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好莱坞巨星云集,它拍得荡气回肠,我看得泪流满面

作者:电影头条 来源:电影头条 公众号
分享到:

02-23

华盛顿邮报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 丽兹·汉娜 / 乔希·辛格
主演: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汤姆·汉克斯 / 莎拉·保罗森 / 鲍勃·奥登科克 / 崔西·莱茨  等

  • 颁奖季热门影片,获“最佳影片”与“最佳女主角”提名。

  • 斯皮尔伯格+梅姨+汤姆·汉克斯的梦幻阵容,品质担当。

  • 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精彩!

  • 新闻自由?媒体的黄金时代或许不复再见。


这两年的奥斯卡,似乎越来越有“政治正确”的味道。


去年《月光男孩》摘得“最佳影片”,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今年入围颁奖季的有LGBT题材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普通女人》,有让女性发光发热的《三块广告牌》《伯德小姐》《我,花样女王》。


在这当中,有一部根正苗红的美国主旋律影片让人难忘。


《华盛顿邮报》



提名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女主角”奖项的《华盛顿邮报》,阵容非常强大。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梅丽尔·斯特里普与汤姆·汉克斯的组合,是不是没话说?


编剧之一乔西·辛格,是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2015)的编剧,更早前担任了《维基解密》(2013)的剧本创作。


这三部影片有个共同点:追寻新闻自由


《华盛顿邮报》取材于1971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呈现了最精准的政治正确调调。


泄密事件的对象,是越战


我们知道,越战是美国人最不愿提起的一场战争。



死伤惨重、不正义……随着越战资料泄密,被蒙在鼓里的美国群众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泄密者叫丹尼尔·艾尔斯伯格,今年86岁,被称为“最危险的美国人”。


历史上的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他原本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是越战的支持者。


直到他跟着国防部长的团队去了越南考察,他终于意识到美国发动战争可能是不正当的。


因为正义感,他偷出了五角大楼文件。


接着,他发现了瞠目结舌的真相——


在战争初期,美国政府便知道越战这是个愚蠢的决定。但为了逃避战败的耻辱,还是源源不断将士兵们送到战场上去送死。


1971年6月,艾尔斯伯格将泄密文件交给了《纽约时报》。


13日,《纽约时报》头条发布了《越南档案:五角大楼的研究追溯,30年来美国如何越陷越深》文章,引起各界轩然大波。



政府立马下令停止报道,并以牢狱之灾进行威胁。


临危之际,《华盛顿邮报》接过了重任。


是的,就是那个报道了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辞职的报社。


影片没有直白地渲染《华盛顿邮报》曝光文件后的舆论反应,更多聚焦在报业大佬、掌门人与政客的斡旋上,非常精彩。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总编辑本·布拉德利,是个果断勇敢的行动派,有敏锐的行业嗅觉。


泄密事件这样的大事,他自然不会放过。



本着媒体人的职责,他发誓要将真相公之于众。


“维护出版权利的唯一方式就是出版!”



但孤军奋战怎么行?


他要说服的最大boss,是《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报纸的创始人是她父亲,随后传给了她丈夫。


丈夫去世后,她就成了实际的发行人。


别看凯瑟琳掌握着报纸的生死大权,五十年前出版社依然是男性的天下。



开会时,全部人滔滔不绝,无视她的存在。


本私下第一次去见她时,说“凯瑟琳,可以把你手指从我面前拿开吗?”



一个行业对女性的歧视,暴露无遗。


凯瑟琳清楚知道自己的处境,她对自己的女儿说,“女人讲道,就像狗用后腿走路”。



当本要求发泄密新闻,她不是没有权衡。


不用说,《华盛顿邮报》将面临与《纽约时报》一样的下场。


身为报纸大佬的女儿,她不能让父亲开创的事业毁在自己手上。


身为报社的boss,她必须要对每一名员工负责。


身为游走在政界的人物,她必须小心翼翼处理好与政客的关系。



但她就此妥协了吗?


没有。


在多方反对之际,凯瑟琳一次次让人刮目相看,经历了从犹疑到坚定的转变。


当初轻视她的高层说,如果你这么做了,我就辞职。


凯瑟琳说,没关系,因为——


“不再是我父亲的公司,也不是我丈夫的公司,这是我的公司。”



什么促使她发生变化?


或许可以说,她始终怀着媒体人的初心——对新闻自由的坚持。


或许,本的妻子说出了凯瑟琳的一切。


“当他们不只是忽略你、而是认为你根本不存在时,当这就是你长久以来的处境时,很难不让自己认为这是真的。为了这个决定,她赌上了自己的财产和公司。这就是她的一生。”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许多地方报纸在翌日纷纷跟进了泄密事件。


捍卫真理与自由的媒体,冒着被政府封杀的风险,也要说出真相。


按照“惯例”,《华盛顿邮报》同样被告到了法庭。




猜猜结果谁赢?


当然不是尼克松啊。


因为“新闻服务于被统治者,而不是服务于统治者。”



凯瑟琳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曾这么评价“新闻”——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



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当时还是地方性报纸的《华盛顿邮报》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做了这样惊人之事。


1973年,《华盛顿邮报》以报道“水门事件”的杰出贡献荣获普利策金奖“公共服务奖”。


凯瑟琳也被尊称为“美国报业第一夫人”。


回首那个激情燃烧的黄金时代,再看当下,唏嘘不已。


在纸媒式微的互联网时代,什么时候“传闻”成了“新闻”?



就不说国内了。


时过境迁,抵御不了互联网“入侵”的《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被亚马逊公司以2.5亿美元买下。


从此美国四大报业家族,只剩下《纽约时报》还在硬撑。


而我们不知道它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责任编辑: 电影头条影视组  条姐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


阅读8774
好莱坞 巨星 
举报0
关注电影头条微信号:movieii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头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头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电影头条

微信号:movieii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