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大年初四丨今天为什么叫“羊日”?“扔穷”要扔哪些东西?全家还得吃这个…

作者:镇江民生频道 来源:镇江民生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2-19

欢迎拨打85223456新闻热线或114给我们爆料!点击蓝字轻松加关注!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土地神和城隍神返回凡间的日子,人们要早早准备好香烛供品、水果酒菜盛情将他们迎回来。


一、祭拜“土地公公”

 

土地神在民间被称为“土地公公”,是民间信仰中最为普遍的神灵。

 

土地神是财神与福神,因为“有土才有财”,因此土地神被奉为地方的守护神。

 

据说,他不仅掌管着土地,还能使五谷丰收。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模式的中国老百姓,土地及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决定着民众的生存和延续,因此人们对土地神都格外敬重。

 

这天,很多人要把土地神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神,或是在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

 

土地公公


相传土地公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至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

 

102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人们常祭祀之。

 

 

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


我们有时候看到的土地神是以一对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现的,男的称为"土地公公",女的称为"土地婆婆"。

 

据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庙里只供奉着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后,土地庙中则配有土地婆。

 

这个习俗沿用至今,现许多农村土地庙里都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但有些地方的庙宇却只有土地公而已,这跟民间传说的一个故事有关。

 

传说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愿望与抱负。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坚决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

 

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

土地婆反驳道:“如果大家都变成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

 

 

一句话说得土地公哑口无言,并打消了这个原可让世人“皆大欢喜”的念头。也正是因为土地婆的反对,人世间才有今天的贫富差别。

 

所以有的地方的人们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因而不肯供奉她,但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

 

但也有人认为土地婆的观点符合人类发展,所以中国南方土地庙常有对联称:“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

 


二、祭拜“城隍神”

 

城隍神也是地方的保护神,他掌管着城池的安宁,包括当地的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

 

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城池牢不可破才能抵御住外敌的入侵,生活在城池中的百姓也才能平安快乐,而这一切都要靠城隍神来维护。

 

最初人们并没有分开对土地神与城隍神的信仰,只祭祀一位掌管土地的神灵。直到唐代城镇的兴起才出现了城隍和土地两位神灵,而城市功能和地位的不断上升也使得城隍地位逐渐上升,土地神反而成了他的下属。春节期间,人们通常是到当地的城隍庙进行祭拜。

 

城隍庙


“城隍”一词,最早并不是指神仙,而是护城河的意思。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名篇《两都赋序》中,便有“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而起苑囿”的句子。浚城隍,意为开凿或疏通护城河。

 

后来随着历史变迁,“城隍”逐渐成为护城河的庇护神,后来又成了古代城池的庇护神,民间又称他为城隍爷或城隍老爷。

 

从宋代以后,城隍逐渐从“无形”的神,开始人格化。各地百姓用出生于当地或与当地有着密切联系的名臣政要、战斗英雄,作为他们的城隍神。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当时的上海知县张守约将原先供奉着西汉名将霍光的霍光神行祠,改建为城隍庙。

 

除了上海的城隍之外,江浙地区比较著名的城隍还有苏州的春申君黄歇,杭州的文天祥等。

 


正月初四有哪些年俗?八张图告诉你

↓↓↓










有趣的民俗知识!

为老祖宗的智慧点点zan


精彩推荐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

编辑:菲

欢迎转载,但须署名“镇江民生频道”并注明来自“镇江民生频道”微信,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3
举报0
关注镇江民生频道微信号:zjlivelihoo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镇江民生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镇江民生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镇江民生频道

微信号:zjlivelihoo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