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一诺:第三个春天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3-14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411 篇文章

题图:一土老师笔下的一土。

两年前的 3 月 14 号,我和华章、小月在硅谷可汗实验学校学院(Khan Academy)参观,好友海云拎来一个 Pie ,说今天 π Day,送一个 Pie 大家一起吃。我们那天本来是去参观学习的,看了一天,坐在门口吃 Pie 的时候,竟然有了莫名的勇气,决定做学校了。

 

在筹办群 24 小时不间断的刷了 170 天以后,2016 年 9 月 1 号,一土在故宫开学了。



两年以后,一土北京/广州在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落地开花。


两周前,一土和芬兰的坦佩雷全球教育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开始教育领导力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合作。



而这一周,我们又要开始一个新篇章:正式开始筹备一土硅谷学校 9 月份的开学。招生会近期开始,大家可以留意一土网站。

 

其实这条路上有无数的坑,但两年下来,曾经写在两年前文章里的那些想法和愿景,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点地变成现实。


虽然每天依然有着这样那样并不容易的问题等着我和团队一起解决,但不论是一土的教师团队,运营团队,还有我们的家长,都未曾因为困难、考验、调整而偏离或减损对一土的信念与初心,而我们都在践行的共同理想 — 做一所回归教育本真的学校,也总能在学校每天的日常中,找到最好的注解。



我作为创始人,下面要捋捋我们做了啥,其实主要目的是希望有更多家庭、教师、管理人员加入我们。不想看我的工作报告的可以直接跳过到后面看重点。

 

  • 学校逐渐成规模,我们从八十中的三间校舍、5 位全职老师和 31 个孩子,发展到在北京的的独立校区、20 多位全职老师和 100 个孩子;在广州,我们以华美 — 一土实验班的形式,从去年 9 月起,开始试水了一土分校模式;


  • 在教学上,我们正在构建,并不断完善一土的育人体系,包括教学和课程和评估;


  • 在教师培养上,我们不仅围绕一土教师的五个核心角色(学习设计者、引导者、教练、团队协作者和文化倡导者)搭建了一土教师的核心质素模型及融合企业级的专业领先的教师支持体系,我们还通过一土教育领导力研究院,对外输出一土的教师领导力培训项目,至今,已影响了超过 3000 位一线的老师和教育从业者;


  • 在学校之外,我们正在打破学校的边界和围墙,通过一土线上家长学校影响到了近 8000 位家长,探索家长学习共同体,希望能推动当下教育生态的改变;


  • 在用技术平台的层面,一土时空 App 有上万条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课堂记录、反思和孩子成长的故事,正在成为一土教学大数据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都将成为一土评估体系,以及知识和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宝藏。上学期结束,每一个一土孩子,都收到了一份 20 多页、涵盖孩子各个学科学业表现、心理素质以及一土核心素质评价的个性化评估报告;


  • 我们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首批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并和国内一流大学的教育探讨合作;


  •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搭建起连通全球教育创新资源的网络,与美国的 High Tech High,芬兰全球坦佩雷教育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成为唯一受邀在 2017 WISE 世界创新教育峰会上发言的中国学校。

 

顾明远先生走进一土课堂


回望过去,我欣喜地发现,当时根植心中悄悄萌芽的理想种子一点一点落地、扎根、成长,“一土小生态”也日益清晰。


一方面,我们好像挺特别的,将中国教育部大纲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用国际领先的项目制学习、个性化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融汇呈现在课堂中,真正激发和保护了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拥有面对真实世界所需要的技能、品格、全球化的视野,以及深刻的自我认知,从而在终身学习的路上,最大程度的绽放每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


上个学期,一土 1 - 3 年级的孩子分别通过不一样的方式,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主题为“我是谁”项目制学习。在读到三年级孩子写的“我是谁”的项目制学习时,那些最真实的表达,常常令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方面我真切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但更重要的是,很欣慰在一土,孩子还是孩子。(具体可以看文章《》)

 

但一土其实也并不特别,我们做的事情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关注到孩子们冰山下的根基。从这一点上来讲,所有的好教育都是一样的。

 


下面来真实的,请在两年前凭着公众号文章就加入我们的几位家长和老师,和大家分享下他们两年来的感受。


 

