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来,认识下这位花500多亿买奔驰的中国老板

作者:i黑马 来源:i黑马 公众号
分享到:

02-26

“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


【黑马高调头条】第277期

文 | 华商韬略


继完整吞下沃尔沃汽车,成为沃尔沃卡车最大股东,收购马来西亚车企宝腾49%股份以及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的控股股权之后,曾经被当成笑话的李书福又出大牌了:


据彭博社2月24日报道,李书福已以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通过一家投资基金购得戴姆勒集团9.69%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戴姆勒旗下拥有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汽车品牌,是世界顶级汽车工业集团。这也让李书福打破此前由自己创下的纪录,再次写下中国公司在西方汽车工业中最大手笔的投资。




我只能干实业


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一举奠定了集团在PC界的地位。十几年间,尽管不断有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并购,牵涉的资金也愈发庞大,但联想的这笔交易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最成功的海外并购。


但近年间,这一“史上最佳”的地位受到了来自吉利的挑战。过去四年间,吉利收购的沃尔沃汽车业绩连续大幅度增长,不仅彻底扭转了福特治下连年亏损的局面,品牌形象也脱胎换骨。有观念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缔造了超越联想收购IBM的辉煌成绩。


沃尔沃高歌猛进之际,吉利汽车亦大步前进。2016年度,吉利全年累计销量突破76万辆,同比增长50%,超额完成两度调整后的70万辆销量目标。其净利润增幅达100%,集团市值也顺利突破千亿大关。




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速度,但对于掌门人李书福而言,这可能只是算一次“小跃进”。


毕竟在早年的创业生涯,李书福曾经数次闯入民营企业的禁区,承受着很多人的嘲笑和斥责,据说当时为了造车,他到处求人,差点下跪。但每一次,李书福都能将挫折化作动力。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创业,找父亲要了120元买来海鸥相机,走街串巷给人照相。半年后,他赚到了1000元。


用这笔钱,他开了一家照相馆。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组装,甚至连反光罩都是找人敲的。后来,他发现可以从废弃物中分离出金银,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做冰箱配件很赚钱,于是与人合伙,成立了冰箱配件厂。


第三年,在掌握关键零部件蒸发器的技术后,他又组建了北极花冰箱厂,效益很好,不久销售额就做到了四五千万。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国家开始对冰箱进行定点生产,北极花没进入名单。李书福一狠心,把设备、厂房等给了当地政府,自己则南下到深圳去进修。


上学期间,李书福发现一种装潢材料很好卖,随即返回台州,创办了装潢材料厂。刚开始生产镁铝曲板,后来又生产铝塑板。结果大获成功,给李书福带来巨大的回报。


创业初期,李书福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在利润的驱动下,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四处出击,尝试了很多行业。直到有一天,他栽在了房地产上。


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李书福带上几千万去炒楼,结果接到了最后一棒,血本无归。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事后他总结道:


我只能干实业!



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李书福从小喜欢车,他们兄弟四人的床下,全是泥巴做的汽车。在深圳求学期间,他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汽车。后来,他拆开发现,里面也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于是,他萌生了造车的念头。但彼时,汽车业还没对民营资本开放,连造摩托车都要许可证。李书福不得已,只好找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合作,用对方的许可证来生产,然后每辆车给对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刚开始,做的是跨式摩托车,销量并不好。这时,一次意外事故发生了。


有一次,公司让一员工去买五金件。该员工借来一辆台湾产踏板摩托车,结果在路上发生意外,和一辆军车迎面相撞,幸亏他及时跳车,人没事,但摩托车却毁了。事后,李书福兄弟在查看车辆受损程度时,发现踏板摩托车其实很简单,自己也能造。


当时,踏板车在国内没人做,进口车又非常贵。李书福发现了商机,他花一年多时间把踏板摩托车造了出来,结果在市场上卖疯了。


眼看销量暴涨,合作方提高了要价,李书福转而收购了临海一家摩托车厂,开始独立生产。1996年5月,吉利集团成立,李书福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大吉大利。而事实上,他的摩托车也确实做得很顺利,1998年销售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



就要造这种奔驰车


铝塑板和摩托车很成功,但李书福心中一直有个造车梦。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在内部遭到强烈反对。不过,董事会最终还是同意先投一笔钱试试看,不行就撤。


