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山西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丨年味

作者:山西晚报 来源:山西晚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2-23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大同古都灯会上浓烈的喜庆氛围。


逛大同古都灯会 体验特色年俗

腊月廿三就开始亮灯的大同古都灯会,无疑是春节闹红火的最佳所在。赏花灯、吃火锅、吃削面也成了灯会闹红火的“三大件”。大年初二,记者随熙攘的人流体验了一把这种极具特色的“新”年俗。

  

“九曲黄河灯阵”:

转九曲一年顺通

  

进入大同古城南城墙月城,艳丽华贵、生机盎然的《花开富贵最美古都》灯组以最美的姿态绽放;“灯王”《龙凤呈祥》气势恢宏,无数“福”字烘托出浓烈的喜庆氛围,凤凰的造型栩栩如生,宛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耐人寻味。360度巨型球幕内,一流的视听效果给人强烈的震撼,球体外部还不停地放射舞动光束,让远处的人们也能强烈感受到古城心脏不断发射的澎湃活力。

  

南城墙月城的“九曲黄河灯阵”,以其充满挑战性的趣味,以及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

  

“黄河灯阵”是黄河流域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传统的“九曲黄河灯”用棉花作捻,菜油点灯,游人进入其中,如能不碰两旁灯杆、顺利走出由365盏灯组成的九曲十八弯迷宫,则象征“转九曲一年顺通”。浑源县高窑村每年元宵节时都要持续三天举办“黄河灯节”,传承人在村南选择一块约两亩大的平坦地布阵,十多道工序均按照流传下来的“阵图”要求安装布置,由此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呈正方形迷宫的九曲黄河阵。他们把这项已经传承了300多年的活动取名为“黄河阵”,也叫“九曲黄河灯阵”。

  

灯阵的每根灯柱上方都有一个60厘米高的羊皮纸灯笼,360个红灯笼,配合流光灯带,动静结合。一个个火红的灯笼随风摇曳,整个灯阵布灯形状类似一个大围棋盘,走入其中宛如穿行在梦幻迷宫中。赏灯游客进入灯阵,端着祈福灯,拿着祈福带,穿梭在灯火闪烁的九曲十八弯中,个个笑容满面,将“九曲黄河灯阵”福、禄、寿、喜、富、康、安、祥、吉统统走一遍,祈求免灾驱病、家庭幸福、万事顺意。

  

“第一次在灯会上见到九曲黄河灯阵,带着孩子走一走、绕一绕,新颖有趣又有参与感,还能讨个好彩头!”大同市民刘先生说。

  

“王府升锅宴”:

纯手工巨型传统木炭铜火锅

  

南城墙关城内,去年就亮过相的那口纯手工巨型传统木炭铜火锅“王府升锅宴”依然矗立。这个以挑战“中国最大的传统火锅”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同铜火锅,早已声名远播。许多游客去年到过古都灯会现场,领略过它的伟姿和异香,更多的人则是通过新闻、网络听说过它的传奇,今年专程看花灯品火锅。

  

在等待开锅的时间内,塞外鼓韵民族乐团的演员们表演了民乐吹奏《挂红灯》《拜大年》等乐曲,还有歌曲《打酸枣》《西口情》等,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大声叫好。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烹制,超大型大同传统什锦锅香气四溢。随着“升锅喽!升锅喽!”的口号响起,主持人领念升锅吉语,火锅师傅喊着号子将重达700斤的火锅盖子升起,满装着扒肉条、丸子、牛肉块、鸡块、香菇、干豆角、黄花等10种食材、寓意十全十美的“王府升锅宴”开宴。火锅师傅们从升锅将食物舀到盆子里并装碗,现场众多观众一起品尝了这热气腾腾的美食。

 

“王府龙凤锅”:

千人同食美味刀削面

  

移步关城东耳城,此刻也热闹起来。另一口巨型大锅——纯手工巨型传统木炭龙凤大铜锅“王府龙凤锅”也已开锅。

  

