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8:16减肥法火爆,真可行?吃早餐不规律 离糖尿病不远了?家常菜居然也有“杀伤力”?

作者:健康一身轻 来源:健康一身轻 公众号
分享到:

02-24

日本正流行8:16减肥法,所谓的“8:16减肥饮食法”,就是让一天中的三餐集中在8小时内吃完,然后剩下的16小时让肠胃好好休息,只能喝水,保持空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瘦身,还能让身体感觉更轻盈、无负担。好多人纷纷尝试,有人轻松减重,也有人一斤没瘦。大伙纷纷尝试的“轻松减肥法”,到底能不能帮咱轻松减重?

8:16减肥法

这个8:16的减肥方法,属于轻断食的一种,所谓断食不是一口东西不吃,是指这十六个小时内基本上不吃东西,这样饿的时间长了,吃东西的时间少了,吃的量可能发生改变。

还有一点是饿了一段时间以后,身体能量不够了,就会清除一些不用的细胞,或者是把血液当中的一些脂蛋白给消耗利用掉。所以,对于肥胖、高血脂、脂肪肝人群有一些改善作用。当然,这吃饭也不是随便吃,需要按点吃,同时也得把一天所需要的营养吃够。但是如果您有胃病,就最好不要采取这种饮食方式了。


这个减肥法是不是不用限制,想吃啥吃啥?

因为8:16减肥法将时间控制的很严格,所以食物的质量要比以前更高才行,要规律的进食,让消化液按时分泌。饥一顿饱一顿,既不利于控制体重, 又不利于胃肠道的健康,因为胃肠道也是习惯定点工作的。

如果每天进食不规律,还会使消化液分泌紊乱,食欲控制上也会紊乱。所以,按点吃饭,然后形成规律,才是最健康的饮食。


说到规律,有人减肥给自己形成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每天只吃一顿饭,结果却长了7斤肉。

一天一顿饭,没瘦反而胖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一天吃一顿饭,吃的量必然比三顿时候要少,其它时间就会饿,实际上少消耗了很多能量;其次,营养吃不够,代谢率会下降,所以,即便吃得少,也不一定能够瘦下去。



现代人都习惯一日三餐,早中晚各一顿,但这一日三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据记载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因为农业的不发达,粮食有限。古代《墨子·杂守》记载,战士天天吃两顿饭,食量分为五个等级。到了汉代以后,一日两餐就变成了一日三餐或四餐。而且,三餐也开始有了早,中,晚的分称。

咱老祖宗都是一日两餐,慢慢才形成了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不是每天吃两顿饭也够,不一定偏得一日三餐?

古人吃两餐是可以的,因为那时候粮食少,没有灯,没有家用电器,没有电脑手机,早上要干活儿,来不及六七点做早饭,干完活上午吃一餐,然后晚上再吃一顿,八九点就睡觉了。我们现代人晚上基本都十一二点睡觉,要是下午五点吃饭,以后一直不吃,这晚上饿得慌,饿得慌就得瞎吃零食,还不如正经吃顿饭。

据调查发现,同样一餐食物,早上吃和晚上吃,它的血糖反应是不一样的。晚上吃, 血糖反应会更高一些。还有调查发现,习惯于晚上吃东西比较多的人,肥胖率比较高,而在白天食量比较大的人,肥胖率比较低。

吃早餐不规律的人,离糖尿病不远了?

中国传统养生希望大家早上九点之前吃早饭,这样对身体更好,而且对于血糖控制、胰岛素分泌 、肌肉量保持,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同样的食物,在早餐吃,它的血糖反应比较低,胰岛素的敏感性高,放到晚上吃,它的胰岛素敏感性会明显下降。而且,早餐如果吃得太晚,相当于要饿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会消耗肌肉,而且一旦血糖降得过低,那么身体会启动糖异生机制,后续的血糖反弹反而会比较高。所以,如果吃饭不规律,胰岛素的分泌也不会规律,调节能力就会出现问题,这样就容易引发糖尿病了。

都说民以食为天,吃可是大事儿,这不,有三道常见菜出问题了。

酱牛肉、豆豉油麦菜、蒸肠粉这三道菜挺常见,它们都是咸鲜口味的。据中国烹饪协会最新统计显示,在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预计3.9万亿,而在这项吃的“记录”中,最受欢迎的口味是啥?并不是大伙认为的麻辣或者酸辣,而是更最常见的咸鲜口,据统计咸鲜口的受欢迎程度占到了23.5%,其次是麻辣和酸辣。

咸鲜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多咸,多鲜,盐多会咸,增鲜剂多则鲜。可盐多了钠就多,增鲜剂多了钠也多。 钠多了,就会增加高血压、中风、骨质疏松、肾结石、胃癌的风险,对血糖控制也是不好的。

编辑:张微


《健康一身轻》热线:024-23186634

商务合作:18240081717


阅读8694
减肥 糖尿病 家常菜 杀伤力 
举报0
关注健康一身轻微信号:lrtvjkysq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一身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一身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一身轻

微信号:lrtvjkysq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