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湖南这对普通夫妇上了新闻联播!网友:现实版《芳华》 感动中国!

作者:这里是湖南 来源:这里是湖南 公众号
分享到:

03-02

昨晚,湖南的一对普通夫妇

在朋友圈刷屏

↓↓↓



因为

凡人善举与不离不弃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直播截图)


(谢海华与妻子谢芳)



【颁奖词】


相信 是那一刻的决定

相濡以沫 是半生的深情

平凡的两个人

在命运面前 却非凡地勇敢

最长情的告白 已胜却人间无数

心里甜 命就不苦

爱若在 厮守就是幸福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谢海华




他们是现实版的《芳华》,

是作家笔下的《梅和梅的树》,

是感动中国的良心与温情。


谢芳,女,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兴合村人。她本是一名柔弱的女子,29年前勇斗歹徒,身中数刀,终身残疾却无怨无悔,英雄可敬,被授予“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光荣称号,获评2012年12月见义勇为“中国好人”。


谢海华,男,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廖月娥敬老院门卫。他原是一名退伍军人,一腔真情被义举激荡,毅然结发,终身相依而不离不弃,真情可感,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9月孝老爱亲“中国好人”。“中国好人夫妻”29年相濡以沫的动人恋歌,感动乡邻,温暖人间。


芳华之恋 谢谢有你



梅和梅的树

/王丽君


第一眼见到她时,她正躺在床上。她的身体明显倭缩,身高不到一米五;皮肤很白,是贫血的那种白;脸颊潮红,很让人担心。见我进屋,她身边的男人把她抱起来,放在轮椅上。她依靠着他,娇小、怡人,经历过,并正经历着苦难。


其实,我早就见过她和他,在报纸上,在网上,在那感动过、震撼过的心灵深处。   


人们用这样的词和句子去形容他们俩:“芳华之恋” 、“谢谢有你”——她叫谢芳,他叫谢海华。“他为谁勇敢”——她说,我勇敢了一次,他却为我勇敢一辈子。


这些形容,有浪漫的、英雄的,也有感恩的,最实在的要数“一对夫妻,两名中国好人”——他俩都被评为“中国好人”!


而我的眼前,她是盛开着的一朵梅,与她的树紧紧相依。我们知道,梅的盛开,必得经历风霜雨雪。


长沙市第四医院病房里,谢海华正精心照顾手术后的妻子谢芳,29年来,谢海华与谢芳相濡以沫,他以自己的默默坚守,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雪中孕蕾的梅


那是1988年,23岁的谢芳在长沙市井湾子一家小饭店当服务员。2月7日凌晨2点多,熟睡的谢芳被异常的响声惊醒,睁眼一看,一团黑影正在床边的柜子里翻找着什么。“谁?”谢芳意识到有窃贼入室,根本来不及多想,便大喊一声,翻身跳起,一把揪住窃贼并高声疾呼:“进贼了!抓贼啊!”


慌乱的窃贼拿出自制锉刀,对着谢芳一顿乱戳乱砍,谢芳身中数刀,仍拖住窃贼声嘶力竭地呼救,店主夫妇闻声冲出,窃贼当即将刀尖转向了店主夫妇。紧急关头,谢芳强忍剧痛打开店门,拼尽全力呼救。附近门店的邻里赶来了,大家合力将窃贼抓住,而谢芳却倒在血泊中。


谢芳的下巴、胸部、手臂和膝盖等部位身中9刀,被迅速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医生尽全力才把谢芳的命救了回来。


其实,在那个突如其来的夜晚来临之前,谢芳的人生宁静而平淡,与一般的农家姑娘无异。谢芳出生在长沙坪塘镇太平乡花扎街,一家五口人仅依靠父亲理发维持生活。家中三姊妹,她是老大,平时带着妹妹们踢健子,玩泥巴,也帮着母亲干农活,做家务。日常生活中,父母时常教育姊妹们不要学坏,要尽力帮助别人。清苦的生活、朴实的家教,犹如梅在雪中孕蕾,为谢芳后来的壮举埋下了伏笔。

谢海华陪伴妻子在廖月娥孝老爱亲示范基地呼吸新鲜空气。


谢芳的年少时光是快乐的,学习成绩不错,小学考试一直都是前三名头,有两年还稳拿第一名。到到初中,英语、语文成绩都很好,作文常被老师作为范文拿在全班朗读。最值得回忆的是那些课间操,有时“一二一”被体育老师故意用方言叫成“鸡哎鸡”!说到这里,谢芳忍不住“扑哧”一笑。一切是那么美好!