“王府龙凤锅”是此次中国大同古都灯会又一大创意、又一道奇观。两口直径3.19米、精雕细琢、铜光灿灿的龙、凤锅,摆放在长9.35米、宽3.78米、高1.6米的巨型灶台上。工作人员介绍说,每个锅盖就重500多斤,每口锅都能盛近两吨水,开锅后,需要28位削面师傅同时削面才能满足大锅的需求。也正因如此,“王府龙凤锅”接待游客的能力也是巨大的。据了解,如果满负荷运行,每晚可接待游客超过三千人次。

  

经过隆重的点火仪式后,锅内已有热气升腾。伴随着现场主持人激情昂扬的解说,现场瞬间排开了拉风箱的长龙,前面是几位“小二”装束的削面师傅,后面是男女老少都有的游客队伍,随着前面师傅拉动风箱杆,后面的人依势前仰后合、热闹非凡。

  

热气升腾中,众人用木杠移走巨型锅盖,削面师傅花式削面,面片翻飞中面香渐溢,让人眼花缭乱中食欲大动。其间,主持人还进行了趣味横生的现场问答,答者争先恐后,答对即获一张免费餐券。

  

走进食棚,众多游客已经开始品尝这极具风味的刀削面。“套餐每碗10元,包括鸡蛋豆腐干,价格惠民。”目前居住在天津市的刘先生说,他老家是大同的,从军离家40余载,今年他首次回老家过年就品尝到了思念已久的家乡美食,而且还是如此壮观的“王府龙凤锅”,“真是一件幸甚至哉的大好事”!


游客在五爷庙前烧香祈福。

上五台山跨年祈福 共祝愿国泰民安
“为盛世中华新年祈福,共同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物阜民丰、海众安和、福慧双增……”今年春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宾朋和信众云集五台山,与当地僧俗一道共同跨年祈福,迎接2018年第一道新春的曙光和第一声吉祥的钟声。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上,从除夕夜开始就有虔诚的游客不断从四面八方涌向香火旺盛的五爷庙,等候在这里与当地的僧俗一道跨年祈福,以此接福纳祥步入新一年。

  

2月16日大年初一这天,家住五台山的当地导游晓媛起了个大早,她从阳台一个纸箱里拿出3个状如寿桃、表面点红、被当地人称之为“桃馍馍”的贡品装入袋子中。像往年一样,这一天,她要早早到五爷庙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同时也受朋友和多位老客户之托,帮忙代为祈福。

  

乘着朦胧的晨曦驱车前往五爷庙,晓媛看到“彻夜未眠”的景区道路沿途依然车流不息,有的游客已历经跨年守候,上好了新年第一炷香,带着满满的祝福开始返程,而有的游客则是乘愿而来,正满怀新年的愿景前往寺庙。随车流到达五爷庙后晓媛看到,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庙门外游客点燃清香,虔诚礼拜。当日虽然天气寒冷却挡不住人们对新春祈福的热情。

  

经过1小时的等待,晓媛终于步入寺内大殿。晓媛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到五台山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加,2017年她所在旅行社的业务也是越做越好。她说:“2018年我期待更多游客能来五台山旅游,希望景区和全国的旅游事业跨越发展,我将和景区内众多旅游从业人员一道,像家人一样,以更优质的服务迎接宾朋,这也是我的新年期盼之一。”

  

大年初一这天,到五台山黛螺顶登高礼佛朝拜祈福也是当地僧众青睐和必不可少的重要佛事文化活动之一。从除夕夜开始,通往黛螺顶的石阶上,虔诚的游客和僧众不断,其中来自五台山普寿寺的全体尼众及信众五百余人的朝拜场景尤为壮观。初一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普寿寺住持、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带领普寿寺全体尼众及信众五百余人三步一拜前往黛螺顶“小朝台”。

  

大年初一这天,五台山许多寺庙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新年祈福法会活动。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隆重举行新春祈福活动。来自北京的游客秦晶晶激动地对记者说:“没想到春节的五台山这么吸引人,景好、人好,在这里过节的感觉真好。春节期间我来五台山是想过来给家人祈福纳祥,愿我的家人平安健康,借此机会也祝全国人民新春大吉,愿祖国繁荣昌盛。”

  

