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回家之旅:发展出智慧与爱的休战区|胡因梦答问录(2017年版)

作者:心灵自由 来源:心灵自由 公众号
分享到:

02-13

艳丹在回家之旅群分享:

 

问:有的人试图把基督教和佛教结合在一起。仁波切对此有什么看法?


宗萨仁波切答:那是毫无用处、愚蠢的,而且是对两个传统的剥夺。首先,你根本不能把佛教融入到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者其他宗教里去。我不是在说佛教更好——它只是不同。事实上,每种宗教的独特之处正是人类的财富,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见地、哲学和宗教以供选择。向左与向右不能被合并为一个方向,否则你哪儿也到不了。你应该选择一个方向,并尊重那些往另一个方向走的人。

 

艳丹提问:国琼,宗萨仁波切对此问题的解答,想听听胡老师如何解读?因为胡老师让我们走“东方的默观及基督的祈祷相结合的整合之道”,似乎与仁波切的回答有些不同意见,会让人有点无所适从,是否请胡老师针对仁波切的这一问题,谈谈她的看法?


同学们展开讨论如下:


Aria:@姚艳丹Iishiika 我觉得《塔罗冥想》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解答。《塔罗冥想》里所谈到的基督隐修,其实正是祈祷与默观的合一!在它的第一章,就提到了彼得世代所象征的教宗政治(显教派),将让位于约翰所象征的密教派。而第一章的宗旨就是“不费力的专注”,即用脑的思维和想象的领域转化到自律系统的德性和意志的领域。这其实正是胡老师原话为“原始佛法的觉察”啊!

 

此外,在《塔罗冥想》里其它章节也提到,佛陀是一位人间彻底的觉者,教诲是人本主义的。而耶稣,是蛇的闭环的开口,是奇迹与救赎,成为人与上界的接口。这两者都是世间的真相啊!实在是各有智慧与爱,完全可以并行啊


我认为,仁波切的这个回答较为简短,我们可以不用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得出“默观与祈祷是否该并行”的结论。因为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二者都很好用,很感动啊!


不好意思,提到了很多《塔罗冥想》里的很具体的动人的话,在引用的只言片语里,我很可能表意不清。@国琼 可否将我的回答也一并转发给胡老师指教?


国琼:昨天筹备组会议上,章英、晓莉姐、秀英和我也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是相通的啊,只不过最高层的那个东西(佛、上帝、阿拉是一个)为了接引不同因缘的众生回归,示现不同的面貌和道路,终点都是到达同一个。

 

还有,是人就还有局限,不管是多有声望的大德,自己内在的慧性才是根本的老师!在上界,佛陀、耶稣和阿拉是一,手牵手,这点东华禅寺万行法师也如是开示过啊,他说他读过《圣经》,绝对是真理!只是我们很多人不能明白圣经的话的背后甚深的奥义!选择适合自己因缘根性的法道和老师,同时以开放的心胸尊重并祝福在别的法道上行进的兄弟姐妹,终点只有一个,究竟的真理只有一个,我们终究会在那儿相会!


这是我想说的。@春雷 春雷哪去了!特欢迎你就此问题发言咯!(注:春雷是我多年学净土宗的朋友,他告诉我他曾经差点因这个问题恼怒疑惑之下想退出回家之旅群。)

 

上海Lisa:我最早是接触基督教的,始终无法确信祈祷的作用,实际是无法完全臣服上帝。后来接触佛教,很快接受人皆有自性,通过默观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就能心安,找到回家之路。


最近,我遭遇了生活的一大变故,在事情出了后,我完全无法静下心来默观,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今天早上,我不自觉地跪下来,把自己完全交给上帝,臣服于它,希翼它的引领。


我的体会是,静观和祈祷都很好,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也可以分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仁波切是上根器者,可能他不需要祈祷,但是他说,选择自己的方向,并尊重往另外方向走的人,这种开放的心态是非常值得赞颂的。

 

何方:我认为,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教,如果深入地了解,会发现任何一条法道,都是统合了默观加祈祷两种方法。我不认为大乘非佛说,佛道有不同的次第,佛祖和上师的加持是真实的能量同频,感应道交。同时,如果更深入了解基督教,特别是中古时期,就在修道院里,修行的方法也有默观和种种特别的观想。所以,我觉得选择任何一门,都是一种默观加祈祷的十字解脱之道。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是九年的基督徒,六年多以前因为工作坊带来的影响,我又皈依了佛教,现在又对印度教充满了期待。在作为一个佛教徒的身份之时,在感受到情绪痛苦之时,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叹息“耶稣啊……”,可因为我是个百分之百理性的人(这是胡老师曾经说的),叹息过后,头脑总是发出指令说有点不对头,不应该这样,然后真的会害怕自己就此失去了“皈依体”而得不到佛教传承的庇护。不过现在,因为更加了解了不同宗教真正的精神内核,慢慢地似乎没有那么纠结了,我试图感受自己最真实的内心,那个当下的连接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不加判断分别。虽然时常无助,感受不到任何的连接,然后依然会纠结我到底要祈祷哪一个,但我觉得真正心静下来,还是会找到一点感觉。重要的是基础要打好,人先做好,戒行圆满,德行到位,专注力和定力得以开发,而这都是时下我们最缺乏的。路长且远,且艰且阻,还好有很多同行的人。

