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华为郭豪翀:智联万物,联接+云将成数字化转型双引擎

作者:老尚看科技 来源:老尚看科技 公众号
分享到:

02-11

人工智能(AI)持续火爆,有人把AI视为降临人间的科技福祉,也有人把AI视为会抢夺人类工作机会的巨大威胁。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改变,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以及信息化革命都是如此。事实上,智能社会正扑面而来。

AI、云、物联网、5G、数字化转型等多重要素正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新技术不只让生产力得到提升,更是在深刻改变甚至重构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什么才是拥抱智能社会的正确姿势?加速智能社会到来的关键引擎都有哪些?在智能社会中,企业之间将是合作关系?

 

智联万物,华为希望帮所有人搭上智能时代的列车

全球知名的大数据权威专家、可穿戴设备之父、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通过研究数以百万计人在使用智能手机、GPS、互联网等地方留下的数字痕迹,在《智能社会》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智能社会的未来一角,在书中可以看到利用AI和大数据,如何助力社群经济、如何掘金互联网金融、如何掀起个人健康医疗的革命、如何变革可穿戴设备、如何驱动更具创意、更高效的组织、如何构建智慧城市、如何启动智慧社会等热点话题。

日前,华为中国区战略Marketing部部长郭豪翀在媒体沟通会上对智能社会做预判时表示:“华为认为未来是一个万能感知、万物互联、万能智能的时代:感知是基础,互联是核心。万物智能,是华为的目标。华为过去的愿景,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联接世界,万物互联它是里面的核心,我们只有把整个物理世界,变成数字表征,然后智能是解决场景化流程的适配问题,但是感知和智能之间,本来就需要联接的,万物感知联接到智能,也需要联接,所以互联中间是一切东西非常重要的核心。当然,ICT基础设施,是我们实现感知互联和智能的基础。”

在郭豪翀看来,数字化生产逐步成为普遍认同的模式,整个社会,最终呈现的都是数字化、平台化、服务化的大趋势,其实平台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个平台就是在做联接,华为从终端的数据采集,再到数据处理阶段,把客户前端的场景,匹配到后端的资源,这就是一种内部的联接,需求匹配资源的联接。当客户的需求和场景匹配完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市场的机会,新商机会呈现出来。这种机会到了后面,实际上就是形成服务的联接。要去交付它,就需要实现的能力,这同样是基于场景化机会的一种联接。平台在这里面至关重要,整张图呈现的是整个世界数字化的趋势,数据化的趋势,平台化的趋势,以及服务化的趋势。不像我们过去说,我们做出一款好产品,就可以走遍天下,这样的方式,可能不是这个社会价值最顶端的一种追求。那么没有平台的、没有服务能力的、不改变服务模式的公司和个人,将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抛弃。

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的远征。据郭豪翀介绍,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深化数字化转型,甚至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华为2015年提出来ROADS用户体验标准,目前仍然适用,人的需求无非这些,人有工作需求,有健康、娱乐等等各种需求,在下面的是各种各样支撑这些需求的能力和资源,也会有大量的公司,在制造内容,去生产内容,比如说视频等内容,终端和内容中间要去实现一个匹配,实现一个联接,它需要场景化,所以说,未来有很多的公司,其实可以在场景化设计、场景化解决方案中找到新的价值。当然,所有这一切,最终还是需要通过IoT基础设施来支撑。

智能社会的到来,并不会自动赋予每一个人想要的资源,但却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以及整个社会资源做了更有效的联接,AI、IoT等新技术会成为像水电煤一样,成为社会基础公共资源,未来并不是你非要成为AI专家才能应用AI技术,而是要有利用新技术改变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其余的就交给专业服务商来解决。

 

联接+云,成为数字化转型双引擎

其实所谓的智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智能社会的实现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网络将世界先实现了有效联接,才能有资格去谈更有效率地、智能化地资源再分配。郭豪翀很坦率地表示,不管AI概念有多美,如果不能切实有效地给用户带来效率和效益提升,那么也必然得不到用户的支持,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用AI真正去面对一个个真实的应用场景、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

在谈到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时,郭豪翀表示,在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云和联接是最为重要的双引擎:左边是大量的端,需要联到云里去;右边是服务能力,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都将云化变成服务的一部分。数字化过程,也将是未来云服务新模式构建的过程。当然,联接和云之间,要满足开放、智慧、安全三大特征,如果没有智慧,云服务的效益无法呈现;如果没有开放技术,云服务的愿景无法实现;如果没有安全,数字化转型将变得不可控,安全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

