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学校读书会读什么、怎么读?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2-27

读书会读什么,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的体会是:当我们读了基本经典,许多书拿到手上一翻就知道有没有智慧,是不是你想读的。因为你都同古今中外最具智慧的人对上话了,时下那些聪明人出的书有没有智慧,你还不能辨别吗?

然而,问题出在我们平时所读的不是经典,甚至连二手货也算不上。译本不就是二手货吗?但是我们更多的同仁,一本译本都没有读过,读的只是三手货、四手货。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互联网世界,博客、微博、微信信息泛滥,那些大佬们的文字,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静不下心来。其实,那些早已经搞不清是几手货了。更为迷惑人的就是,当下那些聪明人转手人家的东西变为自己的著作,“稀里糊涂”地就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了。

因此,我们亟待回归到真正的教育经典的阅读中,只有那样,我们才有可能回到教育的原点和教学的原点。教育本是关乎道德的事业,也是关注人的生命的事业,用杜威的话来讲就是“教育即生长”,所谓生长,就是人的生长。如果我们回到这样的原点,我们就会反思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究竟是领导让我们搞的,还是家长让我们搞的,还是我们自觉自愿掺和其间的。我们不否认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几乎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境界,但它还是有缝隙,有网眼的。这缝隙和网眼就是我们可为、可改善的地方。如何改善,读点相关的书啊。

具体地说来,选书首先要选出版社。那些老牌的出版社出书是很挑剔的,因为它们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译本还要看译者,比如胡适、梁启超、梁实秋、周作人、徐迟、资中筠等大家翻译的就比较靠谱;其次,就要看目录、内容提要和前言、后记了,同时还要关注一下相关的书评和名家的推荐语,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再厚的书、再经典的书,基本的观点就那么些,当你了解了一本书的基本观点后,也就大致可以判断这是不是你想要读的书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有考究的,建议各位不妨读一读艾德勒、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我以为郝明义、朱衣的译本相对好一点,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买一本来读一读。

同时可以买一本《快思慢想》翻一翻,这本书指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不同的人格特质,一个是系统一,一个是系统二。系统一是冲动和直觉,系统二是理性和小心。只有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时候,人才可能少犯错误,不犯错误。许多聪明人的第一系统是相当厉害的,但是这些聪明人不见得会使我们避免偏见,理性应该和智力分开。这就提醒我们,在阅读那些上榜图书的时候,不能凭热情和冲动,还要有理智和小心紧跟其后,也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否则,我们就难免被忽悠。

我们的学校读书活动究竟如何,不是看报道,听介绍就可以判断的,我们还要亲历其中,亲身感受,发动系统二来考量。

我应邀参加一个三所学校的读书联盟活动,直觉告诉我,居然有三所乡村小学有一班人组织起了读书联盟,真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究竟好到什么程度,我必须在现场看了、听了他们的活动和介绍才能有相对靠谱的判断,这就要动用第二系统。

比如A小学反复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图书漂流,很少有教师层面的读书活动,那么,没有教师和学校领导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活动会扎实吗?我的想法就是,教师不读书凭什么叫学生读书,校长不读书凭什么让教师读书。B学校起步比较晚,更多考虑的是规范,但如何将任务驱动变成教师的自觉自愿,变成他们的生活需要,还不是太明确。C小学起步很早,但是曲曲折折、断断续续,所选的书档次不高。综上所述,如果没有系统二的跟进,我们就有可能只停留在唱赞歌的层面,而不会想到如何将这样的活动推向更高的一个层次。

在当下的情形下,读书会的操作,我个人认为一定是要有一定的任务驱动的,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大家共读一本书,并且要将阅读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的路径是,以读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写,边写边读。读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筛选,没有判断,没有问题,你就变成了一个海绵,你就只有吸收,管不好还要漏掉。读了想了,不付诸行动,最多只可能成为理论的巨人,当你付诸行动了,理论才可能成为你的认知和经验,有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与人分享,还可以帮助自己对问题的再思考,再认识,写的过程会促使我们回过头来再读,甚至驱使我们去读更多的书籍。

读书会要有活力,一定要重视发挥“鲶鱼效应”。“鲶鱼”,可以是外聘的专家,也可以是读书会的成员,当然作为读书会的组织者更应该义不容辞。“鲶鱼”,不仅要先读一步,还要不断地搅动,要将同伴的情绪激发出来。要不断地舍弃我们已有的认知,只有死去才可能活过来,我们只有每天每刻都让自己原有的思想死去,我们才可能有活路,才可能有所改变和创新。

回过头来说,读书会只是一个抓手而已,它的最终目标我以为是要帮助每个成员建立起自己的书柜和书目,当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成为一个人生命的需要的时候,就不在乎有没有任务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逼着自己读了很多书,规定一年一定要读完100本。然后真的就拼命地去读,哪怕晚上很晚了,也一定要读一小时再去睡。


几年过后,我确实读过了很多书,但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长进,很多书读完就忘了,根本没起到一点作用。


我不禁开始怀疑,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后来,我跟一位朋友聊到这个困惑,他就问我,你平常是怎么看书的?


