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018新春走军营,和军报军网记者一起走上精神高地

作者:天狼突击队 来源:天狼突击队 公众号
分享到:

03-01

欢迎关注天狼突击队!

或搜索微信号加关注:tianlangtujidui789

 

 


说起边防军人,我们想到的词大多是苦、累、忠诚。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多是满脸冰霜的执勤战士、雪到马肚的巡逻之路。而当我循着军报军网记者的笔触和镜头,我知道了更多,对边防,对基层,对中国军人……


在雪域高原,

战士的心如冰雪般纯洁透亮


在海拔4520米的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无名湖哨所,只有唯一一条路可以通往外界。这里终年积雪,大雪封山时,所有的急需物资都需要靠官兵自己背运上去。多年来,官兵硬是踩着笋芽般凸起的裸石,在悬崖绝壁上用双脚蹚出一条路来。


△这样的乱石堆,却是无名湖哨所边防官兵的必经路


中国军网记者李小琳、王玉、李晨,是20年来头一次登上无名湖哨所的女记者。一到西藏,沿途绵延的雪山、宁静的圣湖和悠哉的牦牛,无不让姑娘们对“云端哨所”充满无尽的期待和幻想。可是高原反应却像是一份厚重的见面礼,打破了所有关于美好的想象。


△中国军网记者李小琳在采访途中


也许我们都很难相信,在物资充裕、交通发达的今天,在祖国边陲的深山里,戍边军人还要用双肩背运30公斤左右的物资爬上海拔4520米的哨所。就是这条“没有路的路”,脚下是湿滑的苔藓,手边是丛生的乱枝,头顶是倾斜的枯木,耳畔是冰川融水的奔流声……手脚并用地爬,缆绳而上得险,我们都体会过坐过山车时的一路尖叫,可是倘若让你在海拔4500多米的地方,靠着两根手拉绳攀爬接近90度的陡坡,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缺氧到叫都没有力气,又是一般怎样的感受。


△“爬”上无名湖哨所的路上,边防官兵帮助记者攀上接近九十度的险坡


热爱旅游的人无不向往西藏的美景,可是又有几个背包客知道,常年驻守在西藏意味着什么……小小的感冒都会引发肺水肿。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边防官兵却是那样的乐观。他们给记者展示深夜里的熊出没视频,他们给山上的四只小狗起了洋气的名字,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简单,不带一丝杂质,体味最本真的满足。


△山上的小狗,战士给它起名“布莱克”


我们都听过很多壮志豪言,可是当你真正看过那种生存环境之后,你真的没有办法把梦想和现实联系到一起。当军网记者问起战士们:多久没回家了?一个小伙子的回答,具体又干脆,“451天”,你没有办法从这个数字里听出任何情绪,他的眼睛和他的回答一样,干脆又干净。


23岁的班长高强,已经在无名湖驻守了5年,当记者想从他身上挖掘到一些新闻点时,这个小伙子口头禅是:“习惯就好!”他对记者说,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反对他当兵,但是他觉得男子汉要么穿上西装运筹帷幄,要么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说到这里,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又是那么骄傲,那么牛气。可是当记者问到,会不会觉得现在的生活和从军报国的理想有差距,他恢复了平淡的口气,“无聊和寂寞,习惯就好,我们这的人,多少是怀有一些初心和信念的”。


△高原上的阳光格外好,照在积雪上,能反射出五彩的小亮点


就是这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没有壮志,没有豪情,可是看着近在咫尺的天空,看着白雪皑皑的山顶,你就会懂得,在边防哨所,“不忘初心”这4个字,是多么真诚。


总有人质疑子弟兵,觉得用热辣辣的青春守护着光秃秃的山,到底有必要么?可是,你没有来过边疆,你不会知道,就在无名湖哨所对面的山上,隔着一条狭长的山谷,直线距离258米的地方,就是印度军人的哨位。一个帐篷,一个集装箱,六七个印度兵,一批又一批,一守就是几十年。哨所的战士说,印度士兵会朝中方哨所大喊“哈罗”,和这边的战士打招呼。光秃秃的群山间,两国的哨所是唯一有人烟的地方,“他们忍受的孤独寂寞,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连长说,“祖国的领土,哪怕再荒凉,也不是多余的,都需要守护。”


△中国军网记者李小琳与她的两位“生死之交”,左一为班长尹小波,右一为班长陈明鑫


走到边防一线,我们就知道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懂得了中国军人特别是边防官兵坚守的意义。当你在海拔4500多米的地方,看着两面国旗相对着迎风飘扬,你就会懂得,只要战士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的界碑。边境上有他们在,咱们放心过节!


记者李小琳将无名湖一行的经历写在了文章《》中,就像这个题目一样,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去边防哨所感知军人的苦与乐,但是我想他们的故事,值得每一位国人了解、体味、甚至感激。


相比于网红哨所,这里没什么名气,

虽然默默无闻却同样无上光荣


在祖国的西南角,一个一年温差接近100℃的边陲小镇,对,你没有看错,100℃!在阿克库姆沙漠腹地,有这样一座孤岛,夏天洗澡不用烧热水,冬天冻得鼻毛都挂冰碴。


△别尔克乌边防哨所全景


这里就是别尔克乌边防哨所,同行的班长给中国军网记者张华清、曹璇介绍,“这个名字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希望这里成为水草丰美的地方”。往往,人们越期待什么就越缺少什么,那些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听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在这里真实存在。这里几年前是“没水、没电、没信号”的三无哨所,人畜共用一口水井,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就是一部军线电话。


