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育儿经】王希明:该隐的孩子想放羊——教育焦虑与寒门的上升通道 (荐读)

作者:MBA俱乐部 来源:MBA俱乐部 公众号
分享到:

01-27


MBAClub享传递价值

秘书微信号:iMBAClub2;QQ群:135396918

投稿邮箱:post@MBAClub.cn

合作邮箱:Cooperate@MBAClub.cn

阅读引语


人生的幸福确实并非和社会地位以及财富同步。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都可以宣告自己活了幸福的一生。


作者:王希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梦观园”(ID:mengguanyuanwxm)


一、寒门何以为寒门?

 

《圣经》中记录了人类第一次谋杀的故事: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先后生了两个男孩。孩子长大了,哥哥该隐种地,弟弟亚伯放羊。但是祭祀的时候,上帝不喜欢该隐献的粮食,而喜欢亚伯献的脂油。该隐由此仇视亚伯,最终不顾上帝的警告杀死了弟弟。


【该隐杀害亚伯   鲁本斯绘】

 

我认为这个故事是社会分层的古老隐喻。

 

种地与放羊是社会分工,而上帝的喜好与否是社会评价。该隐辛辛苦苦种地,如同亚伯辛辛苦苦放羊一样。但是这一劳动没有得到公平的社会评价。该隐本应该仇视上帝,但是又没有胆量也没有力量这么干,于是转而仇视亚伯。这也就意味着,当对抽象的制度(上帝)的抗议无法实施时,就转为对具体的既得利益者(亚伯)的仇恨。仇富的情绪就是如此。

 

明白这一点,就差不多能理解杨绛的名篇《老王》结尾那句话:“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浅层意义上讲,老王处于社会底层,钱家待他已经不薄。但是深层意义上讲,老王付出的辛劳,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社会评价,也就得不到相应程度的地位和财富。杨绛的愧怍,是有良心的亚伯对于该隐的愧怍。

 

再譬如一个在摩天大楼上班的体面的中产阶级,假定日薪3000元,而一个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可能日薪是100元。这并不意味着前者的劳动强度是后者的30倍,也不能说明后者一定懒惰,事实可能恰恰与此相反。这仅仅是亚伯和该隐的区别。

 


寒门所以为寒门,就在于他们是该隐,他们在努力种地,种出的粮食却不为上帝所喜。 



二、人人都想做亚伯

 

首先需要承认,社会中必然存在分工,而分工必然造成劳动回报的差异。同工同酬是理想状态。放羊与种地,强度该如何折算?这是无论如何也弄不清楚的问题。人类有过许多伟大的社会实验,试图达到完全平等的状态,试图采用各种手段消除社会的分化,然而现实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一定是地位和财富的不均衡状态,阶层分化只可能抑制,而无法杜绝。

 

这也就是说,必然有人做亚伯,有人做该隐。

 

所谓“人往高处走”,不过是人人都想放羊而已。家长逼迫孩子们早起迟眠,忍受艰辛;教师利用考试等手段和学生相刃相靡,互相折磨;不过就是为了让他们攒够资本,将来做个亚伯。

 

然后,矛盾就来了:人人都想放羊,然而现实是必然有人种地,而且是多数人要种地。

 


三、寒门能否出贵子

 

顺理成章的思路是:亚伯的孩子天然就该放羊,该隐的孩子就是种地的命。这就是最糟糕的社会状况——

 

寒门子弟任何努力都无效,所以放弃努力。


纨绔膏粱不管怎么堕落,都可以永享富贵,所以不需要努力。


社会两极分化,缺乏最有努力精神的中间阶层。

 

这样的社会就只有没落一条路可走。终有一天,愤怒的该隐们“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不但要杀死亚伯们,甚至要推翻上帝。

  

最佳的社会状态是——

 

寒门子弟只要努力,就可以上升为中间阶层。


中间阶层只要努力,就可以进入上层。


上层和中层的子女只要不努力,就会堕落至下层。


这样的社会才是人人奋发的生机勃勃的社会。

 

也就是说,寒门能否出贵子,取决于社会上升通道的顺畅程度。

 


四、中间阶层的教育焦虑


底层的上升之路在哪里呢?升学是最重要的一条。

 

我本人就出生于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对此有着切身体会。20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时仍穿补丁衣服,若非过年或者来客人就吃不到肉。我的家庭可以说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从小我就知道想要跳出农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当兵,二是考学。父亲常教导我说:“考上学,成了国家干部,就可以吃国库粮了。”当然,那时候最盛行的是考中专,像我那样成绩不错而坚持考大学的是异类。

 



幼年的经历告诉我,对于这种以改变贫寒命运为目标的教育,应试是唯一可行的选择。除了苦学、死学、拼命学,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除了分数,没有别的追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急功近利是必然的,生存大于发展,谁侈谈素质教育,谁就分散了刷题的精力,就会在残酷的竞争中丢失大学的入场券。

 

我经常想,素质教育其实客观上堵塞了底层的上升通道。假如没有应试教育,假如不是一张考卷定终生,假如要进行自招面试,我恐怕是进不了大学,跳不出农门的。因为稍微公正点的面试考官就绝不会放弃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小小年纪就曾周游世界的城里牛娃,而去录取呆头呆脑只会做题、完全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

