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好消息!给学生减负,国家这次动真格了!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8



今天(3月16日)上午10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


近期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了解,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感觉孩子负担不减反增。请问陈部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孩子减负?


陈宝生: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可以说“减负”是一个热词,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


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


这里我要讲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


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负担。


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


我想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从哪些方面减?要从以下几方面减:


一是从学校减,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


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


二是校外减负。


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整顿治理的是这一块,这一块负担很大、很重,叫做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


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


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


我觉得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样使得我们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大家知道,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


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我们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从这五个方面减负,我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


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这个一定要割断。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要割断这个。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


二是综合治理,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在这个地方,我也呼吁一下,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


在这里我要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来源:新华网直播文字实录


“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人大代表关注小学生“推迟上学”


浙江省教育厅近日率先出台指导意见,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年段、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上学时间。这一人性化举措赢得了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的点赞,多位代表表示,“推迟上学”能够有效呵护小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是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这一举措的出台。张咏梅说,“推迟上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规定,家校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则显示,睡眠是浙江省学生发展指数中较低的指数之一。被调查的四年级学生中,只有54.1%的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及以上。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从学龄前过渡过来,睡眠不足将直接影响身体生长发育。”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代表告诉记者,椒江区已经将小学一二年级作为试点全面取消早读课。

现实中,也有部分家长因为上班时间早或者路程比较远,不得不提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学校将开辟绿色通道,家长仍可以按照原计划提前将孩子送到学校。”翁丽芬说。

“推迟上学”传递出的“减负”理念,相比于实际措施显得更为珍贵。翁丽芬说,学习理应是快乐的,学校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呼吁社会将一个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浙江,建德市范围内各小学实施推迟上学!

新学期伊始,我市小学生迎来了新福利,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据悉,我市大多数小学执行8:00到校的标准,但也允许学校个性化选择,有学校就把早上的上学时间推迟到了8:20。


政策早知道

根据相关文件通知,市教育局要求,各小学适当推迟学生到校时间,明确要求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一二年级上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其中包括晨会、早操及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社团活动、自修、作业整理等时间;学校不得组织集体早自修,寄宿制学校也不得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


反响怎么样

关于推迟到校时间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为此叫好,也有人表达担忧,因为有些家长上班时间较早,如果孩子到校时间推迟,反而给家长接送孩子造成不便。


据悉,对于该政策的推行,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接受,主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而我市一直走在教育试点前列,政策推行之前,我市各小学的上课时间即为8:30,部分学校8:25,而最迟到校时间为7:50—8:20不等。对于大部分学校、学生及家长来说,该政策的推行影响不大。


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市实验小学多年来一直倡导推迟上学,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在8:00后到校、8:30后开始上课。这个学期,该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全学段实行弹性上学时间,不仅规定一二年级到校时间由原来的8:00推迟到8:20,三至六年级学生也享受同样待遇,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和充裕的早餐时间。对部分推迟上学确有困难、需提前到校的学生,该校也安排了值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体育锻炼等。

明珠小学二年级学生小章表示,之前是7:50到校,现在推迟了10分钟,影响不大。他的母亲表示,新学期伊始,孩子还在适应阶段,多了10分钟,可以在家安心吃早餐,由于自己8:30上班,送完孩子刚好赶去单位,时间可以协调。而对于部分8:00上班的家长,只能委托家里老人送孩子。


教学质量怎么保证

针对网上个别家长担心的推迟入学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增加学生作业量,从而导致孩子晚睡的问题,校方表示,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堂作为学习的主战场外,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业都是以包括亲子阅读、跳绳、仰卧起坐等实践类为主,并没有书面作业。而三至六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确保学生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目前的考核体系也由原来的评分制,改为优秀、良好、合格、待评等级考核制,不再通过具体的分数来进行排名,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推行状况如何

据悉,我市目前共有30所小学,已经推行该项政策的有25所,部分学校由于校车接送原因,不能够完全实行。目前各学校过渡平稳,没有异常反馈情况,市教育局会进一步关注政策执行情况,在秋季学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调整。


对于确需早到的部分学生,学校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其适当提早到校,拒绝一刀切。设定学生到校的弹性时间区段,在弹性时间区段内,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到校时间,消除学生及家长顾虑。针对提前到校学生,以体育运动、自主阅读等活动形式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开放体育馆、运动场、图书馆、阅览室等,教师的工作时间及到校时间不变,安排值周老师,保障学生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全程有管护。


对于我市实施“推迟上学”

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您

欢喜还是忧愁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主编丨昍 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阅读9390
国家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