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真实版乔峰、战神冉闵的奇特人生:还原杀胡令那段尘封历史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4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文:林鹞(读史专栏作者)

冉闵生活的历史大背景


五胡乱华时代,上演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成为华夏民族千年的恶梦。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如猪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这段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期,在中原地区前后有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几个政权。北魏史学家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即五胡乱华时期。据“胡朝”北魏到北齐时的史学家魏收《魏书》和其它史料所记,公元350年:魏郡汉人将军冉闵,推翻了胡人的石赵政权,建立汉人政权冉魏。


冉闵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还本道,被众胡联军围攻。冉闵发布了“杀胡令”,致书各地,号召华夏汉人扫清中原,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常山以南、安微江苏北部等地被杀的胡人不计其数。


冉闵也亲自带兵杀胡,魏书中称冉闵攻下邺城后,仅在邺城一地就杀灭胡族二十几万(主要为匈奴和羯族,还包括部份羌、氐、鲜卑、巴氐等)


据史载,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八王之乱”之时。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段氏鲜卑来对付成都王司马颖。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至于羯族,就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攻占邺城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20万。


这些少女虽被冉闵解救,但却无家可归,只得继续留在邺城。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些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不但奸淫污辱她们,还把她们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一、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名人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rǎn mǐn)这样充满争议,以至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特别是杀胡令的实施,使得他的行为备受争议。两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痕迹,一起领悟那段不堪回首的尘封往事。


公元352年,冉闵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龙城遏陉山(今辽宁朝阳市)。但是关于冉闵葬于何处却没有明确记载。有一说法是冉闵葬于遇害地遏陉山,但据朝阳市地方文献记载,冉闵战死后,因痛恨其杀戮胡人过重,于是胡人争剖其尸,将其遗骨弃之荒野,不许下葬,冉闵的遗骨被胡狼野兽所食,朝阳因此不存在冉闵之墓。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葬于今安阳内黄县。冉闵被杀后,冉闵部将收尸未果,便把冉闵的衣冠靴子,带到冉闵先祖故乡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高堤乡冉村,为冉闵筑了一座衣冠冢,风光下葬,这就是内黄当地的冉闵墓。既然只是衣冠冢,因此称为“冉闵墓”而不是“冉闵陵”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公元350年建国,352年被灭。而且,冉闵兵败后,冉魏大臣多自杀殉国,冉闵子孙被胡人斩杀殆尽,因此没有人给冉闵著书立传。


后来鲜卑、北魏统治北方百余年,其间史官大多谩骂冉闵,片面强调冉闵的凶残杀胡,贬其为杀人魔王。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也未将冉魏列入其中。同时期的东晋王朝乃华夏正统,亦不承认冉魏政权的对等地位,只是将他与其他胡人政权视为一类,尤其是冉闵称帝后,更是漠然对待。


冉闵颁布杀胡令后,曾邀请东晋共击胡人,就被东晋断然拒绝。因此,历史上更多的是将冉闵定性为“伪帝”或者一方诸侯,比作项羽、孙策一类的悲剧性人物,所以历代王朝没有将冉闵视为一位帝王也就不足为奇。不过,毕竟冉闵为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是很值得后人追思纪念的。

二、冉闵的身世迷雾

父亲:冉良,也称冉瞻

母亲:王太后

妻子:董皇后

儿子:皇太子冉智、太原王冉胤、彭城王冉明、武兴王冉裕


冉闵又作染闵(?-公元352),汉族,字永曾,小字棘奴,父亲冉瞻(又名冉良),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祖先是汉朝黎阳骑督都,世代的牙门将。


冉瞻初随乞活军将领陈午。后赵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瞻,当时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石瞻勇猛多力,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三、冉闵的爷爷是乞活军将领

冉闵的爷爷是冉隆,乞活军将领。关于乞活军,这个颇负西晋末年特色的组织,有人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特种部队。这神话了乞活军,从字面上理解,乞活就是“乞求活命”的意思,所以“乞活军”不是正规的职业军队。


西晋末年,经过八王之乱的相互征伐,原本就已经脆弱的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匈奴为首的五胡作乱,使得并州人民到了无法生活下去的地步,只好携家带口的外出逃难,很快形成难民潮,最后连作为西晋社会上层的官员、将领、士大夫阶层也加入难民行列。


五胡乱华时期,西晋的公侯将相尚不能自保,根本没有人会理会难民的死活,为了求生,这些难民自发组织起来对抗五胡和西晋溃军的侵扰,并逐渐规模化、组织化、根据地化,最终这股难民潮就形成“半兵半民”的乞活军。


