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上好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16

2月23日是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一套全新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补充读本发放到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供教师教学参考使用。当天,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公安局共同启动“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推出覆盖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补充读本,并首次推出电视公开课,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巧。这是上海教育、公安部门联手为本市中小幼学生送来的新学期“安全大礼包”。

读本抢先看


针对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公安局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精心组织各专业警种、教育专家和语言文字专家,编撰了6册全新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补充读本。


其中,《幼儿公共安全小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文字配上生动形象的卡通图画,帮助教师向学龄前儿童传授如何防拐防骗、遇到危险如何求助、遇到火灾如何应对等安全常识。



针对近阶段大、中、小学生群体公共安全防范常见多发问题,专家组围绕“抵制不良校园贷”“交通出行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编写“典型案例”和“防范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防范意识。



开学第一课


2月23日18时,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公安局联合录制拍摄的电视公开课“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首播,并通过新闻媒体、政务新媒体、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等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滚动宣传。公开课由三位专业的公安民警担任“授课老师”,邀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家长和学校老师共同参与。


时长60分钟的节目设有现场演示、情景示范、现场问答和场外互动等生动有趣的环节,从治安防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三个方面,传授“公共场所如何防止孩子走失”“如何正确报警”“怎样避免道路上的安全隐患”“遇到火灾怎样沉着冷静地应对”等安全知识和实用技能。市教委要求各中小学通知学生及家长收看“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并做好节目拷贝和播放工作,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覆盖面和实效性。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安全第一课”活动,培育全社会共同参与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意识,让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能够及时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不断提高应急自救的能力。


据悉,自2014学年起,上海市教委决定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全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周。上海市教委要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结合“安全第一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周”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自2016年起,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全力推进情景式、体验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目前已建成11个区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及528间学校安全教育体验教室。主办方还将定期组织公安民警走进学校,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





特别关注

上海市加快建设市、区二级“学校安全中心”


从上海市教委获悉,通过三年的筹备与建设,上海市学校安全中心系统架构基本搭建,截至目前,市级学校安全管理中心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长宁、虹口、浦东等部分区级学校安全中心建设完成,并实现与市级学校安全中心的对接、互通。从新学期开始,将探索发挥学校安全中心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规范管理、监督检查、视频会议等功能。

为确保本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015年以来,上海市教委根据《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要求,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动建立二级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学校安全中心建设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级学校安全中心建设任务已完成。

第二阶段,2018至2019年,将着力推进区级“学校安全中心”建设,并与市学校安全管理中心实现对接和互通。

第三阶段,到2020年,建成市、区二级“学校安全中心”管理体系,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以及安全管理平台三大信息系统,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防范、监管和治理水平。

届时,视频监控系统将对中小学幼儿园重点部位的监控视频进行集成,并对上下学高峰期的校门口、校车运行、备餐期间的食堂、运动时间的操场和主要通道进行巡检;

应急指挥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组织市教委、区教育局和学校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协调;

安全管理平台将成为促进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校园安全、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主编丨昍 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阅读8640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