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采访荞麦:“北京读者真的好严肃”、“现在的人就是太懒惰了”

作者:乌云装扮者 来源:乌云装扮者 公众号
分享到:

01-18


荞麦现在的身份是:有很多身份的人。


拥有很多身份的人,一天的时限被社交网络拉长了。特别是,他们好像从来不睡觉,每天在微博、微信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然后突然之间,你就得知对方出版了小说集。你可能会问,他们上班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工作,下班之后需不需要带孩子。


荞麦是影视行业从业者、前媒体人、作家、博主、妈妈……这是自媒体时代非常普遍的、叠加式的人。甚至我不需要专门介绍,在你的关注列表里,也已经有了一些她这样的人。(对还没有小孩的那些人来说,将“小孩”换成“宠物”也是成立的。)


刚认识荞麦的时候我只知道她是个作家,此后,这种认知被她在社交媒体中的写作混淆了——她的公众号“郊游”是个擅长释放想法和观点的地方,后来,“郊游”却成了她最新一本小说集的名字。


当作家荞麦来北京宣传新书《郊游》的时候,我们找了个下午,简单聊了聊她的公号、小说和“我们大家”的写作。放心,我不急于去了解一个人是如何处理这种多线程的人生的,因为我自己也早就进入了生活的多重角色,大致知道其中的奥秘:保持效率。


我看过了这些短篇小说,正如荞麦后来说,“是有空白的,有需要读者去补充,你在读别人经历的时候,不得不调动你的各种感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去阅读,不是为了获取资讯,而是重新开始了想象。当然,我也希望她能解答我的那些关于公众号写作和严肃创作的困惑。



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


荞麦:我大概写了三、四年。就是陆陆续续写,但它不是一个工程,并不是我有个计划说要出个短篇集,而是我想写的时候才写,到了一定的时间和数量,就交给编辑。我大概给了她 23 篇,最后留下了 17 篇,然后再加 5 篇游记这样子。


相比起来你写公号的效率是怎样的?


荞麦:我效率真的很高,如果要写一篇公众号,我就会很快把它写完,有几次就是说忽然觉得我应该写一下某个话题,那我可能会花大概30分钟,把它赶紧写完。我是个有事情就要立刻完成的人。


你这个是属于效率高还是活儿好?


荞麦:我觉得是效率,就是我有一个想法,我必须立刻把它完成。“完成”对我来说很重要。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擅长写短篇。如果是长篇的话,会一直完不成,完不成,就一直写。一直写,写着写着就失去信心。但是短篇就能很迅速的完成。我写其他文章也是这样,我喜欢迅速完成。我是那种两天之内把暑假作业全部写完,然后剩下的时间用来玩的那种人。


是什么让你决定开始公号的写作?


荞麦:老早的时候,我当时还在写小说,后来有一次和季艺去咖啡馆聊天,他突然掏出了他的笔记本说:我要写公众号。然后他问我,你怎么不写公众号?我说我不想写。他就说,你一个人在南京,你很难保持一种创作的频率,你不跟朋友在一起,就很难保持创作的激情,你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平台,时不时地写,保持一个创作量。


我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然后我就开始写。(我开始写之后,他自己的公众号就再也没有更新过,你知道吗?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就跟他说的一样,很单纯,就是保持一个创作量,去分享我看的书或者是一些东西。但是大概写了几天之后,我忽然就意识到这样不行,我就发现公众号不能成为一个分享我今天心情的东西,如果是,那就没有意义。所以我的公号就开始变得更像媒体,谈了一些热门话题,所以很快阅读量就开始上万了。


那你是怎么样让写公众号和写书保持距离的?


荞麦:几乎不用保持,因为写小说的话,我是写的让我愉快的东西,虽然情节不一定愉快,但是我写这些的时候,肯定比我写其他的开心,为什么开心,就是因为它不追这些东西(热点)。就是你带着这些东西(热点)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考虑,比如说我观念正不正确,我说得对不对,或者是观点普通,有没有意思,或者是不是这样说不合适……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但是写小说就很轻松,不存在这些问题。


你觉得读者能够接受在公号中读懂一篇小说吗?