为了让来山游客过好年,五台山当地提前做好了接待准备工作并推出一系列活动。五台山金莲花禅文化主题酒店,从农历腊月初八至正月初八,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五台山佛俗民情月活动”。五台山台怀镇杨林村村委主任杨忠平介绍说,该村从腊月二十开始就组织了百余名村民开始排练威风锣鼓队和大秧歌,正月初八开始在景区正式上演。问及杨忠平的新年心愿,他说“希望在新的一年,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全村村民继续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深度发展旅游事业,为村民多谋福利,实现富民强村梦。”此外,五台山晋旅公司春节期间也为游客积极筹备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已经精心组建了50人的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队和50人的舞姿优美、喜气洋洋的秧歌队,预计正月初十正式演出。

  

高高兴兴过大年,僧俗同乐迎新春。五台山是我国唯一一个青庙与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很多游客特意挑选在春节来五台山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技艺精湛的古建、佛像等精品,还可以通过祈福,表达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祝福祖国以及自己和亲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吉祥如意。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恰逢五台山景区进行“依法开展宗教事务管理专项行动”,游客们在相关工作人员和僧众的引导下,规范燃香、文明敬献,游客环保意识显著提升,景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广大游客在五台山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据统计,仅假期前六天,购票进山人数就达14万余人,同比增长60%以上。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正月初四,皇城相府景区游人如织。


皇城相府实景表演 小角色也出彩

不逛庙会,怎能算过年!今年春节,阳城县皇城相府景区热闹非凡——国际灯笼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火龙钢花、罗山皮影戏争相亮相,前来皇城相府过年的游客,体验着与以往不一样的年味……

  

逛皇城新春庙会,品相府浓浓年味。2月19日,正月初四,皇城相府景区内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欢声如潮,热闹非凡,一派人气冲天、欢乐祥和的景象。

  

在御书楼文化广场,从上午9时到晚上8时,各类文艺演出层出不穷:盛世八音、迎圣驾、南狮北舞、跑旱船、火龙钢花、3D灯光秀……每场表演都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穿过御书楼,在石牌坊附近,国家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非遗技艺,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油纸伞、捏糖人、糖画等这些代表中国传统的技艺,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当晚,阳城县县长史小林来到皇城相府景区,详细查看了景区灯展布展情况,询问了解各项安全措施。按照游客旅游线路,史小林详细查看了一圈,发现游客观赏游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史小林说,“两节”期间,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即将到来的元宵节更是对全县各景区景点安保工作的又一考验。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前,“洛阳万人游晋城过大年”欢迎仪式正在举行。晋城市旅发委主任王丽、阳城县副县长郭向阳、洛阳市旅发委副主任林基建等出席欢迎仪式。

  

正月初五,首批洛阳客人游晋城过大年,首站直抵皇城相府景区。欢迎仪式结束后,一名身着袍服的“太监”出现在广场中央。“皇上驾到,大学士陈廷敬接驾——”随着一声高八度的吆喝落下,“太监”站立一旁。

  

“这位太监是谁扮演的?扮相挺专业嘛!”大型现场实景表演“迎圣驾”结束后,不时有游客发问。

  

这位扮演太监的演员是皇城村村民、37岁的秦晋林。他的演出只是兼职顶班,专业是职业导游。

  

秦晋林是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人,家里兄弟二人,他是老大。为给父母减轻经济负担,高中毕业后他就离家到晋城打工。2002年10月,听说皇城相府明清一条街建成,秦晋林只身来到景区,租下一个店铺,专门经营旅游纪念品。从小就喜欢曲艺的秦晋林,心思似乎并未完全放在生意上。2002年底,《康熙王朝》开始热播。2003年,前来景区的游客明显增多。此时,皇城相府策划“迎驾开城仪式”。按照导演设想,参与演出的演员应当全部为景区工作人员。扮演“皇上”“陈廷敬”等人选都落实了,但皇上身边的太监还没着落。一天,这位北京来的导演跑到明清街闲逛,与秦晋林巧遇。导演假意上前购物,言谈间,他感到秦晋林伶牙俐齿,是个当演员的料。听说让自己扮演太监,秦晋林没了兴趣。“太监的戏,比皇上的戏还要多。”经不住导演两句劝的秦晋林,放下了自己的生意,加入了景区文工团,走上了演戏道路,而且从此一炮走红,前来观赏的游客,没记住“皇上”“陈廷敬”,反而对他演的“太监”印象深刻。这一演,就是16个年头。