冯老师:一土创校届语文老师,加入一土前,是有 24 年从教经验的公立学校教师


“都说时间是个贼,会偷光人的记忆,幸好,它手下留情,把那些最珍贵的点点滴滴都放了回去。所以,我依旧清楚地记得 2016 的那个夏天,那些紧张的准备开学的日子,甚至能感觉得到那时的心跳。


虽然现在睁开眼睛想的都是明天、下周、将来,但每年的 3 月 14 日总会勾着我频频回首:‘在一土的这一年,究竟在我的生命中刻下了哪些痕迹?’ 想了又想,也许就是舒展吧?就像一棵困在房间里的树回到了自然,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伸展枝叶,沐浴阳光雨露,在这里,孩子是个‘孩子’的样子,老师也是老师最美丽的样子,内心充盈,眼中有爱。对,我觉得我老了但也美了。”

 

陈老师:一土创校届数学老师,哈佛教育学硕士


“曾经在 ETUx 的教师分论坛环节,主持人问过我:你觉得在一土实施项目制学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的回答即能概括这两年的感受:其实加入一土的决定于我而言就是一场无比真实的项目制学习。


我感恩所有的经历,它们都是礼物。无论是狠下决心的迭代,还是猝不及防的aha moment(顿悟时刻),都促进我去接近“理想中的教学”,去重新想象并共建一所“未来的学校”。


我感谢所有遇到的人,大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世界的参差多态。不仅有天天相伴与我一同探讨、反思的学生和队友,还有跳出盒子提供不同视角的家长和学者。


谢谢这片有机土壤。我真的又能抛开顾虑反转一般地做回本不已经在考虑范围内的‘教师’职业。我真的又可以在最有热情的时光里继续挖掘自己更大的创造力、协作力、沟通力和思辨力。在我们给儿童、给教育生态赋能以更多所期望的积极影响之前,我想我先要成为一个更加‘一土’的老师。路还长,一起走。”

 

王老师:一土创校届语文老师,港大硕士,一土广州

 

“一土两年,何其幸运。见证了太多不可能被一一实现,其中不乏惊喜和紧张掺杂着的刺激。看到了自己从‘半杯水’变成了‘空杯’,面对教育的姿态变得越来越谦卑;领悟了爱己及人的难能可贵,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先学会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这些成长说起来像是鸡汤,但每一句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受。总是写不好总结,因为这两年的精彩实在无法被几句话所概括。如果非得有那么一句话,或许可以是:感谢一土让我不断地放下执念,从‘教’和‘企图改变’的局限之中走出来,成为愿意真正慢下来,倾听、陪伴和支持孩子的老师。”

 

王老师:一土创校届数学老师,加入一土前在著名公立学校从教7年有余


“与一土的相遇,是一场偶遇,在人生的拐角处,突然遇见它,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感恩我的人生有这一场偶遇。因为这场偶遇,我找到了自己!


两年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充满惊喜和感动。我们一起推开数学世界里的一扇又一扇大门,探寻每一扇门里面的未知。我们一起看‘数’世界的神奇,感受‘图形’世界的千变万化,发现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无限关联,尝试运用‘抽象符号’这种语言与世界沟通。


我沉浸在这样脚踏实地的探索中,也清楚的看到我和孩子们一同蜕变和成长的脚步。不禁感叹:多美好,我们相遇在‘一土’这个家里!


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定不辜负这一场相遇。”

 

Joy一土创校届英文及音乐老师,加入一土前曾在美国小学担任全科老师

 

“至今我还记得在一土第一天的情景:我弹着吉他和孩子们一起唱着歌,逐渐了解每个人的名字,在八十中两间狭小的教室来回穿梭,那个时候真希望自己懂哪怕一点点中文!就在几个月前,在德国生活和教书的我完全没有想过来会真的来中国生活和工作,而一土于我而言几乎只是一个概念,一颗非常小的种子。是一诺的愿景终于把我吸引到了中国,一起开始培养这所还处在“幼苗”状态的学校。 


建校初期的那段时间,每个人都拼了命地工作,我们经常开会到很晚,一起解决每天会遇到的问题(探讨我们的"plus" "delta" 和 "takeaways"),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我身边的伙伴们。哪怕我们之间可能语言不通,但一样的情怀和目标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可以真切感受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心怀梦想,都是为了自己所秉承的信念与坚持来共创一土,并真的希望,这件我们认为是对的事,能真正给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未来带来一些改变,甚至,在更长远的将来,为中国的教育带来改变。


一路走来,我很欣慰地看到一土当初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而我身处其中,也和一土这颗幼苗一起成长。


两岁生日快乐,我的一土!我为两年来和团队一起度过的难关、收获的成果、以及正在奔向的未来感到骄傲!”