1996年6月,李书福把刚毕业的安聪慧叫到身边,指着一张图纸对他说:“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但其实,李书福真正的目的是建一个汽车生产基地。


一个月后,在办事的路上,李书福突然对安聪慧说:“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是那种车吗?”安聪慧很惊讶,指着车窗外的一辆皮卡问。


“不,就要造这种奔驰车!”李书福看着对方,拍了拍车内的座椅说。


“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安聪慧惊呆了。


“如果我们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这是一个秘密。”李书福狡黠一笑。




就在基地秘密建设的同时,李书福开始了造车运动。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将它们组装起来。


后来有人问:谁是吉利最早的设计师?得到的答复是钣金工!


一年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消息传开后,引来很多人嘲笑。在他们看来,汽车行业属于国企垄断,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民营企业也想来插一杠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李书福的回应则是:


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吗?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除了人们的质疑,李书福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吉利需要一张许可证!


造车之初,李书福就四处走动,争取汽车生产许可证。他先找到当地经委,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之后又找到省机械厅,厅长说:你好大的胆,造轿车是国家严格限制的。


李书福不服气,又跑到国家机械部,得到的答复同样是不可能。


四处碰壁后,李书福打起了曲线救国的主意。在一次闲聊中,他了解到四川德阳有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当即投入1400万将其收购。但对方只能生产微型客车,因此接下来几年,吉利只能打政策擦边球,生产两厢车。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发出700多张邀请函,办了100桌酒席,但吉利还是黑户口,几乎没有嘉宾敢来捧场。


下线当天,李书福穿着西装,打上领带,等候嘉宾到来。8点,9点,……直到10点仍不见人来。李书福心如刀割。


“开始!”他实在等不及了,大声喊道。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书福,我来了!”


李书福转身一看,原来是副省长叶荣宝。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




豪情下线后,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奔走,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为私营企业摇旗呐喊。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动情地说: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了轿车的许可证。



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


吉利刚生产汽车时,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发动机。后来,销量上来后,对方突然要求涨价。安聪慧奉命到天津跟对方谈判,一连七天,吉利的工厂不得不停工。


这件事让李书福意识到,吉利要想做大,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此后,吉利下决心搞研发。他们一边从天津购买发动机备用,一边努力钻研。经过一年的苦苦支撑,终于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核心部件。2000年,国家投资8亿元,组织上汽、天汽研发自动变速箱。两年后,钱花光了,还是没研发出来,最终放弃了。


李书福心想,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于是,他从天津齿轮箱厂挖来徐柄宽,后者也是当年自动变速箱攻关团队的专家。


“自动变速箱能不能继续搞成?”李书福问。


“可能性是有的,最多百分之五十。”徐柄宽说。


“如果在吉利干,要花多少钱?”他接着问。


“1500万到2000万!”徐柄宽答道。


李书福盘算了一下,觉得可以接受。于是,他请徐柄宽到吉利成立变速箱公司,同时从日本和德国买来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开始了研制工作。


2005年,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发成功,装在了新车自由舰上。




找到感觉的吉利,继续在研发路上前进。2008年,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引起世界汽车技术的一场飓风,为中国汽车业赢得了荣誉。



破釜沉舟,向高端挺进


吉利汽车一开始定位在廉价车上。李书福曾公开讲,轿车进入中国家庭,价格应该在3万到5万元。当他找机械部领导汇报时,对方说:那行吧,你去幻想吧!


当时的车市,一辆桑塔纳售价20万,便宜的夏利也要9万。李书福的这个定价区间无异于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能造出这样便宜的车。


1998年,吉利豪情上市,售价仅为5.8万元。尽管价格低廉,但鲜有人问津,两年只卖出去几千辆,有人戏言,开吉利车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之后,夏利和奥拓顶不住了,也开始降价。这时消费者才明白,四五万的车质量也是有保障的。很快,市场便被引爆,吉利汽车的销量出现井喷。


2004年两会期间,李书福作报告时指出,吉利可把价格降到2万元以下。温总理听了摇摇头说,汽车工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高精度的机床、发动机和变速箱。


