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为什么一定要陪孩子做点无用的事?

作者:静观育儿 来源:静观育儿 公众号
分享到:

02-24


爱玩的爸妈才能养出会玩的孩子


一位爸爸给我发来这样的信息:


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儿子快3岁了,我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原因,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孩子他妈带。


最近,发现孩子身上的小问题越来越多,比如胆小、任性、不守规矩等,一开始我以为是妻子宠坏了孩子。最近,看了许多你们的文章才明白,孩子出现这些性格问题更多的原因在于我的缺位。


还好现在工程暂告一段落,我可以花更多时间陪孩子。不过,说来惭愧,孩子都3岁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和他更好地相处。我总是很心急地想要纠正他的毛病,可越管他,他越害怕我。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这其实是位很有责任心的父亲,只是有点心急了,缺少方法。而且他和很多父母一样,认为陪孩子在一起就一定要起到“教导”的责任,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就一定要予以“纠正”。


不着急:先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再影响孩子的成长


很多家长其实都怀有上面这位父亲的想法。


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育儿当中,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又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开始着急,恨不得通过管教马上把宝宝的“坏毛病”纠正过来。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样的管教对于孩子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起了反作用——叛逆的孩子更加叛逆,胆小的孩子更加胆小。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跟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在谈其他的。这对缺席的父母重新回归孩子身边来说,尤其重要。用心建立起亲密感后,再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给孩子做榜样,逐渐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千万不要一开始就一味地提要求,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只有当孩子对你产生了依恋和信任,你的行为和观点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不功利:那些无所事事的时光,对孩子非常重要


当我把上面的建议给到案例里的父亲时,他有点困惑地问,他在网上看过一些相关的育儿文章,都说在孩子3岁以前最容易和他建立依恋关系,可是现在都3岁了,依恋关系还好建立吗?问我怎么建立亲密关系。


这位父亲的担心不无道理。孩子3岁以后再建立亲密关系,可能要困难一些,但是血脉亲情是天生的亲密关系催化剂。


所以,我回复他:放轻松,慢下来,试着和孩子一起享受一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亲子时光。


什么是无所事事的亲子时光?就是很多时候被大人看起来无聊透顶的、但孩子却沉浸其中的时间,比如孩子在反复搭几块积木、推倒,再搭起来。或者只是研究一块布头,就研究半天。再或者,只是玩水,从一只盆子把水舀到另外一只盆子里。还有时候,是什么也不做,孩子就腻歪在你旁边,爬一爬,坐一坐,离开一会儿,又在你身边腻歪上一会儿。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时间。孩子们就是在貌似无意义的动作中认识世界、建构自我。


这种琐细时光,还会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滋养:爸妈就在我身边,他们允许我去探索,我可以走的稍微远点,但不担心有危险,因为我知道爸妈就在我身后。


这种状态能让孩子确认,父母和自己之间有着不会间断的联结。比如,玩得过程中,也许孩子就会冲你给出一个大大的笑脸,或者中间跑过来跟你说两句“鸟语”。也有时,你的孩子会开启熊孩子模式,比如把香蕉捏的稀巴烂,把自己浑身上下弄得脏兮兮——这种时刻,千万不要随意阻拦、批评。如果你无法发自肺腑地去赞叹孩子的杰作,那么最好回报他们一个大笑脸,并且关上“企图教导训斥”的嘴。


这些亲子和谐共处的时光,不仅能够柔化亲子关系,而且还会带给孩子满满的能量,去相信自己是安全的。一个内心没有恐惧的孩子,才敢真正去外部世界探索。


最后一次收到上面案例中爸爸的留言,他跟我说:


谢谢积木育儿给我的建议!这两个月,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把那些教养、规矩什么的都抛开,我发现孩子真的很享受那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时光。


想分享一些小细节:在小区散步,他执意要和妈妈一起走,我故意掉队,然后从后面开始追。他看到我在追他,也跑了起来。见我快要追到了,小家伙也加快速度,便跑边笑。后来追上他之后,我将他抱起来挠痒痒,他笑得前俯后仰。


在草地上歇息。孩子自己在边上琢磨几只蚂蚁琢磨了半天。然后他自己兴冲冲地跑到我和她妈妈身边,并且挤到我们俩之间,冲我们咯咯笑。我能从他脸上读出几个字:这样真好。


因为我当时就是这样觉得的。


这段时间真的让我们的父子关系柔和了很多。同时,我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孩子胆子慢慢大了,探索欲也增强了。


这段留言,我看了好久。说实话,我被感动了。


那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时光,其实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很宝贵。亲子之间,也正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相互陪伴间,一起在成长。


再跟案例里这位爸爸说声:加油!所有爸爸们加油!

阅读4
举报0
关注静观育儿微信号:jingguanyuer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静观育儿”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静观育儿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静观育儿

微信号:jingguanyuer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