荞麦:我觉得挺难的。你很难想象大家在手机或者网络上阅读小说,因为小说就是有一定的门槛。小说不是“给”的,其实很多小说都是有空白的,有需要读者去补充,你在读别人经历的时候,不得不调动你的各种感官。


互联网一般都是“给”的,就看你“给”的好不好。微博上有的人写长文章也写得很好,但那更像是叙事散文,他“给”的已经给够了,就是你一下你读完就知道情绪都在那里,什么东西都在那里,他想要告诉你的事情在那里,他给的东西很已经到位了……


现在大家都很懒惰,你在微博上说一个电影好看,读者就问有资源吗,他都不愿意自己去百度一下找资源或怎么样,我发了公众号的截屏,他们会问你的公众号是什么?(公众号不就显示在截屏上吗?)现在的人不会去“找”了,你不得不去喂养他们!


其实更早一些的时候,大家会在互联网上去寻找的。我们那时候上网是很主动的,最早期的时候你是去寻找知识的,寻找同伴的。但是现在人就是太懒惰了,对互联网的态度是“要”,他们想“要”,不想再去找。


你出稿子很快,但是你写东西的时候,你有焦虑期吗?


荞麦:肯定会焦虑,比如一个小说,我是不是写失败了……


什么失败?


荞麦:我之前有一个小说,我写小说的朋友就觉得写出来不对劲,写小说这个不对,和我讲了很多,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其实,虽然每个人写小说的风格不一样,但是写小说的人还是有一个差不多的共识。


我们前几天还在说一部获奖作品,然后我还在那边批判她……我们真的觉得她写的不好。


现在文学上也开始寻找一些社会话题了,他那个讲的就是一个保姆把一个小孩杀了,讲的是种族,阶级,然后我觉得话题都很惊悚,虽然一开口就是杀小孩这样的悬念,但是小说后面就很潦草……


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现在很多作品,题材本身已经超过了写作。


荞麦:也会有这种问题。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坦白说,你也会有些动摇,比如说我现在老问自己,我是应该写这种(《郊游》的)小说,还是去写那种情节性更强、可以卖改编权的小说?因为有很多人现在就大量的产出这样的小说来,一看就知道我是想卖电影版权或者电视版权的、我要设计一个人物关系、我要设定一个当下的语境之类的……那到底去写哪种,我就问自己。


□ 荞麦


那你写你自己的小说,你觉得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荞麦:我之前写小说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我自己压力的发泄,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用小说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说我写的就是自己,只是说我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


可能有时候,那些同龄人的故事,他们在理想和现实的挣扎,这种东西,我把它写下来,其他的就……不是很看重。


对于这本书,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突破?


荞麦:突破就是这是精装本。如果出版社说我给你出一本精装本,大概是对你的某一种认可,因为它值得用一个精装来容纳。这是我第一次拥有精装版的书。然后就是,人生很奇怪的,我曾经很喜欢的一个波拉尼奥的短篇集,它就是蓝色的,后来我的书也请到了这位设计师,还蛮开心的。


大部分情况下,社交网络的写作是一个自我出版的过程,“出版”看似不是一个有很高门槛的行为,可是我也想知道,出书是你写作的初衷吗?


荞麦:我第一本书出的太容易了,当时都觉得自己要发财了,你知道吗?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是青春文学特别红火的时候,当时我也年轻,手艺还可以,所以觉得自己要发财了。后来又出了好几本书,都感觉说,嗯,这个题材不错,是比较可以发财的——年轻的时候,还是蛮充满了希望的,还蛮希望通过一本书致富的。


当时八零后很多人写叙事文学都成功了,所以也有各种类型的作品,我还写过一些比较好笑的小说,就有一本小说是当时是因为我看了《欲望都市》,三个女人的都市小说,里面充满了那种搞笑的段子,也有都市情节,很想模仿《欲望都市》。


