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打开一个帐篷?《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台湾 海笔子,编导:樱井大造)

作者:疯剧场 来源:疯剧场 公众号
分享到:

02-07

台湾海笔子」更名为「海笔子TENT16-18


以2016年开始至2018年这三年间的创作和活动为目标行动。


 “海笔子”不是集团的名字,而是行动的名称。虽然以台湾爲据点,但这并不是单单爲台湾人的行动计划。在地理上被称作东亚的领域,从中国南海到台湾海峡,从东海、黄海到日本海,都好像漂浮的“水草”,所以如此命名。


似“水草”般无所依凭的弱小力量=身体的表现,这一地区近代的历史性是如何与现在的区域政治学碰撞、斗争,又是怎样介入的。且把它当作假说,但,这正是“剧场”所憧憬的。



如何打开一个帐篷?《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

转载自 台湾 表演艺术评论台


文/ 尤俊弘(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研究所影像美学组硕士)



演出:海笔子TENT16-18

时间:2018/01/24 19:30

地点:空总文化实验室特设帐篷


摄影 | 陈又维(下同)


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

光秃秃爬行在月夜下。

上帝是它的嗥叫。我

害怕,并感到寒冷。

——保罗·策兰〈夜曲〉


帐篷剧就是要用虚构把虚构本身的虚构性暴露出来。

——樱井大造



樱井大造不断搭起帐篷,把我们带进帐篷的「里面」,但他真正想做的,却是让帐篷的「外面」敲击我们。樱井的「帐篷剧」系列创作,其最主要的行动,我们或许可以吊诡地名之为「去—帐篷」。我想到四年多前,台大戏剧系第12届毕业公演,尚·惹内(Jean Genet)的《阳台》(2013),随剧情更迭,舞台层层打开;戏的结尾,不再有剧场,太阳发射的光芒,那颗跟剧场时间相对而言真真实实地永恒的太阳,最后,照射进「鹿鸣堂」(台大剧场),观众最终必须「走出剧场」,「回归世界」。奇怪吧,一齣舞台剧,最终要完成的,却是「自我去舞台剧」的仪式。《蚀日谭》(2010)的最后,帐篷打开来,地板被搬起来,下面一条壕沟,然后演员划着一艘船进来,外面闪烁着火把的火焰。樱井同样的作法,2012年台湾海笔子在新北市新店区溪洲部落演出的《泛YAPONIA民间故事——摸彩比丘尼谭》的结尾,帐篷屋顶左右打开来,象是拍打不停的乌鸦翅膀。



《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的开场,我们看到一片白色的布幕(上面投映着废墟影像),一位有戴着马头头饰叫作「海马」的角色向观众说明「记忆」的问题(我们脑子里掌管记忆的部门即「海马回」),但与他一搭一唱的角色却叫作「不知道」。樱井曾在去年的访谈中说:「在如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之下,我们变得没有办法和过去相遇,我们被未来记忆所支配 . . . 」但是「未来记忆」是什么呢?它可能是你在看戏的时候,却仍如影随形、各式各样的揣想不安,它们超越了真实存在过的「过去」的。于是,在《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我们看到,我们必须使用镶金的水盆接水,藉由这样子的「水漏」,我们才得以把握逝去时光的形体。



白色布幕左右打开后,我们看见一个阶梯式舞台。在戏里,它被称作「路障」。这不是第一次樱井辩证「路」与「路障」概念,在《泛YAPONIA民间故事》的序文开头,他写道:「道路崩坏了。这当然不是第一次了。」「路障」上睡着一位女性,因为水滴的缘故,她醒了过来。我们将会发现,诸如此类「从洞中跑出」的题目会不断出现。当然,这些我们可以把它们仅仅视为「机关」(trucage),一些魔术般的花招,但是我们要知道,这齣戏的世界,发生在一个叫「世界宫」的地方;这个「宫」是「子宫」的意思,孕育「世界」的「子宫」。再一次,我们与内/外的辩证相遇。



