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心在天壤间丨回味光影里的故土情

作者:生活书店 来源:生活书店 公众号
分享到:

02-23



这是生活书店2018年推送的第33篇文章


“快要过完的春天,还有雕刻着图案的门帘。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现在已经回不去,早已流逝的光阴,手里的那一张渐渐模糊不清的车票,成了回忆的信号。”想起李荣浩《老街》中的歌词,每一座城市都在经历时代变迁带来的改变,你还记得儿时和发小一起追逐打闹的那个胡同巷子吗?今天生活君为大家推荐的是沈继光先生的新书《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通过责编的这篇文章,一起回味那光影里的故乡情。




回味光影里的故土情

——记沈继光《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


记忆之中,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高速代谢。昔日拆古建、拆城墙城门,后来拆胡同、拆四合院,再后来拆违建、拆广告牌……而今走在街上,难免觉得多了规整,少了趣味。其实,北京的发展是一个缩影,但凡“发展”就意味着扬弃,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对故土的一种作别。在新旧更迭之间,好在有沈继光这样的人,用相机和笔墨为我们留下了些许关于昨天的记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场“胡同之没”摄影展让沈继光的摄影作品走进了舒乙、赵园、陈平原等文化学者的视线。自此“胡同之没”成了沈继光的标签;他的老北京主题摄影作品翻新了《城南旧事》等脍炙人口文学经典的插图本;就连汪曾祺那篇著名的《胡同文化》也与沈继光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这篇文章本是汪老应邀为“胡同之没”系列摄影作品结集出书而作的序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计划几经搁浅,这篇文章却不胫而走,还被纳入了高中语文课本。这一切足以让沈继光成为一位“幕后英雄”,而当这位读者视线中的隐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带给我们的会是什么?除了北京胡同,沈继光还拍过什么?——翻开这部影记便能找到答案。


▲  枯笔和洇润(1991年/北京  八角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的三十年间,他步履不停,曾南下安徽,流连于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村落,也在山陕一带为先民建造的券洞和老宅动容,在川滇的古寨间寻找昔日的桃花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搬迁至京西八角村暂住,住所附近一片片无人打理的荒原却成了入眼的风景、入心的田园。于是,他在旷野中阅读大自然之书,在石骸间回眸历史深处的阴影,在柳林中觅风神,处湖泽而捕捉雁归的身影。或许是这片闹市中的净土唤醒了他“闹中取静”的审美意识,就连木樨地、复兴门、玉渊潭等再寻常不过的地点,在他的镜头下也呈现出了别人看不到、看不出的风景。翻阅这本书时便能感受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诗意在沈继光的镜头下得到了独特的诠释。他善于在平常中发现“异常”,在普遍中发现特殊;他所拍摄的既是景物,但归根结底又是他自己:“看到与看出,形象与想象,相去甚远,别如云泥……”别人眼中的新疆是吐鲁番的葡萄,是歌舞的盛宴,沈继光则心系帕米尔高原的古墓、喀什的故城遗址,镜头聚焦的是巨石,是废墟。在隆起的山脉、昏暗的墓穴、夯泥的土屋、广瀚的戈壁之间,他寻找着自己,寻找着人类精神的归宿。岁月不居,而今沈先生已年逾七旬,当他将自己这三十年的光影轨迹和心迹结集成书,献给读者的是近400张照片和7万多字的影记,是“村落之旅”“田园之梦”“归宿之诠”,也是对故土和家园的深情回眸:“也许,再次的凝视会给我和我的同志者以新的感觉。”


▲  泰然(1987年/新疆  帕米尔高原)


编辑这本书时我时常想,如果沈继光年轻时生活在一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他或许会成为一位“网红”摄影师——他感情丰沛,极富表达欲望,一张照片配一段短小的文字便是他的书写形式。然而,不同于“朋友圈摄影大赛”上竞相刷屏的名山大川、晚霞落日等近乎“完美”、恍若电脑合成的影像,沈继光镜头聚焦的是荒原、野草、弃村、泥舍,拍下的是局部、片段,是 “不完整”“不完美”的景致。


三十年间,“残片”是沈继光不变的审美追求。用他的话说,这是借“残片”来铺设一条通往诗意的途径,让人构想失去的整体。于是,他在陕西韩城拍下了古拙民居的门墩和门槛,由木与石的直、方、正想到了司马迁的耿直与坚守;在绍兴柯桥拍下了村舍屋檐下的两束青菜,由此感知那个年代、那个地区、那户人家日常生活的真实样貌;在天津汉沽拍下了老船的船头,写下了对暮年人生的思考;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拍下了构筑墓丘的黄泥草屑,思索着生命的质量……其间,沈先生时而化身为一位“萌老头儿”,抒发一番“愤青”与赤子之心参半的感慨,引人会心一笑,又在不经意间收获感动和凝思。


▲  等长途车的老人(1987年/新疆  帕米尔高原)


可以说,这部影记是作者三十年漂泊经历的产物。对于一个有热爱、善思考的人而言,漂泊往往会从肉体的状态幻化为心灵的状态,继而开花结果,哪怕他只是芸芸众生之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沈继光生于北京羊房胡同的一个普通人家,“钟鸣鼎食”的荣华富贵和他不搭边,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曾把母亲给他买棉衣的零花钱用来买画框,安放自己用枯草、败叶、残花、断蒂创作的设计作品。中央戏剧学院油画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铁路文工团做舞美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和他的专业“不对口”且有违他的意愿,但随团赴全国各地慰问演出的机会让年轻力壮的他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他走到哪里都背着相机和画具,利用工作的间隙摄影和写生。而今他的家不大,却足以是他的一片艺术天地,五六十平米的空间里堆满了照片和油画,还有近2000册藏书。青年时代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他对知识有一种本能的渴望,日常生活中他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写下了90多本读书笔记。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挚友周京邀请沈老列出“家屋清单”,他所列出的依然是那些书,那些画,还有那些照片。


▲  五六十平米的空间里堆满了照片和油画,还有近2000册藏书


“那些照片上,凝结着的是造物的生命,是生命流逝的灵光。”沈继光把这本书看作“生命的托付”,而这本书也无疑承载了老先生终其一生的岁月与感悟、热爱与追求、苦闷与彷徨……他用光影和文字表达着对艺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启发喧嚣世界中的人们告别庸碌,寄情天壤,脚踏实地。



本文作者系沈继光先生新书

《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责编

三联生活书店出版




《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

 沈继光 著/摄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99-1   定价:128.00元


△ 长按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购书


—END—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近期专题】

生活书店1月新书推荐

▲  点击图片阅读

近期文章推荐


研究中华饮食与文化,这本书能“一棒子”把人打醒?

王小波是如何“炼”成的?

元元:绘画是生活的色彩


1个人住23㎡,你的家也可以是很多人的梦


思考丨女人怀孕后,身体还是自己的吗?

思考丨为什么要生个孩子呢?

挑战婚姻丨人生唯一自愿卷入的战争

婚姻挑战丨面临挑战时,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哲学丨参与感和快乐到底有什么关系?

父母挑战丨中国新一代父母将面临哪些挑战?

智识丨不懂爵士乐,电影《爱乐之城》你可能白看了

文化丨字里行间故乡情,光影斑驳文人梦

教育丨一张纸巾的力量

育儿丨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怎么办?


推荐阅读书单


书单丨生活书店2017年度好书

书单丨生活书店2017年中好书

点击原文阅读即刻购书

阅读4
举报0
关注生活书店微信号:shenghuoshudi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生活书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生活书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生活书店

微信号:shenghuoshudia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