  

后来,秦晋林经培训成了导游。8年前,他成为景区英语讲解员王艳妮的徒弟。一个星期后,他就自己带团讲解了。后来,秦晋林与王艳妮结婚。“我这个徒弟没给师傅丢脸。”秦晋林笑着说。2010年3月,在晋城市第二届“导游之星”电视大赛上,秦晋林获得三等奖。

  

2008年,秦晋林作为“对景区有突出贡献”员工落户皇城村。也就是这一年,皇城相府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一跃成为晋城旅游行业的龙头。游客数量增多,景区讲解员的工作量也日趋加大。“遇到黄金周,一天最多要讲解5趟,走三四十公里路。”秦晋林说。

  

看着眼前蜂拥而至的游客,刚下“迎圣驾”表演现场的秦晋林,又麻利地换掉演出服,身着鲜红的羽绒服,带着游客进入皇城相府……


太原古县城彩灯 点亮别样中国年
2月19日,大年初四,傍晚,太原古县城内,寒风中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温暖,大家三五成群,等待着“灯彩嘉年华”亮灯的那一刻。

  

终于,灯亮了。瞬间,年的气息浓烈地向人们扑来,人潮欢呼着涌向花灯,每组花灯也在用最大的“热情”——绚烂的光,照亮每一位在其面前驻足的人。

  

2018太原古县城灯彩嘉年华,在晋源区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太原县城里举行。厚重的古城加上古老的节日,让以“拥抱新时代点亮太原城”为主题的这次太原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跨越时间最长、表演节目最为丰富的灯彩盛会成为狗年春节浓重的一笔。

  

灯会自古就是传统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和家人一起赏灯,才能尽享浓浓年味。太原古县城的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没想到组灯都这么大气,瞧那大胖鱼、大长龙多喜气,还有‘鸟尊’‘大佛’‘双塔’,连‘俄罗斯套娃’都带着中国年味儿。”从太原北面的太钢驱车一个多小时来看灯的李女士,携家带口赏灯赏得很开心。

  

本次灯彩嘉年华的灯组由去年德国汉堡G20峰会“感知中国·环球灯会——中华灯彩汉堡行”活动团队打造,将在长达66天的时间里点亮太原夜空!他们为本届灯会共设置了5大观灯板块,分别为:年节民俗板块、历史文化板块、国际动漫板块、时尚潮流板块、社会热点板块,共计展出灯组141组,其中大量灯雕艺术品采撷太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意设计。

  

年节民俗板块中的“四海升平中国年”主题,用浓烈的中国红引爆新春的激情。不用说,这赶时髦年的味道最浓烈,大大的“春”字灯立在“爆竹”灯上,再加上“洒落”一地的红灯笼,可不单单是“喜庆”两个字能形容的,那是浓浓的中国味、春节味。

  

历史文化板块主题为“锦绣宏图太原城”,600年沧桑巨变,龙城太原拥抱新世纪,这里的元素当然少不了龙,细心的游客还会数数有多少条龙。

  

国际动漫板块还真是“汪汪萌宠总动员”,史努比、斑点狗,各式萌宠齐聚古城,而带着一堆金元宝的本土狗也不示弱,也在这个板块里一展“狗”风采。

  

时尚潮流板块主题为“花开月圆又一春”,这里被众人评为新年拍照圣地,和爱人漫步在梦幻的灯光长廊下,那是多么美妙的场景。

  

社会热点板块则引领大家“迈步走进新时代”,这里的组灯可以看到双塔、梅花的造型,意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新时代的中国人正在向小康生活大步迈进。

  

来自四川的董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太原过春节,我觉得咱们这个民俗文化节办得特别好,来太原古县城看花灯,真是有过年的感觉,今天特别热闹!”