按照华为的判断,互联网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在C端对人们的生活、娱乐产生影响,而未来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B端,还将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高峰。郭豪翀强调,华为的战略就是长期聚焦联接和云、通过不断的技术和方案创新加速政企数字化,实现商业新增长。一方面,华为耕耘联接30年,服务全球500多个运营商、联接35亿用户;另一方面,2017年华为云销售收入达到5亿美元。截至目前,华为云已发布14大类99个云服务,50+解决方案,在用户数、资源使用量方面实现300%的增长,云服务伙伴超过2000家。

云服务诞生在互联网领域,以往价格因素是云服务快速普及的重要力量,但相比于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微企业,还有大量的大型企业其实对于云服务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更为在意,云服务未来竞争,必然有一个分支会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如何在联接和云服务中,给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这将是一个时代考题。

在智能社会中,社会分工协作的模式也将发生变化,那么当华为杀入云服务市场,会不会危及到生态链上其它厂商的利益?华为又将如何去跟合作伙伴在智能社会构筑新的合作关系?郭豪翀对此表示,产业可以无边界,但是商业一定有边界,对于一个公司发展来说,如何在产业无边界和商业有边界,做出一种权衡和选择,对华为确实也是一种挑战。华为云的选择是,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只做自己做擅长的,其余机会留给合作伙伴。

 

华为的生态选择:做别人适宜生长的“黑土地”

在2017年华为宣布要成为全球5朵云之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记者们会反复去追问,华为眼中另外四朵云会是谁?目前还没有排进全球云服务TOP5的华为云,会挤掉谁?其实说到底,在云服务市场,竞争对手的存在并非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要素,如何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生态,才是核心问题。

任正非近日反复强调,做伙伴的应用内容和云生长的黑土地。郭豪翀在沟通会上补充说,华为会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几块,例如芯片、硬件、软件、IoT、AI等,并且把这些能力用平台开放出来,服务于智慧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等这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共同对准最终客户,华为企业文化还是以客户为中心,未来华为会带着合作伙伴,在所聚焦的业务领域,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价值为中心这么一种愿景,把华为的能力充分开放,做它的黑土地。到2017年年底,华为有超过12000家的渠道合作伙伴,超过2000家的服务合作伙伴,帮助客户上云,华为也构建了全球16个开放的实验室,这些供华为的合作伙伴开发、测试、仿真,有500家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孵化了2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在MWC2017展会上,充满了未来感的华为X Labs展区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在诸多创新应用展示中,基本没有华为“单干”的项目,而是牵手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在无线领域,5G+VR解决了VR长久以来低延迟、高带宽和佩戴舒适性的难题,在联网无人机、车联网等等场景化创新中,华为提供最核心的网络技术支持,而应用层面的则都交给合作伙伴,这并不是华为不能自己做,而是合作伙伴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可以做得更好,协同创新是未来极致体验所必然带来的合作模式。据郭豪翀介绍,截止目前,华为全球有9个JIC/MIC,跟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成立了合作创新中心,有270多个合作伙伴,47个全球创新项目,发布5G十大应用,华为正在变成一个格外关注场景和创新的公司。

同时,在开放技术标准制定上,华为也同样保持话语权。郭豪翀表示,标准开源是对开发者,对商业的重要支撑。在OpenStack标准开源组织里,华为是主席单位,将推动形成开源共识、分享创新成果,最终整合全球创新势能。华为还将在传统的ITOT,也包括5GAA场景化的协议组织继续发挥推动作用。针对在华为平台注册的40万开发者用户,华为推出了沃土计划,目前已开发了超过3200多种创新解决方案应用,未来华为将跟高校、科技园区、政府等组织和机构合作,除了提供培训,华为也提供相应的实验室、认证,甚至前端市场机会的共享,通过开发大赛的方式,与我们跟相应的创新基金对接,来让华为社区和平台成为开发者创新和成功的沃土。

在我看来,智慧社会既不科幻也不神秘,它并不是仅仅存在于PPT或者学术文章中的抽象概念,而是我们即将迎来的未来。智慧社会将被用户直观和生动地感知,它体现在应用了智慧物流之后公司实实在在的费用节省,它体现在智慧医疗中对病症更早更精准诊疗、更低概率误诊,它体现在智慧城市中给每个人带来的快捷、便利和安全感……新ICT、AI、云、IoT等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要素,并不是构建智慧社会的障碍,或许,我们现在真正缺少的,只是主动去拥抱智能社会到来的决心和勇气。


阅读1
举报0
关注老尚看科技微信号:shangkej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老尚看科技”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老尚看科技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老尚看科技

微信号:shangkej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