而冉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了乞活军陈午的部队,且成为陈午的一名得力将领。

四、后赵黄帝石勒时期对冉闵及父亲冉良(石瞻)的影响

公元319年,匈奴刘曜在长安称帝,改“汉”为“赵”,是为“前赵”。


西晋统治时期,在“南达长江,北到燕辽,西起关陇,东至东海”的广阔区域,不断的有各胡酋占山为王,扰乱地方。但大都不敢公开反对晋朝的统治,为害的区域只是个别郡县,不对晋朝统治集团构成威胁,直到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石勒等的出现。


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佃农,在西晋末年的动乱中,被卖做过奴隶、当过山贼,后来因为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做得不错,于是在西晋王朝即将全线崩盘的关键时期,大肆征战。最出名的是,公元311年,石勒率军在平城、洧仓两地,逮住了西晋王朝王公贵族的南逃队伍,其中包括了五十多位西晋的王爷,上百位西晋朝廷的高级干部,可以说把西晋朝廷一锅端了。同年,他和刘曜一起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


凭借卓著的战功和多年的经营,石勒终于建立起以襄国(地名,今河北邢台)为中心的根据地,羯族人石勒和刘曜公开对立,成立“后赵”。随后,双方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争战。


不识字石勒非常倾心汉族文明,虽然自己看不懂书,但常常让汉族士大夫说史给他听。石勒最崇拜和他一样出身草莽的汉高祖刘邦,并从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中总结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删定律令,减百姓田租,严禁胡族兵士欺侮衣冠华族士人,并在襄国都城内立小学十余所,崇文敬教,还铸造赵国自己的钱币,鼓励商业发展。可以说,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少有的英明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后赵最终战胜前赵,使得后赵国土“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至燕代”。


陈午的部队一直在同石勒的军队打仗,大概在公元310年的黎阳之战中,冉隆12岁的儿子冉良在河内与刘聪、石勒作战,小小年龄,英勇骁战,临弓矢不退,令交战两军肃然。之后,陈午战败,冉隆战死,冉良被石勒俘获,石勒非常爱惜人才,让他的养子石虎收养冉良为养子,从此改名石瞻,成为石虎手下得力的战将。


从此,那个乞活军小将冉良深受养父石虎器重,最后官至左积射将军、西华侯,“封侯拜将”。


后赵军的主力石勒的侄子石虎,屡屡在关键战役中打败前赵军队,从而树立起自己在后赵国中绝对的权威地位,石瞻此时作为石虎的养子自然也是活跃在各个战场之上。


公元328年,石勒又派石虎带领四万大军进攻前赵河东地区,一时之间,有五十多县纷纷投诚,后赵军势如破竹,直攻蒲坂。蒲坂为河东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要地已失,刘曜亲帅大军十万会攻石虎,两军在高侯会战,石虎大败,也就是在这一战,石瞻被刘曜俘杀,死时连三十岁都不到,留下6岁大的儿子冉闵。石瞻一生大部分时候都在替石虎卖命,战场上骁勇异常,石虎自己也是个杀伐无数的屠夫,对自己这个养子是格外欣赏。石瞻死后,石虎便把冉闵收在身边引为孙儿辈。


冉闵生下来时,父亲冉良早已改名石瞻,在石虎手下南征北战,所以冉闵一出生就是在后赵的皇宫贵族里,深受石勒政局的影响,简直是“乔峰”的另一个翻版。


石勒虽身为羯胡,但并不轻蔑汉人,反而他手下的重要谋士大臣均为汉人所担当,因此,在后赵帝国的羯族皇帝身后,其实有一个由汉族知识份子组成的“官僚集团”在驾驭国家。可以说在石勒时代,没有出现羯人待汉人如畜,任意虐杀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个胡人加快“汉化”,民族之间磨擦较少,且不断融合的过程。


但可惜这种融合很快就趋于缓慢、对抗却有所抬头,因为石勒没有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在他死后,掌控后赵军政大权,又有大功的侄子石虎发动政变,篡夺了皇位。

五、石虎当政时期对冉闵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不少,但暴君其实并不多,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中国强大的士大夫官僚体制对皇权的制约,但石虎却就是出名的暴君之一。


公元337年,石虎称帝,迁都到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其实也就是彻底否定了石勒辛苦建立起来的“胡汉合作”的政治体制。在抛弃了汉族官僚体制稳定管理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统治,石虎实行是残暴杀戮的恐怖政策,同时不断大兴土木及对外战争。