但是并没有,一本都没有,没有致富。


所以等我终于放弃这些希望之后,认真去写书、出书,你就不会指望出书挣钱了。(想挣钱那你还不去写公号广告。)我再也不幻想一本书能致富,所以对我来说,“出书”就变成了一个目标,出一些“拿得出手的书”。


等我到30多岁的时候,就会更严肃的来考虑写作这件事情。读更多的书,考虑文学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出书就变成出书本身,它就不再是说我还想发财,这个我已经完全不再想了。


□ 《郊游》


你来北京做见面会,觉得活动上自己回答得最好的问题是什么?


荞麦:但其实我就相当于回答了一个半问题。(问对谈嘉宾的问题比较多。)他们问我应该谈多少次恋爱?我就说,越多越好。


不过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参加活动,相比以前在南京、在上海,我发现北京年轻人相对比较严肃。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北京读者更严肃一点。


什么部分严肃?


荞麦:我以前在南京做活动做最多,然后我在上海做了一些活动,大家都嘻嘻哈哈,但是在北京的现场非常严肃。当时主办方通知读者提前半小时到,当时报名的话有大概 400 个人,然后现场当时明显还有些人没到,加上那个地方确实很难找,主办方就说等会场再坐满一点,再等十分钟。


我不知道主办方让他们提前半小时到,但是很多人的确是提前半小时到了,结果有人在微博当中很严肃的跟我提出说,我们都准时、提前半小时到,为什么我们还要等一些迟到的人。


他讲得很有道理,但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就是也会有人早到很早,或者是有些人迟到一点,我就觉得好像大家没有这种很严肃的观念,在北京的时候,就第一次被这种严肃的感觉给震撼。包括我在现场的时候,他们刚开始都挺严肃的。真的,就是你觉得很严肃。


我觉得北京这个城市是属于交通成本非常高的城市,要决定到线下去参加一个活动,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在乎时间的。


荞麦:不是,我没别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就是他们整体体现出一种严肃的气质,有点就是不像我在南京或者是上海的时候搞的那种,会嘻嘻哈哈。 


北京是这样,愿意来北京的,愿意放下工作来的,都不是开玩笑的。


荞麦:我以前在南京的活动,好像有点胡说八道的感觉,但是在北京,这种胡说八道的感觉,你肯定要收敛一点。还挺严肃。


最后一个问题是,现在,什么会让你觉得新鲜?


荞麦:我现在的新鲜感还是来自于人。我对朋友身上发生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或者有些人出现了我意料之外的反应,或者是意料之外的各种情节,展现出一种意料之外的人格或者是什么东西,都会让我觉得新鲜。



容简介  


新年夜晚的烟火,行向大海的旅程,兴之所至的郊区漫游,边喝酒边想象着熊的午夜……在这一系列偶然偏离日常所触发的时空中,那些似乎代表着过去十年冒险与获利的自大中年人,与全新的、却仿佛站在废墟之上的千禧一代,他们相遇,重逢,厌倦,分离。酒醉后的告白常与习惯性的失望并行,对爱情的追逐始终和自私自利相伴,而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梦想则往往遁入虚空。


幽默、苦涩、迷人。《郊游》堪称荞麦目前最为纯熟自如的作品。


特别收录《浮游》别册


同期写作旅行笔记,从东京的虚空到釜山的暗金,从村上春树的动物园到大选之后的美国中部。真实的行旅与虚构的郊游对照,形成别有意趣的互文。


作者简介  


荞麦,写作者,电影公司策划总监。同时也是自媒体运营者,开有公号郊游著有长篇小说《爱情是个冷笑话》《最大的一场大火》《塔荆普尔彗星下的海啸》,短篇小说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瘦子的》,随笔集《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亚马逊购买页面


阅读5
北京 读者 
举报0
关注乌云装扮者微信号:daclod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乌云装扮者”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乌云装扮者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乌云装扮者

微信号:daclod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