初中结业后,谢芳原本打算上职校,希望能够早点参加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无奈学费太贵,只能放弃。此后她学过缝纫、到腊味店、卤味店打过零工……原以为谢芳的人生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走下去,直到1988年2月的那个夜晚。


1988年2月10日,长沙晚报以《浴血擒魔》为题,报道了谢芳的英勇事迹。

 

静待花开的树


春天里,田垄上正是播种时节,爱情也由此洒下种子。谢海华是在谢芳出院不久,经表姐和表姐夫介绍认识的。


那时他刚从部队退役回来,两家相隔大约四五里路。听了谢芳的故事,谢海华决定去看看她。


那天,谢海华骑着单车去谢芳家,铺着沙卵石村级公路两旁,有樟树散发芳香,有桂花树正在蓄积清香,杂木野花一路延伸到那个泥巴土砖房……


谢芳身着蝙蝠衫坐在火塘边烤火,一边喝着阿胶甜酒冲蛋。红红的炭火给她的脸蛋映上了些许暖色,仍然掩饰不住因失血过多而导致的苍白。她的母亲坐在一旁默默地织毛衣。


谢妈妈话不多,请他坐下后,就去张罗饭菜了。


眼前的这个羸弱的女子是个英雄!


谢海华的心里已是翻江倒海:他当初抱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去当兵,三年了,并没有上过战场,而这个女子,竟然比他这个七尺男儿还勇敢!这种精神让他感动,让他满足! 


谢海华在她家吃了晚饭后才回家。一路上,心情与车一起动:不管怎样我想照顾她,我也不知她是否喜欢……


心所想,行所向。于是他大胆地邀她去看电影。在乡里看电影,要走三四里路,也没觉得远,看了什么也记不住,只知道和她在一起,就觉得特别舒心、惬意。此后谢海华时常到谢芳家帮忙干农活,插秧、收稻、挑水、砍柴,俨然如一家人一般。对谢芳的父母更是孝敬有加,还常对谢芳嘘寒问暖:


“你是受过伤的人,天冷时千万不要下冷水,也不要干重活,有什么事就叫我干。”


这时候,谢芳心想,这个男人勤劳又率真,而且还如此细心,应是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终生的。


梅与树,就是这样的自然又奇妙。因为树作为坚强的后盾,梅绽放得更加灿烂,有了梅的点缀,树更加挺拔、丰满!


此时,世俗的冷风开始呼啸:有的说两个人都姓谢,不允许通婚;有的“好心”提醒他一定要慎重,谢芳的身体还会留下后遗症;也有的说,谢海华中了邪了,那么多姑娘都看不上……


谢芳也很懂慎地问他:“你到底喜欢我什么?”


 “我喜欢你人好心好!”谢海华真诚朴实的话语让谢芳倍感踏实。


世人的确低估了梅的秉性——傲雪而立:1988年10月,稻浪滚滚的收获季节,谢海华义无反顾地将谢芳迎娶进门。


也就是这一年,谢芳被评为全省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在丈夫谢海华的怀抱里,谢芳感觉很幸福。

 

谱写一生的承诺


谢芳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一年后她的儿子谢希龙出生,喜悦萦绕着这个小家,一切都在希望的田野上。


可是,在产后不久,谢芳就出现了关节痛、全身浮肿的现象。


 “一开始也没注意,以为是‘月子’没有‘坐好’而留下的后遗症,熬一熬就会好,后来我的关节越来越痛,严重的时候,完全下不了床,只好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谢芳回想起那个艰难的岁月。


可怕的是,经过湘雅医院的检查,谢芳的诊断结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可是民间称为“不死的癌症”啊!