我说,就是从头看到尾啊,看到有触动的地方画个线。


他摇了摇头,说,你读书的方法,太初级了。问题不是书,而是你的读法。


他是个超级学霸,读过的书经常能随口说出来,堪称过目不忘。而且不是死读书的那种人,非常善于思考和总结,所以我有问题经常会向他请教,他总是能切中要害。


所以,他说我读书方法太初级,我是很信服的。之后,他就跟我详细讲了下他的读书方法,我听了之后大受启发,此后读书的效果也好了很多,再也不会有“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的这种情况发生。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方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

简单的阅读和摘抄,只是去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孤立的,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


而真正适合我们大脑记忆的,是新的信息与我们过去的经验相联系。


曾经有人做过相关的实验,让测试者看一些名人的照片,然后记录他们大脑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刺激。


然后再拿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的照片给他看,结果发现,产生刺激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大脑在看到新的照片时,没有单独开辟新的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记忆,形成一个新的记忆。


所以,最适合我们大脑的记忆方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目前有一种非常出名的记忆方法,叫做“记忆宫殿法”。


这是一种将需要记忆的东西与我们熟悉的场景进行联系的一种方法。


比如,让你计一串数字,1011。


直接背的话,也许几天之后就会忘了,但如果你将它形象化,“10”里的“1”看成棒球棍,“0”看成棒球。后面的“11”,看成是一双筷子。将它理解为,打完棒球去用筷子吃饭。


我保证你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当然,读书并不是简单的去死记硬背,这样也没有意义。大脑的这种特性,更关键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搭建和完善我们的知识网络。


遇到了新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去思考它,验证它,然后再去与我们已有的知识网络进行联系,最后加入到我们的知识网络中。这样,才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也不会忘却。


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记录,整合,但却从不思考,这种看书方式,哪怕看再多的书,也是没用的,纯属浪费时间。


2,

现在的人,读书很功利。经常会看到有些人说,我一年读了一百本,两百本,然后沾沾自喜。


我就非常纳闷,平均两三天读一本书,这种书到底值不值得看?不会是漫画书吧?


其实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你能理解多少,转化多少。


而真正记住的那些知识,在你以后读到新的知识时,还能帮助你检验和理解,可以说是越读书,就越容易读书,越能读出更深的东西来。


但是,具体应该读什么书,也是需要好好挑选的,并不是说什么书都应该得去读。


打个比方,如果你想通过看英文小说来学习英语,你会挑哪种书呢?


有三种难度:

第一种是所有单词你全部认识,读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第二种是略有难度,有一些单词和用法你不懂,但你可以勉强读懂。

第三种是难度非常大,你几乎一直处于查字典的状态,甚至单词全部都认识,也不懂在说什么。


你觉得,哪种书才最适合你读,最能让你得到提高呢?


答案是第二种。


读书也是一样,如果一本书,你能读懂,又有新的知识,那它就是适合你的好书。而一本书如果你很难读下去,或者读的没有什么有启发的东西,那哪怕它的评价再高,也不适合现在的你。也许是你的水平高于了它,又或许是你的水平未到。当然,还有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这种知识。


只有读对的书,才能学到东西,否则,都是浪费时间。


3,

我认识一个朋友,是大学讲师。


有一次他跟我聊到,他曾经带过一门课,之前从来没接触过,于是就硬着头皮去看,去做课件。后来,讲完一学期之后,他发现自己对这门课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甚至还有企业请他去做培训。


我自己也有类似经历,有一次需要写一篇关于护发知识的文章,但此前我对此一窍不通。硬着头皮查资料,然后写作。写完后我就没怎么当回事,后来有一天,朋友让我推荐洗发水,我直接就从成分表谈起,给她做了个科普,并洋洋得意。


我就发现,知识如果得到了输出,这个过程将大大强化你对它的理解和记忆。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讲给别人听是一种,自己去写作也是一种。输出的过程,会让你对知识反复思考,并且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做联系,对比,我们的大脑自动就进入了一种快速理解和记忆的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输出会让我们读书的效率更高。


所以,我这里建议大家,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尝试去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来知乎写答案可以,也可以讲给别人听,比如做一个小型的读书分享会。


上面就是我总结的三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觉得,读书并不是一件需要去攀比的事,你不用去贪多,这对我们学习知识来说,并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通过读书来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如果仅仅是机械式的读书,不去思考,那就等于是白白的浪费时间。


这个道理几千年前的孔子都知道:

学而不思则罔。

当然,后半句是,思而不学则殆。杨绛也有类似的话,“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最后,希望大家能勤思勤学,日日精进。

主编丨昍 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阅读8226
学校 读书会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