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甘露醇”是把双刃剑,这些千万要注意!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3-13

来源:医学之声 作者:ivy(阳光)

   

掌握好甘露醇这把“双刃剑”,在临床上的使用似乎司空见惯。



甘露醇在临床上的使用似乎司空见惯。脑水肿患者用于降低颅内压;青光眼患者用于降低眼内压;肾功能衰竭引起少尿患者用于渗透性利尿;肠镜检查患者用于术前肠道准备;前列腺电切术前可用于术中冲洗剂等等。


一、甘露醇用法


甘露醇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用法用量:(1) 用于利尿,成人为按体重 1~2 g/kg,一般用 20% 溶液 250m1 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30~50m1。(2)用于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 0.25~2 g/kg,30~60 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 0.5 g/kg。严密随访肾功能。

  

二、甘露醇并发症


甘露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众多,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基于被忽略的药理性质以及临床上的规范使用,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

   

⑴ 可使脑水肿加重


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

   

⑵ 可使颅内压升高明显


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 颅内再出血加重


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临床上,甘露醇的常见的应用误区:⑴只要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点,并认为越快越好;(2)甘露醇用时过长;(3)使用甘露醇脱水时,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过度脱水;(3)甘露醇含糖量高,静脉滴注可致血糖升高。

  

三、甘露醇使用原则


甘露醇误用以及过度使用所致的并发症增加以及疾病病情的加重历历在目,因此,我们需更好的掌握好其应用原则,避免双刃剑所带来的伤害。


(1)个体化精准使用:根据病人以及病情情况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除非有脑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者,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或小灶脑梗死可暂不用脱水剂。


(4)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其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5)甘露醇以10ml/min~15ml/min输入速度为宜,适量调整。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以致头痛、视力模糊,同时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6)甘露醇是一种结晶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7%~72%,在人体内代谢与体内胰岛素无关,物而不致龋齿,因此,临床应用不会导致血糖增高,且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以及防龋齿的甜味剂。

   

掌握好甘露醇这把“双刃剑”,我们才能运筹帷幄,战而不败!


- END -


/ 相关阅读 /

·总结 | 临床甘露醇应用常见问题,千万别大意!


/ 推荐阅读 

·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120@126.com有偿投稿详情点击☞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nancysis

阅读8820
双刃剑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