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预告 | 你家娃真的“听话”吗?关于规则,3到6岁的ta会受益一辈子!

作者:艾德叔叔 来源:艾德叔叔 公众号
分享到:

01-24

这套《这是规定》,刚收到样品的时候我是完全没兴趣开团的。


开玩笑,现在的孩子是你给他讲规定他就会听的吗?完全不靠谱啊!


可是出版社小编死缠烂打:“艾叔,团不团没关系,你先仔细看看嘛!”



说实话,《这是规定》这个书名真是太不讨喜了。当拿到样书时,我是带着怀疑、审视和挑剔来读的。


然而事实证明,和书名比起来,内容简直是一个大大的反转,内文简洁易懂,插图搞笑幽默,全都是实用性满满的干货,在同类书里面非常难得。


我们差点错过了一套好书。



1
家规校规,涵盖全面,实操性强


《家有家规 (一)》,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涉及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起床到吃饭、睡觉,从个人卫生到举止礼貌。


比如:

在公交车上,

要把座位让给老人。

在沙发上也是。

哪怕那位老人就是我自己的爷爷。

勤换衣服勤洗澡,苍蝇不会来找我。

不能说:“真是个大笨蛋!”

除非你的狗狗就叫“大笨蛋”。

要经常拥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一天至少拥抱5次。

这样做十分有益健康。

这些规矩,有些是原则性问题,有些则是小细节,父母平时教育中容易疏漏,但这也正是这套书特别值得入手的地方——很全面,可操作性很强,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都帮我们想到,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可理解的行为规范。



 

《家有家规 (二)》着重培养孩子的处事、处世之道,与亲朋好友的相处、管理自己的情绪、勇于承担责任、自我管理等。


比如:

我不欺负弟弟。

总有一天,他会比我长得更高,

力气更大……


为了让别人开心,

我会做一些让他们开心的事情。

事实证明,

这样做特别让人开心!


更加侧重于孩子情商方面的培养,给孩子们与他人相处支了不少招,几乎是手把手的在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校有校规》主要是学校里的规则,着重培养孩子为人处事、情绪管理、与人沟通等能力,让孩子成为别人口中的有责任感、有同理心、意志坚强的高情商的小孩。

比如:

不能说:

“老师,我没有胶水了。”

而要说:

“老师,请您借我一点儿胶水好吗?”


老师已经说过10次的事情,

就不能让他再重复第11次。

老师又不是鹦鹉。

当我做完题了,

举起手来就行。

不用大声嚷嚷:“我做完啦!!!”

这些道理说起来好像有点浅显,但事实上,很多规则孩子们不能无师自通。

我们不跟孩子讲,孩子们也许真的就不知道。

哪怕是作为成年人的我来读,有时也脸红耳热,因为有些我自己也做得不到位!在我的小时候,爸爸妈妈忙着赚钱养家、满足基本的小康需求已经是极限了,哪还会面面俱到树立规则呢?

爱打断别人谈话、情商低、不好玩的成年人,太多了……

在好玩、轻松的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礼仪懂得规则,就相当于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给了他/她护身的盔甲、畅行的绿卡。


2
以孩子口吻讲述,以幽默方式引导,在欢笑中内化规则


给孩子讲规矩讲道理,最忌讳的一定是急躁的情绪和不适当的惩罚手段,哪怕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会觉得非常有挫败感和恐惧感,对成长很不利。

 

咱们今天团的这套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完全没有试图去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控制孩子,里面内容都是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以孩子们的口吻来讲述的。


没有那些严苛呆板的条条框框,孩子们接受起来,会顺利很多。

 

比如其中有一条是:

这个规则是为了教孩子们不要说脏话,句子像一首短诗,配的插画也很有趣,是一个小男孩伸出常常的舌头,舌头尖画着一坨夸张的便便一样的物体。


有妈妈曾经问我,说自己家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八嘎”这个词,总是说,越阻止孩子还越来劲,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这种情况其实挺普遍的,孩子未必是学坏了,只是出于好奇,觉得这样很特别,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时候单纯的指责孩子,就不如给孩子看《这是规定》这样的绘本,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3
法国名家倾力打造,对儿童的心智发育特点有专业的知识背景


《这是规定》系列绘本的作者和绘者是一对老搭档,是法国知名的童书作家和画家,对儿童的心智发育特点有专业的知识背景。文字和图画的设计上都赋予了巧妙的构思。


由于儿童的心智并未发育成熟,所以在语言文字和图画审美方面,儿童和成年人有着巨大的差异。


有家长认为有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太直白太露骨,比如《家有家规(二)》中“我只要注意别把她给杀死”。家长反映说“杀死”这个词“太直白了,是不是不够美好”?