史载,石虎发男女16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5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


最后,石虎本人和他的几个亲生儿子也被这种“残暴杀戮”的政策所吞噬。事实上后赵王朝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只是在看什么人来给它最后一刀。


石虎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曾经向人夸耀,西晋灭亡在于汉人嫡亲宗法上的厚此薄彼,司马家的人不相亲相爱,因此石虎几乎给他三个儿子一样的政治、经济待遇,以为这样的“公平”加上自己“恐怖”的高压政策就能保证后赵帝国的长治久安。但他三个亲生儿子最后自相残杀的结局,却给了石虎一个大大的嘴巴子,也给了冉闵一个机会。当然,他这个时候还叫石闵。


冉闵第一次亮相是在公元337年,这一年,石虎发兵三十万攻打段辽(北方鲜卑族部落),年仅15岁的冉闵也在其中,讨伐段辽取胜后,石虎又想顺便率领大军平灭慕容鲜卑。石虎率大军进攻棘城,结果被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在城门拖树枝扬尘的两千骑兵吓得肝胆俱裂,弃甲而逃,跑回襄国。各路后赵兵马均有损失,共计被杀三万多,唯独冉闵一军边打边撤,有条不紊,无一人损失,从此因一场败仗而“名扬中外”。这足以证明冉闵实在是天生将种。当然这也与石虎在石瞻死后,把他收在身边后悉心教导分不开。


之后,冉闵被派到荆扬地区对东晋的作战,并且一路大胜,杀东晋兵一万多人,胡亭一役,更是掠七万户晋民凯旋。


就在冉闵为后赵开疆扩土的时候,石虎正在吃下因为“平等的放纵”自己的孩子,最终导致亲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苦果,走向人生的下坡路。


历史中没有记载冉闵此时对正在发生在国都的喋血事件有着什么样的反应,因为对于后赵来说,他只是一个外放的将军而已,根本进入不了国家的核心层,对国家的命运构不成什么大的影响。但一切正在发生转变。


公元349年,因为石虎儿子相互杀戮,而被无辜发配到凉州的原东宫卫队军官梁犊造反,各地戍卒也纷纷加入了队伍,结果竟然一路攻城陷地,“至长安时,众已十万”,并开始攻击洛阳,石虎没有等到胜利的消息就病死。


石虎一死,后赵又乱成一锅粥,石虎死时立10岁的小儿子石世,但大权掌握在大臣张豺手中,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张豺大杀后赵宗室和朝中重臣,而在外刚刚收拾完梁犊的冉闵于回军途中,听闻石虎病逝、张豺大开杀戒的消息,率军前往河内找到手握重兵,却又不知所措的宗室亲王石遵。因为石遵是石虎长子因此冉闵干脆拥立石遵,在李城起兵向邺城进军。


由于张豺所为实在不得人心,因此进军邺城的部队很快杀入邺城,杀掉了张豺的同时也捎带把石世和他母亲一块儿抹了脖子。石遵封功劳最大的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却独独“有意”忘了一件事——在进军邺城前,为了激励冉闵替自己卖命,石遵承诺一旦自己做了皇帝,就让冉闵做储君,但进城之后,石遵却自食其言,立另一个宗室石衍为皇太子。


虽然冉闵从小在石家长大,和石家人宛如一家人,可以说是已经“胡化”了的汉人,关系亲密,但在石家人眼中,他充其量只是石家人的打手和保镖,在把血缘看做是惟一纽带的帝王继承权问题上,他一个没有石家人血缘关系的异族人怎么可能继承大业


实际上,自石虎登基以来,冉闵的感受明显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生死规则面前,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


石遵却怕他在朝中势大,处处牵制。但冉闵毕竟掌统内外兵权羽翼已丰,最终,他发动兵变杀掉石遵,另立石鉴。

六、冉闵与李农难以捉摸的关系,“杀胡令”的导火索

这时,有一个人出现在冉闵身边,他就是李农,早年原为乞活军将领,与冉闵的爷爷应该互相认识,在石虎还未登上权力顶峰时就追随左右,石虎称帝后,历任后赵王朝的高官,至石虎病逝前,已位列三公。梁犊造反时,石虎并没有派遣石姓宗室作为征讨部队的总指挥,而是交给李农,可见石虎对李农的能力和忠诚非常有信心。


李农从年龄上和辈分上应该可以算是冉闵的叔伯辈,一直处于后赵帝国的权力核心,与冉闵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位高权重,李农在石虎死后也被掌权的张豺列为清洗对象,逃到上白依附当地的乞活军与张豺对抗,直到石遵打进邺城、张豺被杀,才重新还朝。