  

花灯,又名灯笼。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现代花灯艺术已经逐渐脱离传统花灯的做法,创新出具有地方独特风味的艺术品。太原古县城灯彩嘉年华便是如此,有着太原的独特风味,还适应时代有所创新,引得游客不绝、赞许颇多。

  

正月天天都是节,太原古县城的灯更为我们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年味儿,如果你想要感受民俗文化的惬意,体味年的味道,不妨到太原古县城赏花灯。


太原动物园庙会 年俗活动看不够
“过大年逛庙会,浓浓年味闹中寻”,2月20日,大年初五,太原动物园庙会继续为市民准备了琳琅满目的文化大餐,现场锣声震天、鼓乐铿锵,一个个充满浓郁喜庆味道的节目,让在场的每位观众疯狂打“Call”。

  

社火表演有背棍、铁棍、刘三推车、太原锣鼓等,还有平时不多见的跷棍表演。咱来说说跷棍。看看现场,一条十几米长的巨龙,头尾两端上下摇摆,一边是笑得不可开交的娃儿,一边是头裹红巾身穿红绸衣服的表演者,巨龙浑身也缠满了红绸,远远望去像一团火在风中快速移动,龙头上的娃儿升到半空时,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惊悚,这边的表演者镇定自若,不时吸上两口烟,说:“没事,该咋耍,咋耍。”这厢火红的龙飞起,那厢绿色的龙伏下,在阵阵清脆的铃铛声中,遥相呼应,恰似二龙戏珠。这就是年俗文化中的跷棍表演,非常吸睛。跷棍利用杠杆原理,在后架不远处设一支点,然后挑选坚实耐用的木料做主杆,由最初的5米发展到10米,跷到高处最是过瘾。60来岁的跷棍表演者张师傅说,他们都是清徐人,从大年初一早晨就开始在动物园表演了,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每天都准时赶到这里。不图挣钱,主要就是闹红火,让人们过年高兴。
  

“每年过年都要和爸妈赶回太原,除了走亲戚,就是来太原动物园看红火。”在湖北工作的王先生说,他在湖北上完大学就参加工作了,老爸老妈也搬到湖北和他们居住。可每年过年,老人都坚持回太原,说在太原生活了大半辈子,这儿的亲戚多,年味浓,尤其看到社火表演,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心里特别温暖。摩肩接踵的游人中不乏像王先生一样归乡的游子,他们的根在太原,过年自然要回家稀释那份乡愁。
  

在太原动物园的一角,阵阵梆子声吸引了无数游人。太原小店区戏迷协会的票友们正在这里义务演出。他们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准时赶到这里,为市民们献上精心编排的剧目。48岁的巨换梅是太原生态工程学校的老师,平时对晋剧很痴迷,自从加入小店区戏迷协会后,跟着功底深厚的前辈们进步了不少。她刚演出完,脸上的戏妆甚浓,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过去过年赶庙会,都有唱戏的,如今赶庙会也得有戏看。大过年的,出来义务演出,一来图个高兴和热闹,二来让游玩的年轻人看看晋剧,也算传播戏曲文化吧。”场子上正在上演晋剧《徐策跑城》,表演者是来自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的演员董学飞,也是被朋友拉来义务演出的,一大早从清徐赶来。他的帽翅功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他说,过年期间,他所在的剧团从初一开始就进行惠民演出了,目的是让市民过个欢乐幸福年的同时,进一步传承晋剧文化。“一到过年,就来动物园逛庙会,这样的年俗活动看不够,我最喜欢听晋剧了。我小的时候,哪有现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节目,看戏是最大的爱好。戏有日场和夜场,不管哪一场,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看到的戏很熟悉时,台下的戏迷往往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哼唱,台上台下互动的场面很热烈。高潮时分,演员愈加卖力,戏迷愈加叫好。”70岁的老太原郭春齐穿着孙女买的唐装,在家人的陪伴下,边走边说,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太原动物园庙会还有很多其他的社火表演,喜庆热闹。民间艺人大显身手,民俗绝活争奇斗艳,引得群众流连忘返,纷纷赞叹。此外,非遗工艺品展示、名优特小吃、文化艺术表演、嘉年华、冰雪乐园等一系列活动,更让年俗文化锦上添花。


推荐阅读






,又有土豪要来了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吉毅 白洁 郭志英

郭斌 郭小强

编辑:小T

阅读8872
山西 晚报 记者 
举报0
关注山西晚报微信号:shanxiwanbao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山西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山西晚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山西晚报

微信号:shanxiwanbao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