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夜读】中国式溺爱,越爱越心疼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3-2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夜读与你一起砥砺前行!

21君: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来源丨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者丨钱志亮

本文已获授权。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玘玥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人人都想孩子生活幸福,无忧无虑,然而过度的爱变成溺爱,很可能会“坑”孩子一生。



特殊待遇



所谓的特殊待遇,是指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处处受到特殊照顾。


特殊待遇享受多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觉得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是欠他的,自私冷漠不自知。


过年拜访朋友,一进门就看见朋友读初中的孩子玩游戏,到了饭点,爷爷奶奶喊孩子吃饭,无论怎么催,孩子头也不回:"不饿,不吃!”


晚饭过后没多久,孩子又从房间里出来喊饿,老人家仿佛习以为常,一边说“这会终于知道饿了”,一边又进了厨房给孩子开起了小灶。


然而老人这么疼孩子,孩子并不领情。


当奶奶将做好的饭菜捧到孩子面前,孩子一脸不高兴:“我都说了,我不喜欢吃葱,你们偏放这么多!“


特殊待遇的孩子,从来不懂事情的难得。



当面袒护



曾经有人总结出中国人著名的四大宽容定律:“人都死了”、“来都来了”、“大过年的”,第四个就是不少人反感的“孩子还小”。


很多父母喜欢用这句话纵容孩子的所作所为,推脱对孩子的管教无方。


前段时间去看电影时,看到几个孩子不停踢椅子摇座位,甚至跑来跑去,忍不住轻声提醒旁边的妈妈,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他还小,不懂事,别和孩子计较。”


熊孩子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袒护熊孩子的父母。


父母不让别人指责孩子做错了,自己也不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孩子就无法分辨是非。


犯了错,意识不到,也不用付出代价,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


“他还是孩子”,不是孩子逃避错误和责任的借口,反而,正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父母的默许和不以为然,很可能成了变相的鼓励。



轻易满足



中国的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有些家庭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不惜一切要给孩子办到。


中国的小孩也很懂父母,每次想要什么,他们都能想到办法得到。有的孩子发脾气、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谈条件,反正有的是方法让父母妥协。


“让我再玩一个小时手机吧!”

“我就是要买这个玩具!”

“为什么这个月零花钱这么少!”


满足孩子要有度。新闻里经常出现一些为了买手机、买电脑和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警示。


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要有选择性地去满足,那些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


中国有句古话叫“惯子如杀子”,父母越轻易满足孩子,孩子越容易没出息。



过度包办



很多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我们总是能在放学路上,看到不少孩子书包都是大人帮着背,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在家里衣食住行,都由妈妈一个人承包,从来不用孩子插手,怕孩子累、怕孩子做不好。


很多十多岁的孩子不会收拾屋子,不会整理床铺。我认识一些孩子,寄宿在学校,不会洗衣服,袜子都是备着六、七双,周末就把脏衣服打包带回家。


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最后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


孩子每长大一点,做父母的就应该放手一点。



越溺爱,越心寒



过度溺爱的结果就是,孩子既依赖又怨恨父母。


在家中,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但出了家门,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挫败感就产生了。


所以很多孩子怨恨父母的溺爱包办,想要独立,但却又无法脱离父母独自生活。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现代生活很复杂,从不会对哪个孩子心慈手软。


即使父母有知识、有远见、有策略,也无法保证可以溺爱、袒护孩子一辈子。给孩子独立的意志和自主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否则,溺爱孩子,只会越爱越心寒,越爱越成了伤害。


作者 /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编辑 / 阿黛酱

主播 / 玘玥

配图来源/ 《阳光小美女》《巴黎淘气帮》



本期主播 简介

玘玥

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时像是听到心跳,生命不息,跳动不止,永恒的鲜活着。愿我们都像那不住的心跳,不问过去,不惑未来,奋勇前行。微博:@玘玥出生在七月


21君

小伙伴们,你认为对待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你见到的好的教育和坏的教育的差别主要在于哪里?


阅读9366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