I remember my first day at ETU, singing with the students with my guitar, getting to know their names, switching between the two little classrooms in public school 80, and wishing I knew at least some Chinese! Only a few months earlier, I had been living and teaching in Germany with the idea of living and working in China far from my thoughts, and the school itself was only a concept, like a little seed.  I was inspired by Yinuo and enrolled in her vision and the task of growing a school from its 'seedling' beginnings. 


In those first founding days, we all worked so very hard, staying late for meetings, problem solving together (our "plus" "delta" and "takeaways"), but what impressed me the most were the people who I found by my side.  Even though we had language barriers, we connected on the level of our humanity and our common goal. I could see that I was surrounded by people with big hearts, who were working hard to create ETU for the right reasons, and want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the students and in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n the end, we pulled together and pulled through, and I can see the vision becoming reality, the seedling growing up as we also are growing up together at ETU.  Happy Birthday, ETU!  I am so proud of how far we have come, the struggles we overcame and what the future will hold for us. 


 

Brad:一土创校届英文及项目制学习老师,加入一土前已在台湾和大陆拥有近 10 年的教学经验

 

“我是在一土创建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加入了一土大家庭,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就是能实现我教育理想的地方’。一土旨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培养“根植中国”的孩子。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首先应该是让孩子能够对自己有较好的身份认同,知道“我是谁”,这一点和西方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一土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基于国家教学大纲内容,我们还吸取了包括美国 High Tech High 等创新学校的 STAEM(Science 科学、Technology 技术、Art艺术、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数学)和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项目制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方法。


来一土前,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寻找一所能够让我能和一群多元,且有着同样教育理想的团队一起,真正践行我相信的最好的教育的学校,终于在一土这里实现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老师们和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作为一个教育者,能在一土这片沃土里看到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真的是一件让我每天都觉得兴奋的事,我也非常乐意和一土社区中的教育者们分享这一切。”

I found ETU just after its inaugural semester began almost two years ago,and the first thing I felt was "What a perfect match for my education inspirations."


ETU combined progressive thinking rooted in traditional values. My belief was that a progressive (same may say 'westernized') approach to education would succeed if the children had a strong self-identity about who they were. ETU was that school by combining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STEM and PBL from schools such as High Tech High whil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over a year I had sought out a school that would allow me to implement my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deas and techniques with a team of diverse and equally progressive-minded educators. ETU not only supported my efforts,but spearheaded efforts to adopt them. Most importantly,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benefiting from the results. As an educator,it is such an energizing feeling to have your ideas experience success and share it with ETU's community of educators.

 

丫丫妈妈:一土创校届家长

 

“我的工作是跟创业企业打交道,深知一个创新型企业成长的不易,大大小小的各种坑无数。一土作为一所新学校,可能比创业公司要面对的坑只多不少。作为一个创校生家长,看着学校这两年一路走来,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确实做到了不忘初心。我家这个内向娃在一土一年半,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她性格日渐开朗,自信。对上学和学习这事,充满兴趣和好奇,而且该会的知识也都会了。


感谢一土的创校团队和所有教职员工。你们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多了这样一个选择。谢谢你们!”

 

果果爸爸:一土创校届家长

 

“今天是一土两岁的生日,两年前果果的妈妈凭着一个公众号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所初创的‘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几位创始人攒了一小撮老师,再从一所中学租了两间教室,就开始教书育人了,教材与课程设置也都是老师一边摸索着教,学生一边估摸着学,然后再慢慢改进。

 

我和果果妈都是一路公立教育上来的,这在 80 后里应该是最典型的,果果妈更是读完博士做了博士后,现在干着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说实话,我俩都充分享受到了公立教育优秀的一面,比如说成熟的教学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投入和认可。但随着我俩在北京扎下根,我们的小孩将要面临选择时,有两个事情让我对这条‘典型路径’犹豫了,让我思考是否还有另一种选择给到果果(果果妈在不买学区房、不读公立学校的立场上一直很坚定,我也很诧异,比我先知先觉)。

 