沙漠腹地,风吹雪,不断被掩盖的公路只能下车等着推土机来挖。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哨所的物资都是计算着吃,吃耐存的土豆,吃节省下来的白菜,甚至吃火锅底料,这不是那句让人啼笑皆非的歌词“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而是这些边防官兵真实的生活写照。


△中国军网记者张华清、曹璇跟随边防连队官兵骑马巡逻


在我们往常的理解里,就好比“山高皇帝远”一样的地方,训练偷偷懒,内务降降标,甚至是巡逻少走几个界碑,早点回到营区里取暖,又有谁能知道。可是就是这些荒无人烟的的地方,军人的被子是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巡逻的路线是步行、骑行相结合的大征程,所有关于“偷工减料”的臆想,在中国军人面前,都是那样不堪一击,他们践行的,是一种不需要监督的信仰。


记者跟着边防官兵骑马巡逻,一路狂颠,照相机自带“抖音”效果。或许体验生活的话,可能是欣喜又难忘;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脸上手上都是风割的伤疤,家常便饭一般从马上摔下,又是怎样的坚毅和顽强。二十出头的战士,和我们一样的年纪,当你真正和他们走一次巡逻路,你就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里去歌颂和赞扬他们。


军网记者带着我们走上这样的三无哨所,不仅感悟了艰苦,更觉得走上了精神高地。我特别难忘的是曹璇记者眼中的一个镜头,即哨所的院子里有一面墙,上面写着4句话:“无闻哨所,无名英雄,无私奉献,无上光荣。”


军报军网记者,

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不是记者的报道,又会有多少人知道隔海而望的家庭等待轮渡出行的心酸和无奈;又会有多少人了解光鲜亮丽的飞行员背后令人呕吐的旋梯训练;又会有多少人懂得,当提到家庭,所有军人的自责和愧疚……即使是当兵12年的老班长,也会在战车里涕泗横流地哭,为子,为夫,为父,他眼泪里的艰辛,是军人的担当。


△山东烟台,武警长岛中队,军娃崎崎和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爸爸教崎崎打擒敌拳


△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白巴哈边防连官兵们的巡逻之路


△陆航训练场,天还未亮就已在做准备的地勤人员


△西藏军区某部官兵在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坚守战位,担负警戒任务的哨兵在世界屋脊迎来曙光


军报军网记者所报道的部分,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军人的缩影,而那些不曾被镜头聚焦的地方,同样值得国人尊崇、敬仰。


大漠边关,林海雪原,碧海礁盘……新春走军营,就是走上了一片片心灵高地,通过军报军网记者的镜头和文字,你能看到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到底为了什么而坚守?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海域,无论富庶,还是贫瘠,无论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还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无论什么,军人都守护在这里,一寸都不能丢!



有些人抨击新媒体是碎片化的内容,可是就是从这点点滴滴中,你能看到中国军人遍洒神州的赤诚。军报军网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就是让军报军网记者们化作大众的眼,去看,去了解,去体悟,去让广大受众知道:我们此时此刻享有的幸福和安康,是军人的坚守换来的。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是他们的付出我们没有理由不知道。


跟着军报军网记者,触摸中国军人的精神高地,当你攀上这片高地,你就会发现:军人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


(栗森阳)



与春天相约 与时代同行

——写在“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结束之际

这是军报记者与春天的不变约定,这是军事新闻人忠诚履职的真实写照。


编发完这组稿件,解放军报今年的“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划上圆满句号。


沐浴新时代朝阳,记录新时代风采。2月1日至28日,军报20多支融媒体报道小分队上高原、登海岛,走边防、穿戈壁,进班排、住哨所,用眼观察、用脚丈量、用心感悟、用笔记录,连续推出28组100余篇图文报道,生动展现全军官兵牢记新使命,奋力投身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崭新风貌。


△记者梁蓬飞在采访中


△记者邹维荣(左)在采访中


△记者郭晨(左)在采访中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与春天相约,军报记者追寻着部队官兵练兵备战的强军足迹,也传递出军队改革发展的春天讯息。


从高原到海岛,活跃着军报记者的身影。记者郭丰宽,中国国防报记者方帅、丛嘉,中国军网记者李小琳、王月、李晨组成的采访小分队,攀悬崖、翻绝壁,在冰峰雪岭间攀爬4个多小时,登上海拔4520米的无名湖哨所,采写的稿件《》在报网刊发后,感动了无数网友。


从密林到大漠,留下了军报记者的足迹。记者李蕾,中国国防报记者佟欣雨、鲁文帝,中国军网记者张华清、曹璇组成的采访小分队,辗冰踏雪赶到阿尔泰山深处的“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边防连,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官兵一起巡逻执勤,亲身体验边防战友戍边守防的奉献和艰辛,采写的稿件《》刊发后,引发网友热烈点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个春天,军队新闻媒体改革即将展开,担负着为强军兴军鼓与呼的军队新闻工作者,将牢记习主席视察军报时的殷殷嘱托,以崇高的使命、紧迫的步伐、如火的激情,投身到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传播体系这场变革中,以崭新的面貌迈向军事新闻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为改革强军奏响激昂的时代号角。


(夏洪平)


刊于今日军报03版

            感谢关注天狼突击队            

阅读6
记者 高地 
举报0
关注天狼突击队微信号:tianlangtujidui78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天狼突击队”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天狼突击队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天狼突击队

微信号:tianlangtujidui789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