 

春雷:@国琼 谢谢姐姐提醒我。这个问题我心里一直过不去,也在思考中。我会把我关注的点整理出来,然后分享给大家。


明雪:作为一个学佛不敢去受菩萨戒和《塔罗冥想》只读了一半的学员,我想谈谈个人的体验:


1.我觉得“试图把基督教和佛教结合在一起”和“东方的默观冥想与西方祈祷之道的整合”这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不好混为一谈。前者是指两教概念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的结合,两教都会面目全非;而后者是从实修的层面,结合双方的精华和特色,互为增益,而非互为变异。肯•威尔伯将灵性领悟分为四个阶段:信仰、信心、直接的体悟和永不退转。我理解的实修是指进入第三阶段,而处在末法时期第三阶段的考验和磨难也在不断升级。我觉得胡老师所提出的东西整合之道——是从过来人的角度,希望能帮助后来人能够更快速、顺利地过关和进阶;


2.个人觉得佛教的祈祷是很灵的,我母亲重病不药而愈就是被地藏菩萨所救。但是越往后走越强调的是“发愿”——菩提誓愿(引导未来),且只为众生求而不为自己求,这也是我多次不敢去受菩萨戒的原因。一是自知持不上菩萨戒;二是只有自己修好了才能惠及众生,还得先为自己“治病”才好。所以,我所接触的佛法到了实修阶段,在个人问题上确实有点“踏空”。西方的祈祷是个人和大众一体的,而且强调当下与上界的联结与沟通,更进一步开显了“真空妙有”的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用之道,我个人非常受用;


3.去年12月参加苏息二,刚开始每次听到“基督、上主”的字眼,心里都会咯噔几下,好在之前被克氏的“只破不立”式的理入禅洗刷了一番,很快便能“入乡随俗”,甚至从自身感受上确实体验到“上主”的引领与恩典,臣服和祈祷也很自然地从身心开展出来,而且是有求必应。我13年辞职,专程在家学佛,新家设有大小两个佛堂,我现在佛堂学习《塔罗冥想》,甚至对着佛像来做祈祷,是完全没有违和感的,因为两者的智慧是相通的,两者的慈悲自己也都有着真实且深刻的体验,两者是一不是二(此处不是人为结合,是个人体验)。


个人认为:默观的水平越高,越能体验两者智慧的融通性以及对慈悲的共识,同时祈祷的质量也会随之提升,使得“默观、祈祷和体验”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进阶之道。

 

Aria:@明雪 很同意你的话与体验。我也是这个意思与体验!


胡因梦老师答疑:


回家之旅的道友們真是太精英了,其實你們都已經從誠懇實修的角度在回應仁波切的看法了。我的感受可以透過明雪的兩句话來點出概要:祈禱與默觀的結合,不等同於基督教與佛教的結合……因為前者是擷取兩者精髓,大隱於市不受宗教組織局限地實修於日常生活和関係互動中,後者則是根本無法辦到的事,因為這兩種宗教各有繁複深厚的傳統和規條,基本的哲學觀一是非有神論一是有神論。


我個人三十多年經驗所體認到的是,人的時間和生命力都極為有限,而現實和業力的挑戰都廹使我們必須在每個當下面對問題和轉化自已,所以東西方的核心真理帶給人類的解藥,應該無需消耗時間精力去跑道場、跑教會、到遠方朝聖、皈依師父成為大師的鐵粉、變成某宗派信徒和其他宗派對立、捐鉅款買贖罪券、放棄辛苦建立的一切去山上刻意修練追求解脫、實驗完八萬四千種方便法門、讀完所有經典最後發現核心精髓只有在日常時時保持內外的“覺知”,方能真實地領受而將藥效發揮出來。


簡言之,有一種比較不會造成二元對立的在家人修行途徑是垂手可得的,但也是懶人和喜歡依賴的人不易掌握的,那就是必須靠自己去深入地閲讀和思考,而這也是当初渴望將現代西方灵修原著翻成白话中文的原因。古早時代真理是由宗教組織所掌控的,現代人已經民智大開,只要不懶不依賴,修行或靈煉的真理是無需付太多代價即能知曉的,然後要面對的就是鐵的現實而非道場塑造出的宗教幻相了!


過往我所翻的近三十本書全是只拿微薄的翻譯費,《塔羅冥想》四年的審譯是自願做義工,因此向羣裏推薦這些書籍除了感覺深具意義之外,沒有其他的利潤可言。但願有緣的朋友在真理的體認上能夠省點力氣和資源!


回家之旅這個羣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人們一個“護己之法”的聖戰場,它應該是個拓寛心量、練習獨立思考、學會整合多元觀點、發展出智慧與愛的中立休戰區!


整理:国琼

编辑:秀英

阅读1
举报0
关注心灵自由微信号:freedomloveactio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心灵自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心灵自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心灵自由

微信号:freedomloveactio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