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些“活化石”见证了黔东南清水江的500个春秋

作者:掌上黔东南 来源:掌上黔东南 公众号
分享到:

03-23


掌上黔东南

477万黔东南人的掌上信息服务

关注



拍摄/秋水长天

一纸穿越五百年的木商文化遗产--锦屏文书,见证清水江500年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据悉,目前已有6万余文书归档入库,完成修复整理5万余本,有效保护木商文化历史传承。



近日,记者来到锦屏县文书楼看到,工作人员对征集回来的文书进行矫正、扫描、裱糊、编号、入库等修复工作,文书入库之前,需经过一道道精细工序,确保文书完整性,这些收集来文书都比较陈旧,有的甚至破损严重,很容易破掉。通过工作人员后期修复,征集回来的文书得到有效保护。



据了解,这次征集回来的有家书、家谱等古老文书,将采集归纳分类好之后,分别一一归类封存文书库。目前,文书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在有序地进行。


从群众征集来的文书,也留有备份,作为他们历史记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更加有效保存文书。




锦屏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吴桦佛:“我们留存原件,将复印件返还给农户,他们自己保管,复印件比原件看得更清楚,更方便。如果复印件丢失了,我们随时可以再提供复印件给他们的。”





据统计,还有十万余册文书流失在群众中,文书楼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尽最大努力搜集在外文书,归档入库,为准备下一步计划申遗做后续工作。




锦屏县档案局局长吴厚炎:“锦屏文书已经进入了国家级的档案文书,下一步我们想继续加大这个工作力度,向世界亚太申报这个申遗工作,继续把我们这个锦屏文书的品牌推向世界。”



透过一页页泛黄破旧的锦屏文书,我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苗疆”契约社会,追溯清水江木商文明的历史长河。锦屏文书的保存,记载着全球重要混农林文化遗产中苗侗少数民族混农林活动历史,也是全世界农民混农林活动的活态记忆库,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组成一部分。




锦屏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以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文献表明,曾为明朝廷提供“皇木”的清水江中下游的苗村侗寨,早在明万历年间就开始了“挖山栽杉”的造林。为了林木的永续利用,民间在拟定契约文书时都明确了采伐与营林管护同时并举的权责关系,充分体现了“砍得越多,种得越多”的营林模式。




这些林契的权威性非常高,作为一种民间自治工具,它犹如现今法律法规。按当地人的说法,如违约,轻则罚银三五两,重则送官治罪,或罚黄金一二两。这种林业契约文书,促进了林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组合,保证了木材的生产与再生产。这些契约,就是解读黔东南山清水秀密码的“金钥匙”。


2010年3月,“锦屏文书”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锦屏文书”,是解读黔东南山清水秀密码的“金钥匙”。



锦屏县民间至今还保留着10万件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文书。为抢救和保护这些文书,锦屏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修建了“锦屏文书特藏馆”,开展锦屏文书征集、整理、裱糊、入库数字化、编辑出版图书等规范化建设保护工作,目前共征集到文书5万余件,为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着一卷卷“锦屏文书”,如同走进贵州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静静地倾听一座座苍山青岭的生命低语,慢慢地感悟绿色的意蕴。



锦屏台:杨显泽、吴玉富

编辑:杨光莉


责任编辑:吴铭莹

网络编辑:吴 


(转载请保留水印注明出处)

是一种肯定 | 分享是一种支持

掌上黔东南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

时政黔东南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


百姓零距离新闻热线:0855-8274966

掌上黔东南新闻热线:0855-8274919

黔东南交通广播热线:0855-8234898


阅读9084
东南 
举报0
关注掌上黔东南微信号:zsqdn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掌上黔东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掌上黔东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掌上黔东南

微信号:zsqdn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