冉闵发动政变必须有在政变后能压得住台面的政治强人,因此李农便走进了冉闵的势力圈。《晋书》、《资治通鉴》等权威史书都说,冉闵后来挟持了李农发动政变,杀石遵而立石鉴,这样说来,李农应该是被逼迫的,但从后来种种迹象又表明,李农一直在积极的帮助冉闵,似乎又不那么“被迫”。


总之不管怎么说,冉闵和李农算是一起发动了政变,将朝廷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同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冉闵被封大将军武德王;李农被封大司马,录尚书事。

七、从“石闵”到“冉闵”的变化滋生“杀胡令”土壤 影印汉晋踪迹

冉闵、李农势力越来越大,慢慢发生变化,在城内的羯族贵族们竟然也开始将矛头指向闵、农二人。于是,龙骧将军羯族人孙伏都等羯族贵族密结了三千多羯族士兵发动“胡天殿暗杀事件”,结果三千多人愣是没杀掉只带百把亲兵的闵、农二人,但这一事件却彻底把冉闵和李农彻底激怒,也把开启了羯族人自己的坟墓。


对于李农来说,羯族皇帝和羯族人是两码事,对羯族皇帝忠诚,只代表他对皇权的崇拜,并不代表他这位从乞活军时代就一直跟羯族打交道的老江湖,对羯族人有多少好感。相反,在石虎统治时期,由于石家父子暴虐,很多汉族官员都遭到过这家羯族父子的欺辱。


皇家欺辱臣下,在古代比比皆是,但到了后赵这里,由于民族不同,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一种民族压迫。因此,在李农内心深处,那个年轻时乞活军时代“抗胡求生”的记忆很可能因为“胡天殿暗杀事件”而被再次激活。


事实上,有部分石家老人没太把“石闵”这个从小长在石虎身边的“养孙”当外人。在进入邺城之后,石遵和冉闵很快交恶,石遵打算除掉冉闵,还把石家人聚集起来开了个家庭会议,可见石遵是把“杀冉闵”这件事作为家事来处理,石姓宗室大多无人反对,倒是石遵的母亲郑太后求情说:“棘奴(冉闵的小名)从小无父,功大,无他便无今日,小事应忍让,不可随便杀人!”


石遵听后也就作罢,可见石家人和冉闵是有感情的。只可惜最后石遵被冉闵乱兵所杀时,这位好心肠的郑太后也成了刀下鬼,不过这都是石虎惹下的祸根。


在“石闵”看来,他掌权和其他石姓宗室掌权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羯族乃至其他害怕汉人上台的胡族看来,却完全不一样,整个后赵帝国彻底分崩离析。


在“胡天殿事件”发生后,为试探人心,冉闵在邺城内下令:“近日孙伏都等人构逆,支党伏谋,余皆不问。自今日起,与本官同心者留于城内,不同心者听任外出。”结果,邺城周边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邺城的羯胡及六夷外族,全都拼命往外跑。


如此一来,冉闵算是彻底清楚了,无论姓石还是姓冉,“汉人”都是他一生永远不可能抹去的身份,胡人根本不会为自己所用,其结果之一是“石闵”认祖归宗从此改名“冉闵”。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春季,正月,冉闵想消除石氏的痕迹,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托辞,更改国号叫卫,改姓李氏,是否因为是李农的义子就不得而知了,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


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以及公侯、卿、校、龙腾卫士等一万多人,全都投奔襄国。汝阴王石琨投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占据着滏口,张贺度占据着石渎,建义将军段勤占据着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占据着桑壁,刘国占据着阳城,段龛占据着陈留,姚弋仲占据着滠头,蒲洪占据着枋头,各有兵众数万,全都不归附冉闵。


司徒申钟等人向冉闵进献尊号,冉闵要谦让给李农,李农执意推辞,不肯接受。冉闵说:“我们原是晋朝的人士,如今晋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称为牧、守、公、侯,然后上表迎接晋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阳。”尚书胡睦进言说:“陛下的圣德顺应天意,理应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晋氏衰败,远逃江南,怎么能驾驭各路英雄,统一四海江山呢!”冉闵说:“胡尚书之言,真可谓识时务知天命啊。”于是冉闵便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兴,立国号为大魏。


三月下旬,魏国主冉闵恢复冉姓,尊奉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立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三个儿子全都被封为王。任命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并封为齐王,李农的儿子们全都被封为县公。冉闵派遣使者带着作为凭证的符节向驻扎在各地的将领通报任命,他们都不服从。