这些辩证,发生在例如角色唱歌的时候,樱井不只让台上的演员唱,其他帐篷外的工作人员也一起唱。「场外」有时指涉至帐篷之外,有时,则是藉由「机关」强加出来的场外:举例来说,「青鸟」从遗物回收的车厢里面钻出来;或是樱井从阁楼的橱窗钻出来;「路障」在第二幕打开旋转,等等等,与「降生」的概念无不相关;最终,它要扣连的大命题,无不在于「如何打开一个帐篷」。



大合唱是这齣戏最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看到,不只角色,技术人员也站上舞台,一起用100%的能量直面观众唱歌。《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的结尾终于大合唱,「路障」都被推离帐篷,所有的演员与工作人员进场,不再有「舞台」,只有「广场」。这个毫无矫饰可言的地板,就是「空总基地」的地板本身,演员与工作人员站在上面,远处,樱井持火把点燃火焰。如果说《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从头到尾都很反身地讨论「世界」这个概念,那么,这个结尾吊诡地达成一种「反身性」悲怆;这种戏剧悲怆不再是「幻觉式的」,不再是一种刻意被隔离出来的世界的幻觉。无疑,这是台北残酷的一月最激情的时刻之一。



歌毕,女主角彷彿已精疲力竭地对观众说,明天是最后一场,大家看完戏,可以别急着走,可以待着一起聊聊天。完全没有要那种令人生厌的鼓掌两三四轮的套路,演员列队在门口向观众道谢。工作人员引导我们翻阅前台的《海笔子通讯》与2018最新创刊的《吶喊》(里面除了有足立正生的剧评,附录竟然还有「前贱民解放区宣言」);(日本)「野战之月」、(台湾)「海笔子」(三年前,他们改名为「海笔子TENT16-18」)、(中国)「流火」的理念都已经透明地写在里面,高度沟通性的文字,完全没有要故弄玄虚、自我隐藏。



他们这次演出票价600元(现场赞助价,预订与其他方案更便宜),他们网站上是这样写的:「本企画由『海笔子TENT 16─18』独立制作,于高雄、台南、台北移动演出。本次演出未申请公部门与企业赞助,所有参与者均不支领薪资。源于移动演出制作经费所需,本演出采赞助入场。」没有拿政府的企画,完完全全让人感受到一种「手工业的艺术」。一样是帐篷剧,「海笔子TENT 16─18」站在法国阳光剧团(Théâtre du Soleil)的《未竟之业》(2012,LES NAUFRAGÉS DU FOL ESPOIR)的另外一极,作为两厅院二十五周年巨献的后者,其硕大帐篷「必须」被夹击在国家戏剧院与国家音乐厅之间,并且,(记忆中至少)高达三千多元的票价,无论戏里花了将近四小时讲着无产阶级的故事。



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

海笔子剧场2018帐篷剧演出序文


文/ 樱井大造

译/ 李彦



所谓的「世界」在古印度语中叫做「loka-dhaatu」,意思是「森林之中没有树的空地」。那里不但是人们聚集的场所,同时也是「传达佛陀教诲的地方」。古代中国的佛教将这个词翻译成「世界」。意味着空间的「界」和意味着时间的「世」。「世」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界」则是人们在这三世之间轮回转生的空间。因此,所谓「世界」这个词,相较于我们一般使用的意义(万国、社会、地球等),是一个将重心放在时间上的词。



这次的剧名《世界是一匹阵痛的兽》里的「世界」,也是设定成像这样将重心放在时间上的时空。但是,它距离轮回转生还很遥远,未完的过去、迟迟不到的未来、止步不前的现在,这三股力量互相角力的场域就是我们的「世界」。它的姿态是一只在夜晚为阵痛的苦楚而翻滚挣扎的兽,但是,面对这样的姿态,一味地感到恐惧是不行的。能够看顾这只兽的是身为这个「世界」当事人的我们,而且,说不定兽分娩生下的就是我们。



现在,我们所遭遇的(或者说居住于内部的)「兽」,看起来似乎是所谓的「文明」——象是即将崩毁的大楼一般布满裂痕的「文明」。「文明」不过是以「国家」这个社会体制做为地基的「文化」呈现出来的一种形态罢了。若将「文明」的基础单纯化,看起来似乎可分成三点:第一个是阶级的分化,第二个是劳动的分工制,第三个则是都市这个场域的存在。这个「文明」正在逐渐龟裂崩毁的证据是:



第一,阶级分化已经细分到了个人水平(也就是说,越往下层走,安定化的阶级被切割的越加支离破碎);第二,被分工的劳动价值变成一面倒地倾向消费而非倾向生产(也就是说,各式各样的劳动变成均一水平,只有经济速度被奉为神明并且赋予价值);第三,都市逐渐失去「人们生活的场域」这样的场所性(也就是说,许多都市居民只能把相似于机场候机室或高速公路上的车子之类的「非-场所」当成住处)。



这个「文明」的崩坏期应该是长期的吧。它以一副彷彿承受激烈阵痛的巨兽姿态,阻挡在我们的「三世」之中。那是缓缓倒下的海怪利维坦(国家)的身影?还是已然倒下并且流民化的劳动者们,彼此挤压重叠后出现的怪兽?答案无法说分明。无论如何,我们是不可能从「文明」的崩落过程中逃脱的。这么一来,除了重新理解掌握我们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并且将「生的过程」当成「文化」重新发明以外别无他法。我们的「帐篷场域」,就是其中一个像这样的小小发明现场。

 


海笔子剧场 2018年高雄、台南、台北演出场次


〖高雄〗

时间: 2018/1/9(二) 19:30

地点:原日本海军凤山无线电信所 特设帐篷(凤山区埤顶里7邻胜利路2号)


〖台南〗

时间: 2018/1/13(六)19:30

地点:大湾凌霄宝殿武龙宫前 特设帐篷(永康区永大路二段103巷8号)


〖台北〗

时间:2018/1/20(六)~2018/1/25(四)每晚19:30

地点:空总文化实验室 特设帐篷(大安区建国南路一段177号,建国南路入口)



企划制作:海笔子TENT 16─18

协力制作:日本野战之月、北京流火帐篷剧社

编导:樱井大造

演 员:曾启芃、杨璨鸿、偕志语、吴亭仪、申源、杨礼榕、林欣怡、李薇、许雅红

制作:杨子瑄、杨礼榕、林欣怡

技术总监:许宗仁

舞台监督:蔡奉瑾

舞台制作:徐建宇、邱志成、谢靖雯、林耕白、黄隆秀

舞台美术:李彦、陈芯宜、关晨引

灯  光:Posak Jodian、简芳仪

音乐设计:吴亭仪

音  响:罗皓名

服  装:林秀美、林韦伶、曾彦闵

平面设计:偕志语

平面摄影:陈又维

影像记录:陈芯宜、廖敬尧

翻 译:李彦、韩冰、罗皓名、林于竝、小羊

宣  传:杨礼榕、Posak Jodian、赖定均

票  务:陈忆玲、陈世玮 

前  台:谢一谊、球球

公  炊:杨璨鸿

通  信:杨子瑄、偕志语、杨礼榕、Posak Jodian、韩冰、罗皓名

后       见:朱正明

台北合办:空总文化实验室筹备处、台南艺术公社


特别感谢:空总文化实验室、大湾凌霄宝殿天公庙武龙宫、高雄县眷村文化发展协会、差事剧团、半路咖啡、小地方SEAMS、布夏拉提、流民栈、小小书房、永胜帆布、佑祥瓷器、海马回光画馆、暖暖蛇咖啡、能盛兴工厂、共艺术合作社、铁支路边创作体、路人咖啡、三余书店、塩旅社、绝对空间、自由剧场、回游式、反南铁东移全线自救联合会、反西港外环道不当开辟自救会


协 力:王子豪、王信义、王思靓、王墨林、白永馨、吴永毅、吕孟恂、卓淑惠、林祐丞、林宜蓉、段惠民、徐饱、柯德峰、柯永谦、秦·KANOKO、高琇慧、许法、许斌、郭孟宽、陈乃华、陈小桦、陈香伶、陈惠善、黄涵、黄馨玉、温思妮、杨美英、杨凯婷、远藤弘贵、刘耘、郑捷任、卢崇玮、锺乔、韩恺真、蓝贝芝、龚卓军、Friday



▼ 查看原址,请点「阅读原文」。

阅读24
如何 台湾 
举报0
关注疯剧场微信号:ftheatr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疯剧场”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疯剧场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疯剧场

微信号:ftheatre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