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以正能量的核心内容宣传科技生产力 用微电影的艺术形式传播科普新知识——2017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在京启动

作者:中央新影集团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公众号
分享到:

05-25



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影响大,反响好。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动员并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影视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组织了“2017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活动,既是全国科技界的盛会,也是群众性科普活动集中展示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微电影制作团队展示科普成果与智慧水平的舞台。2017年5月25日,2017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了启动仪式和征集作品的帷幕。

科技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李惠安主持启动仪式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宣布2017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社会征集活动启动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宣布大赛社会征集活动正式启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科技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李惠安,科技日报社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尹宏群、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执行副会长郑子,扬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桂山,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勇青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由科技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李惠安主持。在京中央新闻媒体和北京市新闻媒体的记者,科技界、大专院校代表及相关人员两百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科技日报社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尹宏群

科技日报社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尹宏群介绍了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的情况,他说,近几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组织举办了多次全国科普微视频相关活动,包括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和动漫大赛、2015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推荐、2016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等。这些活动得到了国家部委、各省市(区)、企事业单位、高校与创作团队的全力支持和热情参与,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成为每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此次大赛将面向科研单位及相关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创新型企业及相关人员等群体,通过网络投稿和实物投稿两种方式,征集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原创科普微视频作品。要求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有助于启发、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鼓励采用独特视角、新颖构思的创新题材作品。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执行副会长郑子

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执行副会长、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郑子受集团领导委派,并代表承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五月是劳动者的节日。劳动的价值意味着艰辛的创造,辛勤的奉献和工作的美丽风景。而蕴含着创新协同发展的科技的力量和走进平凡百姓居家的科普的魅力,同样也散发出美好的传奇。用微视频、微电影的艺术形式传播科技的正能量,弘扬科普的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助推热爱科技的各族人民在传承和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贡献聪明才智,是我们举办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的宗旨和目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伴随着多年来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持续举办,科普越来越深入接近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走进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展示出科技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在全国产生了热烈影响,收获了广泛赞誉,作为全国科普活动周重要活动内容的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一定会乘势而上,乘风远航,取得优异成绩。我们中央新影集团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延安电影团,1953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厂名,1993年整建制划归中央电视台,2010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组建了中央新影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纪录片、科教片制作基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微电影应运而生、茁壮成长。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与中宣部宣教局、中国视协等单位相继举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创办了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创建了全国微电影春晚、中国金丹若国际微电影大赛、乡村中国微电影大赛和中国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并卓有成效的微电影活动,对促进全国微电影向深层次的开拓、提升微电影的精品工程、引领全国微电影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将按照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组委会的要求,精益求精地组织好、评选好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的评奖活动,让别具特色的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理想的结果,绽放独有的成果。我们将更多地通过影视艺术的形式展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多视角拍摄一些科普题材的微电影、微视频、纪录片,多角度反映和塑造优秀的科普人物,让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微影光华,科普灿烂。衷心祝贺第17届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推选出一批具有科技的深度、人性的温度,传播的广度,并且充满活力的热度,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开启一场美妙的独具影像魅力的“科普之旅”!扬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桂山

扬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桂山在致辞中说,非常感谢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给予我们扬州承办本次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的机会。在此,我谨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列重大部署,科技创新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扬州作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精致的城市和秀美的生态,而且自古就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始终坚持用创新传承发展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并用创新推动现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我们越来越感到,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内在灵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必将成为引领扬州未来的核心引擎。当前,扬州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工程。这既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外来智力和资本的加盟合作,更需要国家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而今天正式启动的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作为今年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之一,将集聚一批科技专家、创新人才和创意项目,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作为本次大赛承办单位之一,我们将在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科协等部委指导下,与科技日报社、科技部机关服务局、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共同承办好本次大赛,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将通过大赛这个平台,积极吸引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来扬创业置业,引进更多科技成果和创意项目在扬落地转化,我们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良的环境,让扬州成为人才集聚的宝地、成果转化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


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蒋勇青介绍,2017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是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大示范活动,由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由科技日报社、科技部机关服务局、中央新影集团、扬州市人民政府、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此次大赛主题为“科技强国创新圆梦”,参赛作品体裁主要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微视频、微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等。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和科普传播环境的变化,科普微视频、微电影成为重要的科普传播方式之一。科普微视频表达形式灵活、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公众参与度高,这种“互联网+科普”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类人群的普遍关注。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刘玉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7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社会征集活动就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普”形式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科学普及,旨在更好地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繁荣科普创作,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2017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作品社会公开征集截止时间为7月25日。作品评选流程分为形式审查、作品初选、专家评审、公众评选四个阶段。所有投稿作品经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组委会形式审查后,于7月26日-8月25日进行参赛作品初选,初选作品将于8月26日-10月8日期间面向公众进行展播。展播期间,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议,结合公众评选结果产生最终的获奖作品,并将于今年底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2017全国科普微视频(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对获奖作品和优秀人才进行表彰。


阅读2
生产力 电影 艺术 知识 
举报0
关注中央新影集团微信号:gh_ddcff938495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央新影集团”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央新影集团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