八、《杀胡令》是冉闵的历史标签 此令可谓是悬赏性质的灭族绞杀令 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石虎等残暴的必然产物

“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杀胡令》本只是一道下发给公务命令,但由于其中含有“奖励机制”,就不可避免的将杀胡的范围扩大化,史书上说,一日之中,就有数万颗羯人的脑袋堆在邺城凤阳门的大广场上。屯据四边的各镇,也根据命令四处捕杀羯胡,由于以首级诣功,有些长得高鼻深目多胡须的汉人也倒霉,纷纷被左右邻居、兵士杀掉以邀赏。


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因为《杀胡令》下后,冉闵虽受诸胡围剿,但凭着自己神勇无敌,竟然一次又一次打败东西南北诸路强敌。


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但就在冉闵的权力登峰造极达到鼎盛时,一个令人费解是事情发生了,冉闵杀掉了李农!翻遍史书,都没有对冉闵杀李农进行过任何解释,冉魏政权只有三年不到,甚至不被列入“十六国”之一,因此也没有史官记录。


史书记载,连带被杀的除了李农和他三个儿子外,还有一些如“侍中”这样的内廷官员,可以想象,要么是李农发动宫廷政变要杀冉闵,要么就是冉闵栽赃陷害杀戮李农。


不管怎样,李农的死对冉闵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汉族势力尤其是乞活军对冉魏政权的支持大打折扣。

九、短暂的冉闵帝国 影响深远

公元350年年底,也就是在李农死后不久,冉闵亲率步骑十万进攻盘踞在襄国的石祗,出征前,他给儿子冉胤的官职竟然是颇具胡人特色的“大单于”,而冉胤带领的士兵竟然也是由胡人组成,尽管有官员提出异议,但冉闵仍固执己见,可见冉闵是在通过这样的举措,向世人表明自己放弃“杀胡”的政治立场,以降低胡人的抵触情绪,减少敌对势力。但事实证明,冉闵的想法过于天真,此战,冉闵四面受敌,不幸战败,儿子冉胤竟然也被自己的胡人士兵千刀万剐。


作为一个从小就被“胡化”的汉人,冉闵对胡人的民族仇恨也许不那么强烈,因此《杀胡令》的颁布,即便是冉闵的政治伎俩,“民族复仇,恢复华夏”的大义凛然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似乎总是有一种规律在背后牵引着。


公元352年,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慕容霸(即名将慕容垂)等人深入中原,这次他们的目的不是袭扰边境、掠夺财富,而是彻底的跨越长城,入主中原。在国力匮乏的情况下,面对鲜卑军大军压境,感觉自己天下无敌的冉闵拒绝了属下避实就虚的战略,决定和燕军决战。


应该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冉闵身上表现出的绝对是一种刚武雄浑的男儿血性。但就算冉闵是楚霸王转世,但终究也是肉身凡胎,终于被燕军所擒。


于是,冉闵一生最后一个精彩桥段上演了,在燕王慕容俊和他的对话中,慕容俊其实瞧不起这个石家的养子,高声斥责道:“汝奴仆下才,何得妄自称帝?”


冉闵不愧为一代英豪,虽然被捆成个粽子,但仍然冲天之豪气,声如铜钟:“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


慕容俊大怒,斩杀冉闵于遏陉山,这年冉闵三十岁不到。


冉闵被斩后大旱,蝗虫漫天,燕王俊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史书上列举冉闵与诸胡的战争,竟然没有一次冉闵不是处于劣势和被包围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而每次冉闵总是身先士卒,亲率处于劣势的军队左右拼杀,竟然可以十战九胜!单就取得的军事胜利而言,冉闵绝对稳居中国古代武将前列。


可惜的是,内耗李农,却使得汉族精英和他离心离德,身边缺乏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辅佐智囊,结果搞得自己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环境当中,而在一柱擎天的战斗中又养成刚愎自用的习性,败亡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冉闵被杀后,其子被鲜卑围城,吃光宫女。

十、一篇广为流传的《讨胡檄文》(现流行版)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绣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公元349年,冉闵屠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


《杀胡令》一下,数十万人头落地,直接导致羯族的消亡。这也使得冉闵被摊上“种族灭绝者”的骂名。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


虽然胡人又建立了不少国家,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胡人见识过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为寻常更好的办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这才开始促使了汉胡和睦共处。


读史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阅读8547
战神 历史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