医生直接告诉谢海华:“类风湿没有治愈的可能,目前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速度以及缓解谢芳目前关节肿痛的症状,并且药物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倔强的谢海华不服气,妻子已经饱受伤痛折磨,又遇上了这样一个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疾病,就像是一名战士眼睁睁看着战友在前线拼死厮杀,自己却只能在一旁枯坐一般地痛苦。于是,他卖掉稻谷,又借了贷款,背上妻子,带上嗷嗷待哺的孩子,从此踏上了四处寻医问药的漫漫长路。


1992年上半年,谢海华从熟人那里听说湖北咸宁有医生专治类风湿病,他没有迟疑,准备一番就带着妻儿一家三口出发了。


他们先是到离家四、五里路的花扎街,坐上中巴,到坪塘转轮渡到长沙,然后坐公交车到火车站,再坐上去往咸宁的火车。从家里到花扎街的那一路,以及上车、下车,谢海华的背上是谢芳;屁股后面绑着板凳,以便背不动时随时坐下来;胸前挂着行李包;一只手牵着不到三岁的儿子。辗转一天多,他们下火车后又坐了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到了诊所。


还好,当天就见到了想见的医生。谢海华请医生给谢芳看了病开了药,就在当地歇了一晚。那一晚谢海华睡得特别沉,也许是一路奔波太累了,也许是看到了一丝治愈的希望而放下了满心的担忧……谢芳心里暖暖的:自己是不幸的,却又多么幸运,人世有一个如此待她的人。


她想自己的病总会有痊愈的一天,那时候,她一定要报答他,做他最温柔最贤慧的妻子。她更期待有一天能与他一起牵手去散步,一路上有说有笑。


然而,医学的难题毕竟不是那样容易攻克的。谢芳服用了那些药物后更加难受了,与此同时,谢海华必须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


第一次给瘫痪的谢芳穿衣服足足花了20分钟,累得大汗淋漓。此后,他反复进行穿衣和脱衣的训练,后来能在5分钟内就能帮妻子把衣服穿“熨帖”。


街拍《谁是好男人》



1993年,谢海华又打听到南岳山中有位八十多岁老中医能治类风湿。这一回,谢海华不但带着妻子、孩子,还带上了米和锅,好似要把整个家都随身带着。烦人的是,去的是家是私人诊所,到山脚时天快黑了,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咬咬牙花30元请一三轮摩托车送他们到目的地。但是,路不好走,摩托车主不守信用,在离目的地有四、五里路的地方就不送了。那时的30元对于他们是多大的一笔开支啊,谢海华真想骂人,甚至打人的心都有了。


但谢海华想,此番来的目的是给妻子治病,人生地不熟的,不能因为此事而耽搁了主要任务。他既不敢吵架更不敢打人,也就忍了下来。


天已黑了,脚下是简易公路,谢海华把泪水硬生生地吞回肚里。


谢芳爬在他的背上,双手抱着他的脖子。那种信任和依赖,让他觉得为她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凭着蒙蒙的亮,他们走一走,问一问,走一走又想一想。


夜黑人稀,幸好老医生很有名气,他们顺利地找到了他。


这一次,谢海华一家人在南岳住了半年。每天给谢芳熬中药、扎针灸。遗憾的是,谢芳的病情却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后来实在是没有钱支付医疗费了,一家人才回到了花扎街。


1997年上半年,谢海华带着谢芳到岳麓山寻访一位医生。。。。。。在病情的反反复复中,他们相伴前行。


时间在坎坷中流过。遗憾的是,这个多难的人又患上了重病。2013年7月份,谢芳因患子宫肌瘤,只好再次住进了医院。在住院前,所在的坪塘镇组织党员为她捐款,资助谢芳医疗费12000多元;岳麓区各单位高度关注,电视台跟踪采访,社会各届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又收到捐款2万多元。谢芳顺利进行了子宫全切术。


2016年4月,谢芳老是感觉胸口账痛,经医院检查,不但发现有胆结石,而且胃里长了息肉,11份复查,息肉长大了,属于多发性,只能全部切除。2017年元月,谢芳进行了胃、胆全切术两种大手术。望着她痛苦的样子,谢海华知道她更需要什么,他轻言细语地说:“不要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照顾你。”而他自己却转过身却在流泪,止不住的泪流。


好在伤口愈和得好。聊到这里,谢海华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神中亮起了一丝得意的光:“八字先生说她只能活到三十多岁,但你看,她现在都五十岁了呢!”