每个词的存在,都有意义,孩子都应该知道。只是看家长如何去以孩子能承受、能理解方式去解释了。


每个人对词的感受肯定有所不同。存在即合理,并且不能小看孩子。包容地接受一切,让孩子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和最真实的世界,面对了之后,才能告诉孩子如何去抉择和行动。


余轶,国家二级法语翻译,中级编辑职称,两个孩子的妈妈。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学法国,攻读硕士学位。曾先后供职于法国波尔多市政府、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后专职从事翻译与出版工作近八年。译有《一个中国人的一生》系列、《英雄比约》系列、《性格塑造绘本》系列、《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第4辑》《博物馆里走丢了》等30多部作品。

对于这样的质疑,这套书的译者余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家老二过来对我说:“妈妈,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说:“当然可以啊!”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把姐姐杀死?”


我是从来没有给老二讲过我翻译的那本书的。我也不知道“杀死”这个词,他是从哪里学来的。无法预防孩子接触哪些词、不接触哪些词。最好的做法不是“避免、防范”,而是“面对,分析”。


他嫉妒姐姐、想要独占爱,很自然,很正常。我接受他的情绪。但是我会继续提醒他有姐姐的好处,告诉他,妈妈很喜欢姐姐,不会杀死姐姐,就像不会杀死他一样。杀死一个人,那个人就不能复活了,自己也会被关进监狱。妈妈就会同时失去两个宝宝,所以不行。


后来我再也没有听他说过“杀死”这个词了。


法语原文中,用的也是直白的“tuer”,杀死的意思。


孩子们只是想借助一个有冲击力的词,表达自己的无法说清道明的强烈情绪。情绪出来之后,人就会舒服一半。家长也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性质和程度,加以引导。


词语不过是宣泄渠道,如果连这种宣泄渠道都不给孩子,憋着,多难受!(主编在这儿插一句:如果父母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情绪,后果更可怕。


我想说的另一个故事是:

在我女儿的幼儿园,曾经一度发生要不要在课堂上使用图钉的争论。后来女儿班级的老师做实验,仍在课堂上使用图钉,但是告诉孩子们图钉的用途和危险,让孩子们留意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带尖角的东西,引导孩子们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年了,孩子们无一人因为使用图钉而受伤。并且有孩子会在户外拾起尖锐的物件,告诉老师,这容易伤人,自己发现了丢在了垃圾桶里。


词语也是工具


有一次,在家里,女儿要我把剪刀递给她。我就随手递过去。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妈妈,你这样递剪刀是错误的。应该这样:她示范,把剪刀嘴合拢捏在手中,剪刀尾巴朝向对方。她说,剪刀是带尖角的,如果自己捏着剪刀尾巴,而把剪刀嘴朝人递出去,容易伤到别人。


我当时觉得很庆幸,女儿在幼儿园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她敢用剪刀,也知道如何安全地使用剪刀。



儿童的心智发育特点使得他们偏爱夸张、富有个性的画面,因此在一些图画中展现了孩子“小调皮”“小捣蛋”的形象。


这种鲜明对比的作用,使得孩子们就会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样,不仅有了同理心,还加深了印象。


另外,让孩子接触不同风格的图画,对儿童开阔眼界、想象力发展非常有益。


4
精装独特开本,绿色环保,送人自用高性价比




咱们今天开团的这套书,跟平时团购的书籍尺寸上略有不同,并不是传统的开本,而是略微要“瘦高”一些,在一堆绘本书里,也很好分辨。好奇心十足的孩子们,一定会优先被它吸引住。


整套书也都是绿色环保印刷的,印刷质量上乘,三本书都是精装本,朋友们无论是给自己孩子添置回去建立规则意识,还是作为礼物送人,都会很有质感。


价格方面,三本书为一套,市场价是158元,某东售价124.8元。我们这里争取到的优惠价是98元包邮。

开团时间

明天早上7点30分,不见不散!

阅读2
举报0
关注艾德叔叔微信号:uncleai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艾德叔叔”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艾德叔叔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艾德叔叔

微信号:uncleai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