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曾经被毙的敏感国片越想越期待

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3-21

说大片,它是今年最大之一。


说神秘,它也最神秘。


——金马影后&最佳导演陈冲执导的新片《英格力士》


今年二月柏林电影节,它已经露过脸


《Screen》场刊上,曝光了首张国际版海报。



看这中山装塑像,红色English字体,外加红领巾……


你能解读出如下故事:


在一个过去的年代,围绕英文成长的,孩子。


随后曝光了一部分卡司:


王志文、 袁泉、霍思燕、王传君 、苏比努尔·艾尼瓦尔。


虽然没预告、剧照、剧情简介……但很多人已有耳闻,它改编自作家王刚的同名小说。


这可不是那个《鉴宝》的主持人、演员王刚……


此王刚,比彼王刚年轻10岁,他经历过几个带着烙印的年代,这部《英格力士》就和其中一个紧密相关。


他还是冯小刚曾经紧密合作的编剧,出品有《甲方乙方》《天下无贼》。


而这部同名小说,属于他酝酿八年的重磅作品,提名茅盾文学奖。



因为原著够重,导演够大牌,卡司又众多……于是网友早就盯上了这部片 @豆瓣网友Menmin


又想看,又期待,又害怕。



好吧,请记住Sir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晚上,又无私地献给你了。


昨晚花了5小时,Sir啃完了原著。


结论?


好看。有时代伤痕、有青春残酷,还有羞羞的画面感……


今晚,Sir就给你全方位揭秘一下——


这个名字不土不洋的《英格力士》,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一个被毙的本子。


作者王刚,1958年出生在新疆石河子。


右二


父母是被遣往边疆、支援祖国建设的知青一代。


这也让原著有了一些自传气质——他从一个小男孩“刘爱”的视角,讲述了一群知识分子的命运。


有人估计要问,刘爱这个名,难不成是“留下来,爱上了”?


有爱,但也不仅是爱——还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成长。


知青的生活,你或多或少听说过。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被这句话感召的无数青年,纷纷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生活,建设国家,接受教育……


那个时代,English基本是无用的。


而“英格力士”的出现,是其中一个知青带来的——


刘爱的英文老师,上海知青王亚平。


现在这年头,英文老师当然不稀奇。


但在当时闭塞的边疆,一个除了国语,只有俄语和维语的地方,英文老师简直是罕物。


而王亚平从不离手的英文字典,更在少年刘爱的心里,大放光芒。


这光芒,Sir想,可能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少年眼里的莫妮卡·贝鲁奇差不多。


《西西里》剧照


不,也许更大。


因为光芒中不仅有爱情,有青春懵懂,还有一扇窗——


在一个闭塞世界里,为少年的小小理想打开的一扇窗。


其实不止少年。


那个年代的人,都无比渴望一扇窗。


刘爱父母身为高级建筑工程师,却无用武之地。很想设计宏伟建筑的父亲,被安排去画领袖画像;


很想平反的国民党将军(刘爱班上女同学的父亲),怎么交代也洗不白自己,最终上吊自杀;


苦恋中的英文老师,为了保住体面的教职工作,被禁止追求一位美丽的维族姑娘;


很想过平凡生活的维族姑娘,却经常被本地最有权势的范主任上门欺辱,不敢反抗;


主人公刘爱,很想学好英语,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外交官……


其他人都没有找到窗。


但少年刘爱的窗,确实因为English,张开了一条小缝。


他学会了用英文唱国际歌,也偷偷学会了用英文唱《月亮河》(老师偷偷教他的)……


当一个人的人生没有窗,会怎样?


当然是悲剧。


悲剧因交错而放大,悲剧人物又造成了其他人的悲剧……


而刘爱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成长中终于读懂了父辈的禁忌,时代的禁忌。


这样一个自带禁忌的故事,想影视化,当然悬。


冯小刚最先看上它,改编难度大,退而求其次选了《芳华》。


之后是陆川,剧本改了四版都被毙,只好放弃。


直到《英格力士》遇到了一个,偏偏难舍那个禁忌年代的导演。


陈冲


二,一位拍过禁片的导演。


海报看,其实已经有陈冲的原始风格。


她的处女作,就是同为文革题材的《天浴》


从红丝巾到红领巾,都是沉重上的一抹轻。



《天浴》也是支边知青的故事——


15岁的成都姑娘秀秀(李小璐 饰),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戴着大红花,在欢快的喇叭声中去了祖国大西南,西藏。


严歌苓原著中这么描述秀秀: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不凑合不打折不便宜不糟糕的好姑娘。


片中的秀秀,原本正是这样一个好姑娘。


两只麻花辫,看人怯生生,一笑两酒窝……又水灵,又听话。


组织让她打奶粉,她便是奶粉场最拼的小将。


组织安排她学牧马,瘦弱的她也义无反顾去了更偏远的藏地。



其实她很想念成都。


总跟牧民老金聊人民公园的菊花展、小吃店门口的排长龙、爸爸做衣的花布……


可六个月过去,组织上没按约定,接她回场部。


第181天,没人来。


第182天,没人来。


第183天……渐渐地,秀秀成了一个总在等待的姑娘。



她没等来组织,却等来了一个个拍胸脯打保票、把她往帐篷里引的……


坏男人。


走,咱们进帐篷参观参观?