我想到梅树那弯弯曲曲的身子,弯弯曲曲的枝条,想起梅树多纵驳纹的样子,不禁感慨:梅树穷尽一生,委屈自己,卑微地活着,为了他对梅花的爱,也为了他心中神圣地选择。


“一日夫妻百日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既然认定了她,不管怎么样,都要一辈子过下去。”谢海华继续说着,我心里则早已是感慨万分。


这就是梅与树的承诺,一生一世一辈子!


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儿子谢希龙与父亲一同照顾母亲。

 

唱响生命情怀


我问谢海华:“你觉得苦吗?”


谢海华说:“生活,哪里有不苦的,没吃过苦,又怎么知道什么是甜?”


1998年的大洪水,谢家房屋被冲垮,只能去谢海华的老弟家借住,后来又搭个棚子,勉强栖身。再后来谢海华四处借钱,终于盖起了三间毛胚房:小舅子、叔伯妹夫刘自福,都帮助过他们。姑爷是坪塘建筑公司的,支持了他们6吨水泥;村里拿了300元现金;镇上出了500元现金;望城县批给了3000元现金……。对于帮助他们一路走过来的政府和亲戚朋友,他们俩都一一记着,数着数告诉我。说到这些,他们俩的脸上有着春风拂面,连话语都变得柔软起来。


但是,也有好多人都取笑他谢海华,说他傻,甚至说,要是谢芳死了,他还可以再娶一个健康的老婆。谢海华再也忍不住了,他躲在被子里哽咽了许久。想着他吃过的苦,也想着他们相爱的美好光阴,想着他牵着她、背着她走过的风风雨雨……也许不是因为她,他可以有另一番人生。可是,没有她,他的一生有什么意义呢。梅树的扭曲和斑驳,不就为的是让梅花傲雪开放吗?!


谢海华沉默了一小会儿,抬起头对我说:“我不可能做那种没良心的事。这一路上,我心里想的是一定要把我老婆的病治好。在困难的时候,有人对我讲,好事做不得,害的是自己,我不相信。你看,现在,我们不是苦尽甘来了吗?”


是的,一次次抱着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走过的路,他再也不敢回想。


而谢芳呢?哪怕能为他洗一次衣,哪怕为他端上一杯热茶,她都做不到,她内疚,她心疼,她无奈!而他却那样善解她意:“没关系,你每天开开心心的,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善良与勇敢,虽然从不祈求回报,但历史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湮灭他们的光芒,党和国家也一直没有忘记他们对社会默默无闻的奉献。


2012年,谢芳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当选“见义勇为好人”。


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谢芳、谢海华夫妇住进了廖月娥敬老院。为了方便照顾谢芳,政府相关部门安排谢海华在敬老院当门卫的工作。尽管疾病缠身、药物副作用大、看病劳累奔波,但谢芳对因见义勇为受伤从来无怨无悔。她说就算当时知道了今天的状态,她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2016年,谢海华也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孝老爱亲好人”。一对夫妻,用见义勇为的精神,不离不弃的情怀,共同唱响了“中国好人”的美好乐章。


谢芳不但与医院签署了眼角膜志愿捐赠书,每天还利用轮椅帮助敬老院工作人员做巡逻、看护老人等力所能及的事,持续播洒着那份勇敢和热忱。


谢海华除了坚守本职,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和附近居民理发。如果早上你到廖月娥敬老院去看看,一定会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陪着老人在院子里晨练或散步。


历经寒风苦雨,岁月洗礼,这株梅和她的树,始终挺立着、绽放着,散发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作者简介:王丽君,女,岳麓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来源 | 长沙晚报


阅读5
湖南 中国 
举报0
关注这里是湖南微信号:hereish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这里是湖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这里是湖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这里是湖南

微信号:hereish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