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不愿面对的真相:你何时该闭嘴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02-26

德鲁克曾说过: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教导领导者要做什么,但在教导他们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上,我们花费的时间不够。


一个人职位越高,就越难刹车。


现在,请冷静思考一下,你该停止做什么。


领导者之所以能从基层一路升迁上来,是因为他们很善于带来增值。他们的想法总是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公司赢利。


但凡事总有个限度,如果每一次讨论都要增加价值,领导者的这种强迫症就会变成一种负担。


几年前,我曾与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的前主管、现在在美国普华永道(PwC US)担任主管的乔恩·卡岑巴赫(Jon Katzenbach)共进过一次晚餐。


当时同席的还有乔恩的得意门生兼合伙人尼科·坎纳(Niko Canner)。席间,他们一直谋划着要创办一家新公司,两人显然志同道合。



然而,他们的交谈过程总有些磕磕绊绊。每一次坎纳提出某种想法,卡岑巴赫就会打断他。


“想法非常好,”卡岑巴赫说,“但如果你⋯⋯,效果会更好。”然后他就扯开话题,开始大讲特讲几年前在另一种情形下,自己是如何采用这种做法获得成功的。


等到卡岑巴赫说完,坎纳又从刚才离题的地方重新接上,但不出几秒钟又会被卡岑巴赫打断。


两人你来我往,就像是温布尔登网球场上的拉锯战。作为餐桌上的第三方,这一切我皆耳闻目睹。


身为一名高管教练,我已经习惯于监视人们的对话,以法医般的专注程度去倾听,从而找到一些线索,去揭示为什么这些在其他方面建树颇丰的成功人士还会惹恼自己的老板、同事和下属。


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我会保持安静。但卡岑巴赫是我的朋友,他又喜欢展现出自己经典的破坏性的聪明人行为特质。


于是,我便插话道:


乔恩,你为什么不安静一下,让尼科多说一会呢?别总想着为讨论增加价值。





求胜的心理需求

卡岑巴赫如此咄咄逼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求胜欲望即增值需求的体现。这种特质在那些习惯于主导局面的领导者身上很常见。


他们一直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风格,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指挥其他人做什么。


虽然这些领导者足够聪明地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而且自己的大部分下属对于特定领域的认识也会胜过自己,但积习难改。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在听到别人讲述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时,不告诉对方自己已经知道这些并有更好的办法,是极为难受的。


这就是太想要增加价值的问题所在。设想一下,如果你是CEO,我向你汇报了某个想法,你也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



相比拍拍我的肩鼓励道:“非常有想法!”你会更倾向于告诉我说“想法不错,但如果你这样尝试下会更好”——因为你需要为这次讨论增加价值。


经过上述这番对话,你有可能使我的思想内涵提升了5%,但导致我的工作热情减少了50%,因为你夺走了我对于这一想法的所有权。


我的想法现在变成了你的想法——我走出你的办公室,相比刚迈步进来那一刻,兴奋感下降。


处处要增值的谬误就在于此。的确,我们收获了更完善的想法,但同时员工对于落实这种想法的热情大大减弱,得不偿失。


时过境迁,后来说起这段餐桌小插曲时,卡岑巴赫和我都付之一笑。


作为团队建设的世界权威之一,他是一位能够为同事提供支持和鼓励的专家,但这正是求胜心的险恶之处。


即便懂得更多,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它的魔爪。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说为了让员工保持高昂的士气,老板就应当什么意见都不要提。


你在组织内职位越高,你就越需要让其他人成为赢家,而不是总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这才是我的本意。


二、建议即命令


对于老板来说,这意味着自己要密切注意激励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先是说“想法很好”,然后再跟上一个“但是”或“然而”的转折词,来个先扬后抑,那么下次请尝试说到“想法很好”就可以了。


如果在开口之前,能够深吸一口气,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建议是否值得,那就更好了。


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的前首席执行官JP·加尼尔(JP Garnier)是我的客户之一,他就曾尝试过上述做法,并且得到了有趣的观察结果。


在那短短的一瞬间——也就是一口气的吐纳之间——他意识到,在自己想说的话中,至少有一半的内容是根本不值得开口的。


他觉得,即便自己的表达能够带来更多价值,如果在那一刻选择不露锋芒的平视姿态,反而能收获更多。



加尼尔告诉我说,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帮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同时也让他拥有了更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种点到即止的做法,他也成功避免了另一个常见问题,即领导者的建议经常会被当成命令。


“建议变成了命令,”加尼尔告诉我说,“在这方面我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


不管建议是好是坏,它们都成了命令;也不管我是不是真的想发号施令,它们也都成了命令。”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向美国海军上将学院的新生们传授这些知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一旦得到授星,他们的建议就变成了命令。海军上将可不会提什么建议。


设想一下,如果某位上将提了条建议,他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应?“是,长官。”没错,就是这样,建议还是变成了命令。


如果你处于这些命令的接收端,那么你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可能就有些困难了。


但如果你坚信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有些干货,那我建议你谈话前做好准备。对自己的专长保持自信,少点直接对抗,坚持自己的立场。