显然,温总理并不支持他的想法。随后两年,市场也向他敲响了警钟。李书福发现,随着钢材、零部件涨价,吉利汽车慢慢不赚钱了。




他意识到,吉利必须向高端转型。当他在内部提出这一想法时,遭到了强烈反弹,因为他们不知道吉利车不便宜了,还怎么卖。这是一场胜算渺茫的冒险。


但李书福心意已决,他不断做人们的工作,同时推平厂房,扔掉旧的设备和模具,并从日本、瑞典和韩国引进全套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更高端的车型。


转型初期很痛苦,吉利宣布涨价后,月销量大幅下滑,从3万辆猛跌至五六千辆。但随着自由舰、金刚、远景,逐渐取代豪情、美日、优利欧,销量开始逐渐回升。



穷小子娶下欧洲公主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国产车长期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书福将目光投向国外,他决定通过收购来获得技术和品牌。


2006年,吉利出资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DSI。但李书福最中意的还是沃尔沃,早在2002年他就语出惊人,要把沃尔沃买下来。


沃尔沃是彼时全球四大豪车之一,有近70年历史,而当时的吉利刚拿到汽车目录,准备生产轿车。李书福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了李书福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巨额亏损下,福特新任CEO穆拉利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


李书福看准机会,果断出手。他先去了一趟英国,争取到汇丰银行的支持,之后前往美国,拜访福特公司高层。但对方并不感兴趣。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李书福并不死心。他先后两次跑到底特律参加车展,找机会跟福特首席财务官喝咖啡,希望收购沃尔沃。但对方告诉他:我们一年的销售额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言下之意,吉利太小,还不够格。




李书福不放弃,依旧软磨硬泡。一来二去,对方记住了这个执著的中国人。后来,当福特下决心出售沃尔沃时,把吉利列为优先竞购者。


为了说服对方,李书福聘请罗斯柴尔德、德勤、富尔德等机构,组成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谈判。据说,光是双方准备的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吉利的谈判成员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身处何处。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0年3月28日,吉利终于在瑞典哥德堡拿下沃尔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人,一举改写了历史。



放虎归山,让它恢复野性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直伴随着争议和质疑。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的实力。


早在谈判期间,沃尔沃的工会代表就质问李书福: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解释,吉利凭什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与会的福特高层很紧张,赶紧出来解围:这怎么可能?没想到李书福平静地回答:“可以。I love you!”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收购完成后,人们担心吉利无法融合沃尔沃。毕竟自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早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


但李书福似乎很有信心,他发誓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他还分析说,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怎样把规模做上去呢?李书福的办法是充分放权。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派了一两百人过去,以至很多中高层都是美国人,影响了对方员工的积极性。


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实行“港人治港”式的管理。对此,李书福解释道,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表示,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事实证明,李书福的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下,吉利短短几年间,造车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推出帝豪、博瑞、博越等多款令人惊艳的汽车;与此同时,沃尔沃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销量大幅增长,一举摆脱了福特治下的颓势。


2016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突破76万辆,达765,970辆,同比增长50.2%,年总收益达537.2亿元,同增78.3%;纯利润大幅攀升至51.7亿元,同比大增125.9%。这业绩让其在中国乘用车企业排名前十,比2015年提升四名,同时也牢牢占据了中国品牌排名第三的位置,成功跻身中国品牌第一阵营。


到了2017年,吉利强劲的增长就更显卓越。


2017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惨淡,四、五两月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但吉利却实现收益39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 净利润43.43亿元,同比增长128%,一举创下8年来最快的盈利增长。


有数据显示,整个2017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已超过百亿大关,这也让李书福站上财富的新高度:以1092.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在2017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位列第十位。


李书福曾说,“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此次以如此代价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必定是他对世界深思熟虑后的重大抉择。


坐上“奔驰”的李书福会给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带来怎样的变局,想想他从“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走到今天,实在是值得期待!



本文系华商韬略(ID:hstl8888)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张静波,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让创业不再孤独,提升普通创业者的成功率,欢迎关注i黑马。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801105017(微信)

阅读9270
奔驰 中国 
举报0
关注i黑马微信号:iheim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i黑马”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i黑马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i黑马

微信号:iheim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