第一个事情,从个体来讲,果果做事一直比较拖沓,大运动也比同龄小孩发育得晚,我和他妈妈虽然知道这是正常的发育早晚的问题,但还是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个有机会去关注孩子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学校;第二个事情,从整体来讲,我在一土的家长见面会上听了这么一句话,深以为然,应该是一诺转述自王甘老师的话,‘我不知道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状态,但我知道一个坏的教育是什么状态,那就是这一阶段学习都是在为下一阶段做准备’,想想,朋友圈里打了鸡血似的的幼升小、小升初,貌似就很吻合。其实我和他妈妈都不怕在教育上累点,但总是希望自己和孩子累得有意义些。

 

这两个事情,让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果果送进了一土,两年过去了,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在成长,学校也刚刚搬进了自己的的校舍,我想除了欣慰,可能,还有些骄傲吧。:)”


一土新校区照片 


Aileen:一土创校届家长,送两个孩子一起来一土


“对我来说,很高兴能和我的两个孩子一起,亲历一土的成长。过去两年,一土一直是一个能让孩子们相互连接、亲身参与体验项目、探索世界的神奇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真正体验世界并且做他们自己。我真心的感谢一土社区里的每一位成员 — 那些富有创造力的老师、提供支持的工程师,以及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们。特别感谢他们用年轻而富有激情灵感的心灵,给予我们最珍爱的孩子以创造力和爱。”


It has been a such a pleasure to watch ETU grow in every aspect. ETU becomes and continues to be an exciting place for students to connect, craft projects, explore global issues, be themselves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Thank you all to the community members including the creators, the educators, engineers, parents, students and more for inspiring young impressionable minds,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love to our most precious children.


宁宁妈妈:一土创校届家长


“三个学期了,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爱上学。轮到我送上学的日子,她总是自己洗漱完吃好饭,穿戴整齐站在门口喊‘妈妈你快点’,边走边抱怨,‘又不能第一个到校了!’。我经常向她采访‘你觉得上学怎么样’,她总是用一种看‘幼稚鬼’的眼神看着我,说‘累,但是好玩’。甚至 10 月的一个早晨,她靠在窗沿上,幽幽地说‘唉,再过 3 个月就要放寒假了’。我这心里抓心挠肺的想欢呼雀跃却又佯装镇静的感觉,看官们能理解吗?


还有一项让我汗颜的,是她自我约束的能力。作为一个一年出差超过 100 天的妈妈,手机遥控管理的效果几乎为零。但是她偷懒的‘偶尔’次数,远远少于我的预期。(此处略去表扬一土时空 App 给出差父母的福利 10000 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不知道我的学习’)。


她的成长也伴随着一土的成长。从第一学期的有目标找方向,到第二学期找到“项目制学习”方向的各种努力尝试,到第三学期的成体系、有规范的完善和推进,作为一个家长也像看着另一个孩子的成长。


孩子嘛,总有缺点,就像一土学校在很多方面还有不确定性,这对家长来说容易引发焦虑。但是‘做人嘛开心就好’一定程度的变化和不确定对孩子来说却是正面激励。她从小就能明白“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真理如何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变化,增加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碰到同样事情别的孩子还在等着被安排的时候,一土的孩子已经开始整理思路,寻求解决措施A/B/C。所以,让我们陪着一土成长,陪着一土的孩子们成长,自己顺便也成长啦。”

 

阳阳妈妈:一土创校届家长


“当初上一土是基于对一诺和创校团队的理念、人品和能力的信任,抱着试错的心态,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两年来,虽然一土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也犯了一些错误,但她总是能及时纠错,有惊无险地找到解决方案,至今还没有让我们失望,甚至还能有一些小惊喜。


感恩原八十中的方寸之地培育了第一批小土豆,但期盼已久的将台路新校区无疑带来了新气象!依旧是如打鸡血忙忙碌碌的老师们,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办公、就餐环境会让他们心情更加舒畅,干劲更足;依旧是笑靥如花的小土豆,明媚的阳光洒在脸上,会让散落在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stem 教室、图书阅览室的小土豆们面容更加灿烂。

 

作为妈妈,我真切地看到了孩子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与人相处的软技能上的成长。期待着一土越办越好。”

 


最后,招聘信息:


最后,借用冯老师的话,希望有更多盼望在教育中“舒展”的同仁加入我们。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一土申请页面。


-  END  -

推荐阅读





在后台发送“一诺”,即可看到一诺文章合集。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点击菜单或发送 m 至后台。

阅读9055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