《天浴》是一部敏感电影,不仅因为时代背景,还因为戏份。


有几场大尺度裸露戏,演员至今谈“裸”色变。



真正叫Sir“色变”的,是陈冲对几场床戏的反复处理:


一开始,各种眉目传情的特写,有呻吟有娇羞;


后来,油腻中年男的脸部特写,秀秀死不出声,中年男粗声低喘;


再后来,男人女人面部模糊不清,空气里充满了粘稠的气氛和乱舞的肢体……


情欲片→ 强暴片 → 恐怖片。


陈冲应该很喜欢反复


也许她觉得,这种反复性,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的恐怖因素。


情节在反复,情绪却在递进,到最后,你一定看得汗毛倒竖。


有三场床戏,陈冲三次将镜头对准了帐篷外的小坡。


一开始上面停着牛车、后来是摩托,再后来是拖拉机……


真是细缝里生寒意:


一辆车,就是一个男人。


一辆车,就是一次秀秀对回家的渴望。



而小说《英格力士》中,一样有情欲戏的悲剧。


刘爱的妈妈,几次和校长偷情。


第一次,情欲是工具。


刘爸爸要被校长扣上“反革命”帽子,刘妈妈深夜抹着泪出了门。


后来的几次,情欲是一种高压下的释放。


刘爱跟踪了妈妈——她穿了一双红色高跟鞋。


母亲还没有敲门,那门就开了。


……母亲说:这鞋好看吗?校长不说话。母亲说:你那么着急干什么?我就是因为要找这双高跟鞋,才这么长时间。然后,没有人再说话了……


小说里写道,“母亲在那个秋天,享受着春天里的东西,父亲出远门的那些日子,她没有被摧残,她只是在享受。”


后来我们会知道,他母亲和校长也是清华老同学,有过旧情。校长还为她写了整整一本日记,在临终前留给了他母亲。


在少年眼里,很多成年人,都在做着“不要脸”的事(揭发、偷情、背叛、表里不一……)


刘爱的妈妈,骂“作风不好”的英文老师不要脸。刘爱顶撞说:“谁不要脸?我看你才不要脸。”


很多人又因为“要脸”,制造出一场场别人的悲剧、自己的悲剧。


这些悲剧组合起来,就是浩劫。


虽然拍摄年代不同,但从《天浴》身上,我们大致可以想象《英格力士》的拍摄难度。


《天浴》是非法拍摄、非法参展,陈冲本人还被禁三年,不准拍戏……


可你看几乎20年后,陈冲又选了一部类似的。


她为什么对这种题材如此上瘾?


三,一个不得不拍的理由。


《英格力士》的男主之二,是英文老师王亚军。


一开始,边疆的沙尘没改变他什么。


他有着高贵的走姿,挺着胸,走到哪里,就把雪花膏的香气带到哪里,呼吸里甚至有原野上的薄荷的凉爽。在我们的想象中,英语只能从这样的男人身上发出。


渐渐地,他被打击,被轮流揭发是“流氓分子”:


王亚军看看我。我也看看他,手里拿着校长亲自写好的稿子。


渐渐地,他的脸上出现了微笑,他示意我开始念,那时,所有的光线似乎都打在了他的身上,王亚军像是太阳一样地立在了台中央,好像他的身上能发出光芒。


渐渐地,他又被打倒,最终因流氓罪被判十年。


陈冲的外公,也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张昌绍,中国著名药理学家。


1967年文革刚开始,不堪折辱的外公就自杀了,那年陈冲6岁。


2016年,她参加寻根节目《客从何处来》,谈到外公之死,她聊起年少时的想不通


他有姥姥啊,有你们啊,还有第三代啊。



慢慢地她明白了,曾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参加学生运动、做地下联络员……跟黑暗斗争了半辈子的外公,不可能在一个黑白不分的年代活下来。


无论是王亚军还是陈冲外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理想主义知识分子。


《英格力士》海报上写的这段“标语”,其实来自罗曼·罗兰。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这句名言还有下半句: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我是Sir已好久不读小说内心感慨的分割线


因为忙,时间都被电影占据,Sir已经挺久没看小说了。


直到昨晚读完《英格力士》,Sir才想起做毒舌前,本人也是二十多年的小说迷。


比起当年很多啃实用书的同学,Sir曾单纯地以为,小说就是无用之书。喜欢看小说、电影的自己,是个贪玩的人。


但今天Sir很想纠正一下:


小说和电影一样,不是无用之物。


它们都能让你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与真相,看见之中的悲剧,之中的禁忌,却依然热爱它。


而且它们给你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


比如Sir小学时,和很多人一样爱啃金庸,后来你以为就忘了吗?


不。多年以后Sir发现,金庸还在那里。因为有时一些悲天悯人的文字心声,一定来自他。


当张无忌为了明教教众,接了灭绝师太的三掌;


当书呆子段誉面对霸道的鸠摩智,兀自强作英雄;


当令狐冲拒绝了任我行的入教邀请,独自走下华山……


傻吗?


是。当一个人决定单独面对世俗的错误,的确显得挺傻。


但Sir于这种傻中,偏偏体会到一种成长的魔力。


读小说获得的成长,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Sir有一个写公号的老友,在这一点上,实在称得上臭味相投。


他号称专门解读金庸小说,却让无数从不看金庸的人也喜欢上了。


虽然他好像无所事事,整天翻弄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旧书陈典……


但Sir知道他的心声。


也知道从他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更贴近一些,生活的本质和真相。


他叫六神磊磊。


梁子翁说,久仰大名,如雷贯……


胡一刀说,相请不如偶遇……


还等啥?不认识的,赶紧交个朋友!


Sir挑了三篇喜欢的,戳标题直接看:








更多文章,长按二维码马上关注六神磊磊读金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9212
举报0
关注Sir电影微信号:dushe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Sir电影

微信号:dushe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