 

另一方面,真正条件好的家庭有无数条路可走,用不着来挤高考。孩子愿意学习固然好,孩子不务正业也没问题。比如一般人家的孩子沉迷于游戏,基本就宣告完蛋;但是这种人家的孩子喜欢游戏,家里可以帮他组个战队,成立个俱乐部,谁敢说这不是事业?不务正业不要紧,不管喜欢什么,都可以用资源硬生生堆成正业。

 

总之,贫寒之家,只有应试一条路可走。孩子抱定信念,一门心思刷题,费尽心思拿分。家长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考虑素质教育。成功了做亚伯,失败了回去做该隐。用不着怨天尤人。

 

富贵之门,有无数条路可走。孩子抱定兴趣,家长提供支持,只要别懒惰,只要别太作,结果总不至于太差。亚伯家的孩子一般还是会放羊的。

 

最尴尬的是拿工资的家长们,既非最底层,也非大富大贵。这些中间阶层的,最难处置。不敢不应试,又不甘心只应试。分数也要,分数之外的更要。硬生生把素质也搞成了另一种应试。孩子成绩不行,焦虑。孩子没有学钢琴、绘画、舞蹈,焦虑。弄得自己抑郁失眠,逼得孩子苦不堪言。骨子里憋着一股劲:既然自己已经凭借奋斗放上了羊,或者至少给放羊的做了助手,就见不得自己的后代再回去种田。

 

所以,你只要略微调查一下,就知道赶着孩子上各种文化补习班艺术补习班的基本是中等程度的家庭。穷人上不起,富人没必要玩这个。

 

顺便提一下,很多人可能有着富贵人家的孩子容易懒惰混日子的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从我自身十多年的体会来说,这种期待是毫无依据的。各个家庭背景的孩子都一样:有的刻苦,有的散漫。而且我见过的最出奇的情况是,该隐的孩子不敢不努力,亚伯的孩子也在努力,反而很多中间阶层的孩子由于父母逼得太急产生了逆反情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偷奸耍滑不肯卖力学习。

 

因此我的观点是:努力与否,根本不在阶层,而在个体。等着亚伯们堕落,好让自己得到上升机会,是最不靠谱的妄想。

 


五、教育的两难及策略

 

面对复杂的社会需求,现时的教育实在为难:一方面又要教育公平,一方面又必须分层;一方面又要维持相对公平的应试制度,一方面又要反对应试提倡素质;一方面教育要保证生存,一方面教育又不能堕落为纯粹生存竞争的手段……

 

其实教育的许多“顽疾”,其道理是异常简单的。比如,为何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因为生存竞争激烈,考试分数是唯一的希望。为何应试之风愈演愈烈?因为社会虽然急切需要素质教育,富家是无所谓的,然而寒门不能不应试,中间阶层无法放弃应试。

 

再说了,从合理性上讲,考高分的学生,一般智力没有问题,非常自律,非常勤奋。所谓“高分低能”,往往仅是因为他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发展分数之外的能力而已。

 

面对这种状况,焦虑的家长们该如何做?

 

曾经有人在公众号上给我留言,把学习比作造房子,质疑为何要赶着让大家都造一样快。我很欣赏这个比喻。我当时的回复是:

 

“如果没有生存竞争的话,我们原本都可以很快乐地各造各的房子。但如果,晚上只能住自己造的房子,没有房子住,就会冻死呢?父母担心的就是冷冰冰的现实。”



 

也就是说,作为家长,先要想清楚自己家庭以及孩子的处境。如果是生存问题,只能逼迫进行功利性的教育,以最高效的方式造最合适最保暖的房子。如果是发展问题,不愁没房子住,那么尽可能进行素质教育,鼓励孩子的个性,让他发挥想象,想造什么样的就造什么样的。

  


六、余论:不成其为安慰的安慰

 

唯一可以告慰世人的,然而却又异常无力的是:人生的幸福确实并非和社会地位以及财富同步。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都可以宣告自己活了幸福的一生。

 

因此,当我们拼命往高处爬的时候,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困境:为了未来的幸福而始终承受现时的焦虑与痛苦,以至于幸福就这样永远隐现在未来,阳光始终未曾驱散奋斗路上的阴霾。为此,只要条件允许,适度享受,多一些眼前的幸福是必要的。



 


最后是题外话:


这两天上海颇飘了点雪花(编者:这两天大雪啦)。朋友圈里一片欢腾。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的一则不是笑话的笑话:




某日天降大雪,一秀才脱口曰:“大雪纷纷落地。”

一官员经过,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

一商人也接道:“再下三年何妨?”

路边一瑟瑟发抖的乞丐听到这里愤慨地接了一句:“放 你 娘 的 狗 屁!”

 

看起来,大家至少不属于大雪中瑟瑟发抖的阶层,可喜可贺。但是,如今最底层的人是否也在悠闲地赏雪呢?假如真的如此,那才算得上是盛世,是真正美丽的人间。


作者:王希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梦观园”(ID:mengguanyuanwxm)

注:MBAClub编辑转载,意在传播价值,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编辑

阅读3
焦虑 通道 
举报0
关注MBA俱乐部微信号:MBAClu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MBA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MBA俱乐部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MBA俱乐部

微信号:MBAClu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