几年前,我在旧金山结识了一些巧克力师,他们正在为当时仍健在的设计师比尔·布拉斯(Bill Blass)制作一款包含12块巧克力的精选盒装系列。


他们设计了十几种不同的巧克力给布拉斯确认,后者则坚持要在巧克力上印上自己的名字。


或许是考虑到布拉斯可能会因为没有选择而心生不满,他们又特意在精选巧克力中,混入了其他一些他们认为显然逊色不少的劣等巧克力。



然而,结果让巧克力师们大跌眼镜。布拉斯走进房间品尝了一番,最入他法眼的竟然是那些劣等巧克力。巧克力师们没想到布拉斯如此固执己见。


但实际上,布拉斯是个极具品味的人,又喜欢自行其是,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需要为品鉴过程附加上自己的价值。


在布拉斯离开房间以后,巧克力师们面面相觑,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做?他挑选的全都是错的。”


最终,这家已经历经了七代繁荣的家族企业的主管看穿了问题的本质,他说:


“我们了解巧克力。他不了解。我们就按自己喜欢的来,他根本不知道区别。”


布拉斯的致命失误并不在于他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他应有之资格),而在于他不知道那些为他工作的人会如何解读自己的观点。


在本例中,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专家。他犯了其他很多伟大领导者都曾犯过的经典错误。


他们认为自己能够给出所有答案,但在其他人眼中,这是一种自负。


他们认为自己的见地有助于解开困局,但在其他人眼中,这是一种干涉。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有效授权,但在其他人眼中,这是在推卸责任。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谨言慎行,但在其他人眼中,这是不理不睬。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鼓励对方独立思考,但在其他人眼中,这是一种漠视。


三、该罢手时就罢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起眼”的职场小缺陷会开始削弱我们日常所累积的良好声誉,而受困扰的对象范围也通常会扩展至同事和朋友。


这种时候往往就是小愤怒酿成大危机的时刻,但这种危机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领导者得知道该停止做什么。


我是从管理思想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那里得到上述启示的。作为一名在彼得•德鲁克基金会中任职已有十年的董事会成员,我有很多机会去聆听这位伟人的教诲。


他有一句箴言是这么说的:


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教导领导者要做什么,但在教导他们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上,我们花费的时间不够。


在我所结识的领导者中,有一半人根本不需要去学习该做什么。他们需要学的是该停止做什么。


这话太正确了!想想自己所在的公司。


还记得上次开会或培训讨论“高层人物做过但现在该罢手的蠢事”是什么时候吗?


还记得上次CEO内部讲话为了激励员工而坦白自身缺点并努力停止自己的破坏性行为是什么时候吗?


你能够想象公司主管(或顶头上司)公开承认个人过失,并简述自己为避免此类失误发生而做的努力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都是否定的。



否定的理由很充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尝试营造的积极氛围和大步向前的冲劲有关。


组织内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彰显对积极行动的承诺——都隐藏在该有所作为的说辞之下。


我们会开始重视我们的客户(而不是说,我们该停止谈论自己)。我们必须开始更专注地去倾听(而不是说,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要摆弄自己的手机)。


事实上,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停止做什么是非常值得的。虽然这方面很少有人关注,但它的重要性堪比我们所做的其他一切事项之和。


杰拉尔德·莱文(Gerald Levin)就是一个反例。20世纪90年代,身为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董事长的莱文备受业界尊崇。


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CEO,他预见了有线电视的未来,并协助创建了家庭影院频道(HBO),从而成功地让时代华纳公司从一个由杂志、电影和音乐组成的综合体,转变成为一家强大的广播电视集团。


但在2000年,莱文犯了一个错误。他将老牌的时代华纳公司与在线服务新贵美国在线(AOL)合并在了一起。


当时这桩联姻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案例——它有望创造一个将统治行业数十年的巨型公司。


当然,最后的结果事与愿违。


这场合并几乎摧毁了时代华纳。公司的股价跌去了八成。数以千计的员工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退休积蓄。


至于莱文,他不仅丢掉了工作,还失去了大量的净资产和全部的声誉。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在和美国在线谈判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莱文踩了刹车,退出了交易,那么可能的结果是,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他只要停止了正在做的事情,他的声誉和净资产将会毫发无损。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成功戒烟或规避了不良投资,我们都会视其为重要成就。


但在敢想敢做的组织环境中,这种常识很容易丢失——组织中并不存在以规避糟糕决策或中止糟糕行为为荣的表彰体系。


我们的绩效评估完全立足于我们曾经做过什么,我们交付了多少数量,以及相比去年的结果我们增长了多少。


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目标,也是按照发起行动而非中止行为的方式来表述的。


我们会因为守时而得到赞许,但不会因为改变了迟到的坏习惯而收获好评。


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去轻微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即我们看待自身行为的方式。


拿出笔记本,别再写什么“待办事项”清单了,我们要列的是“待中止事项”清单。


你要认真想一想,在“待中止事项”清单中是否有“太想增值”这一项。





本文作者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商业评论精选(id:shangyepinglun)。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原作者和yestone.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9343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