.5D/3D、PPI 上,Note 8 一路碾压,色温和色温一致性也是 Note 8 做得更加优秀。


但到了色准,也就是 Gamma 和 DeltaE2000,Note 8 的表现实在一般,Mate 10 Pro要更好,这部分净胜 Note 8 近 4 分。


而在辅助功能上,Mate 10 Pro 多了手势操作和色温调节等可选项,这个有或没有的选项,Mate 10 Pro 又多了 3 分。


这 7 分差距,即便是 Note 8 给人的主观观感更好体验更棒,也只是在实际体验部分拉回 3 分多,客观地综合评估下来,Note 8 还是弱了些。

 

这个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


①  色准

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三星在色准方面一直也没有像苹果那么积极,甚至稍显懈怠;


②  本土化功能

国内的消费者更喜欢色温调节、手势操作和多色彩模式这些功能,哪怕是很少用,但总觉得有会比没有好。所以三星如果想跟华为、小米等抢中国市场,那还是得多琢磨国人喜欢什么。

 

2. 小米Note 3 的屏幕怎么会比小米 MIX 2 的还要好?


小米 Note 3 得分:79.59分

小米 MIX 2 得分:72.54分


这两款手机,大家看到的好和大家认为的好是建立在小米 MIX 2 的异形全面屏上,这块屏幕带来的视觉冲击确实要比小米 Note 3 大很多,当然,成本方面可能也会更贵。但这些并不能代表全部,它们只是评判体系里的一两个维度而已。


小米 MIX 2 失分在哪儿?


亮度:最高亮度小米 Note 3 631nits,小米 MIX 2 510nits,这个数值是越大越好,特别是对于 LCD 显示屏来说,600nits 以上的亮度会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


黑场亮度(样图为纯黑)小米 Note 3 0.25nits,小米 MIX 2 0.42nits,这个数值越小越好,会让黑色看起来更纯粹。


当然,最高亮度越大,代表它的背光亮度很高,那同样的背光亮度下,黑场亮度就越难做小,比如 iPhone 8 我们实测最高亮度 757nits,黑场亮度也只能控制到 0.4nits。所以小米 Note 3 的 0.25nits 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色温:默认模式下的色温测试,小米 Note 3 的结果是 7319K,小米 MIX 2 只有 6387K,MIX 2 整体偏黄。



色准方面两者相当,都非常优秀。


TP 性能:触摸屏的测试项里,我们有一个单点精准度测试,模拟的是人们在使用键盘打字时的场景,如果打字时我打的是“Y”,而出来的是 “T”或者“U”,那这块触控屏肯定是有问题的。


在触控精准度上,小米 MIX 2 要弱于 Note 3,但不是说 MIX 2 有问题,只是说我们在使用它时,出问题的概率会稍大一些。



辅助功能里面,小米 Note 3 比 MIX 2 多了动态对比度调节,不要小看这项功能,它会让你在阳光下如虎添翼。


以上。


阅读9029
举报0
关注Zealer订阅号微信号:zealertec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Zealer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Zealer订阅号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Zealer订阅号

微信号:zealertech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