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一件事,也许你正这样做!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7

人民说:

孩子专注力的正常发展,来自于生活中对任何事情的专注,但在这些专注的过程中,父母们却常常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毁掉孩子的专注力也可能只因为这一件事。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嘘,别出声。

全文2830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经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控诉:

“我家孩子上课老走神,做小动作”

“孩子写作业特墨叽,写一会玩一会,铅笔橡皮都能玩出个花来” 

“每次考试都是粗心丢分,题都没读完,一拍脑门就把答案填上去了”

“总是静不下心来,一点小事就激动半天,外面风吹草动一下他就坐不住了”

……


其实,这些都是专注力不集中的问题。活生生的案例表明: 专注力被破坏,学习徒伤悲啊!


那孩子专注力到底是哪来的?


答案很简单:从每次专注的吃手、玩沙、看书、玩耍中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孩子专注力的正常发展,来自于生活中对任何事情的专注,但在这些专注的过程中,父母们却常常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毁掉孩子的专注力也可能只因为这一件事。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将为您解开这个令孩子“专注力”丧失的秘诀。


01


谁没这样“帮”过孩子?


那天,陪孩子去上创意课,内容是制作一副名为《秋天》的手指画。


老师先做示范:给几张纸条画上树皮一样的花纹,用不干胶把画好的“树干”粘在已经涂抹了颜色的背景板上,再用手指蘸上红黄相间的颜料,在“树干”周围点缀些“落叶”……


示范完毕,手工材料发到小朋友手中。在场6位小朋友都是3岁左右,由妈妈陪同。


拿到材料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动起手来,有的研究画笔,有的拿着纸条挥舞,有的专注于撕不干胶……


我看着喆同学笨拙地画“树干”,那些纸条被画得乱七八糟,坐在他旁边,有一股想要帮他的冲动在我体内升腾。


妈妈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你这样画不行,得这样画……”“你看,树干要斜过来一点,这样才好看……”“你别用手掌啊,要用手指,少蘸点颜料,像妈妈这样点点点……”


举目四顾,妈妈们已纷纷上阵,小朋友被指挥着,有的拿着材料不知所措,有的呆呆看妈妈操作。有个小男生索性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急得妈妈喊起来:“你过来自己做啊,是你在上课还是我在上课?”


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妈妈的心思都一样——我们爱得很着急,急孩子没用“正确方法”做事,急孩子慢吞吞完不成目标,急得忍不住要在他们旁边指点,恨不得替他们成长。


我们给孩子的关注与陪伴越多,孩子独处的时间就越少。然而,独处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机会,孩子需要在独处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面对自我。能独处才会专注,我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不曾想,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孩子的成长。


02



打扰让孩子失去了什么?


被打扰的孩子不专注 


喆同学一岁多时,有次在地板上专心搭积木,把积木堆起来又哗地推倒,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很专注,推的时候很兴奋。这时,爷爷凑过去了:“在干什么呢?不要总是推倒,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爷爷边说边拿起一块积木,喆同学却不买账,跺脚大叫:“不,我不要!” 


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来无趣的事,请不要随意参与,这可是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被打扰的孩子不独立 


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用积木盖房子,摆摆这边,摆摆那边,不知该怎么摆才好,就坐在那里想。他妈妈在旁边提醒:“摆上边,把房子摆高一点,用红色的摆更漂亮……” 


如果孩子能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请不要过多干预。我们帮忙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也越强。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也许更棒。 


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好奇心 


在动物园的猴山,一个小男孩在看猴子。爸爸催促道:“走了走了,还要看熊猫呢,好多动物,再不走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嗑瓜子呢,猴子的手指跟我们的一样!” 


每个孩子都具备专注的品质,尤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专注观察时,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发现的乐趣、探索的乐趣。 


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创造力 


去看一位朋友,她边跟我聊天边做家务,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在游戏垫上玩耍,试图拿旁边书架上的一本书,却够不着。小家伙环顾四周,把自己的小椅子推过来,慢慢爬上去,把书拿了下来。朋友早就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却没出声,只是迅速靠过去,以便发生意外能够保护孩子。 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是最可贵的学习能力。


对孩子来说,什么时候最可能产生问题?当然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想拿放在高处的玩具却够不着,想拿零食却打不开盖子……如果身边有大人挺身相助,就不再需要孩子去思考,而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孩子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自己想办法”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


03




怎样的陪伴最能保护孩子的天赋?


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类大脑是通过“感受”来学习的,每一次感受,都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画面,新的画面与之前储存的画面不断进行比较,整合出另一副全新的画面,脑细胞在这种比较与扩展中变得越来越活跃。这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模式,需要两个条件才能达成:一是自身经历产生真实感受;二是在一次次重复中逐渐完成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孩子最需要的,是有独立空间去感受和接触事物。


让我们学会给孩子真实感受的机会;给孩子重复探索的机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陪伴方式——我在你身边,却不打扰你。


“请不要打扰”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不合时宜的关心就是打扰。很多妈妈都说孩子不专心、坐不住,恰恰是因为孩子受到的关注太多了。大人已不满足于能看见孩子,还不断通过语言和行动进行关心和管束,最终演变为干预和控制,结果就是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甚至扭曲。


当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若没人打扰他,这种专注就会逐渐变成他自身具备的品质,而如果总是被打扰,他的专注力就会慢慢丧失。


每个孩子都自带天赋而来,与其想方设法激发,不如先好好保护。


当孩子独自玩耍、自得其乐时,哪怕你觉得他做的事很无聊,也请保持尊重,默默旁观;


当孩子研究碗里的食物,弄得餐桌和地板一片狼藉时,哪怕你洁癖发作几近抓狂,也请深呼吸,别让责备打断他的探索;


当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来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时,哪怕你再心急火燎,也请耐心等候,别用你的热心帮助阻止他的尝试。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嘘,别出声。


主编丨昍 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阅读8864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