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30年拍出来的走心片,我遗憾现在才看

作者:Sir电影 来源:Sir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4-01

身为爱拍照的女孩纸,你有没有过同感:


拍的美照,过几年再看总觉得土?


潮流变得太快了,婴儿肥消退了……要找,一堆原因。


总的原因是,时间过去了。


有没有不会过时的照片呢?


有。


就在今天表妹想说的片里。


片中的男主角,年轻人应该都会佩服、羡慕。


因为他用一件小事,留住了世上最难留住的——


《俺爹俺娘》



这个头发自然卷、四方脸、戴黑框眼镜的微胖界男子,叫焦波


别被好像土土的画面骗了。


豆瓣网友有一大半给了这作品五星,应该都是因为:


被猝不及防的画面,深深打动。


前几天Sir安利的《乡村里的中国》,就是焦波拍的。


这部《俺爹俺娘》更早(拍于15年前)


跟《乡村》不同的是,焦波是被拍者——导演韩蕾,用32分钟记录了焦波爱做的一件小事,拍照。


焦波的这些照片,都是在山东淄博老家拍的。不是那种逢年过节的合家福、偶然相聚的合影照,而是:


30年,12000多张照片!


干嘛拍这么多?


这事,要从焦波17岁说起。


焦波是在小山村长大的。那年女友来玩,带了台老式相机,于是焦波决定来张“全家福”。


他爹娘从没见过相机,不知道该怎么坐,怎么笑。


年轻人也进画仓促,女友还在润嘴唇,焦波笑得比哭还兴奋(表妹造句水平又涨了)


估计拍照的人手也生,一没时机,二没尺寸(焦波额头还出框),就按下了快门……


喏,这就是第一张全家福。



这时的焦波,还没意识到照片代表什么。


5年后父母金婚,他想给爹娘拍一张真正的结婚照纪念一下。


可这第一张婚照,又是这种一本正经端坐式。


说实话即使是这种,也胜过了不少影楼水平……


看得出,当时的焦波,仍没意识到照片能做什么。


一晃又是10年。


焦波成家了,孩子大了。


孩子开始对爷爷奶奶的乡下生活好奇,这一点终于点醒了焦波,他想:


为什么不从我这里开始,让孩子知道爸爸的爸爸妈妈什么样?爸爸妈妈老了又是什么样?



再往后,焦波的照片就好看了。


因为他的照片,有了故事。


故事里,有这样的爹——



过年,爹在冰天雪地拿着一串香蕉往家赶。


这张摄于1997年的照片,让焦波回忆起有关香蕉的一件家庭趣事:


焦波是五十年代生人,当他十几岁时香蕉还是稀罕物,到南方打工的邻居大哥带了几根回来给大家尝鲜。


第一次吃,都没经验。


焦波是带皮咬的……说苦。


爹不信,这么好的东西咋会苦?也带皮一口咬下去……嗯,真苦。


故事里,还有这样的娘——



还是这条村口的路,妈妈拿豆子换豆腐(如果是过年,妈妈就嫌贵,会自己磨豆腐)。


在焦波的记忆里,妈妈,都和好吃的东西有关。


她做的大包子,被儿子记了一辈子。



于是他拍的画面,也会下意识地“保存”这些美味。


一看,焦波就能听到妈妈在院子里筛玉米粒,那种节奏。



闻到妈妈烧玉米棒,那种柴火香。



看到窝窝头出炉时,那阵雾气……



(虽然没吃过地道农家菜,但表妹对此深有共鸣:过年在家怎么都不饿,一离家立马饿。)


故事里,还有这样的爹和娘——



1997年,焦波的爹娘80多岁了,还在坚持下地劳动。


这张照片,表妹猜焦波一定总拿给孩子看。因为他娘说的话是天然的教育,胜过了很多矫情鸡汤:


人活着不干活干什么?



久而久之,村里人都知道焦波爱拍父母。


有人说这是拍照,有人说这是艺术——“聂”影(沂蒙山区的方言念法)


但焦波知道,这是“上瘾”。


因为记录亲情,真是会上瘾的。


瘾头大了,焦波并不满足仅仅用黑白照片记录,他也玩视频。


除了拍妈妈做饭,他还拍老爹念诗。


一句句古诗词,也许爹当年念给他听过。


时光荏苒,他又念给自己的重孙女。



他还拍下了娘的90大寿。


那一天,娘穿着精致刺绣的红袄,爹突然有点“老不正经”,拽着娘的手,夸“又溜溜又勾勾”……



拍照时,“霸道”地一把搂住,被家人起哄……



哈哈,老爹你这一把操作666。


视频下记录的家人,总是生动、温暖、其乐融融。


但对焦波而言,视频还是比不上照片。


因为总有那么几张,会让人凝视着凝视着,就陷入沉思——


比如老两口这张,爱的私照。


其实那时爹在给发烧的娘试体温


比如焦波他娘,花丛中的“唯美特写”。


虽然娘说自己不好看,但焦波一定不同意


比如过年时儿女不回,老两口只能整理一下照片墙,就当团圆……



甚至似乎,照片还能留住灵魂——


照片拍得再多,焦波也是一个离乡的人。


这条离家的蜿蜒山路,不知道记录了多少次外出


每回离开家,娘都要送。


从前,是腿脚利索地送。



后来,是要人扶着的送。



总之,谁劝都不听,就要送。


有次焦波夜里赶着走,娘跟出来了。往前走的焦波见光越来越弱,想着娘应该回去了。


可他一回头……


娘举着手电,小脚颤颤巍巍地,还在后头一踮踮跟着。


娘想的不多,给儿子再多掌点光。


……


离家总是一件无奈的事。


走,舍不得。不走,难道还赖着?


焦波也无奈,只能徒劳地用照片记载着每一次。


表妹尤其喜欢这一张:



这是焦波的娘。


但也可以是,所有离乡的年轻人脑海中,妈妈的背影。


有句话我们都听过: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俺爹俺娘》看完,相信没人不羡慕焦波。


但……也就羡慕那么一下吧?


鸡汤听得多,也就感动那么一下吧?


出门在外的我们,总是感动多、拖延久、忘性大。


只有焦波做到了:


30年的回家短途,记录下父母的人生轨迹和故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腾讯视频有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


阅读8289
举报0
关注Sir电影微信号:dushe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Sir电影

微信号:dushe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