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推广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防雾霾“新宠”获今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作者: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3-28

今年的德国红点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尚未举行,却已有中国设计收到了主办方的获奖邮件。这一产品便是我们之前推荐过的空气净化产品 airx A8。“德国红点设计大赛”是世界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比赛之一,与德国“IF 奖”、美国“IDEA 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它的评选标准极为苛刻,一旦获奖便意味着产品获得了最具权威的“品质保证”和国际公认的创意设计。



对中国产品而言,红点奖的意义则更为深远。步入21世纪以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就面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无数人问计中国工业,最终的结论无一例外都是“少设计,缺创意”。“红点奖”的获得说明中国产品也能够拥有自的创意、设计和技术,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阔步迈向“中国创造”,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希望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


中国的空气污染和防霾举措


2015 年柴静的《穹顶之下》引爆了人们对中国空气质量的关注。PM2.5 指数爆表、大气污染引起中国每年 50 万人死亡、“人间天堂”杭州一年中有 200 余天重度雾霾,以及儿童成长环境等话题一一叩问着人们的心灵。上到政府、中到企业、下至民众,开启各式净化空气的举措:从政府来说,去年开始“煤改气”政策可说是大幅度提升了北京的空气质量;从企业来说则主要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而普通民众的防雾霾措施主要分两类:户外口罩和室内空气净化器。其中,关于空气净化器的选择令人颇感纠结。


纠结之处在于,大部分民众潜意识里更相信国外科技,认为国外品牌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国外的空气质量远高于中国,它们的家用净化器过滤重点基本都是花粉和宠物致敏物等大颗粒物质,因此它们的滤网大多很单薄,对于中国的 PM2.5 和甲醛污染几乎无招架之力。于是,一款针对中国环境设计的且性能过硬的空气净化器,成了国民翘首以盼的产品。


airx五年磨一剑


airx公司起步于2013年,秉承着“独创技术”的理念,致力于解决车内及室内空⽓污染问题。他们历时2年完成了“全国雾霾数据标定项目”,花费3年,进行空气净化器产品研发。此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的产品,是airx第三代升级版空气净化器airx A8。



大多数人认为“红点设计奖”的评选主要针对“外观设计”。这可能来源于公众对“设计”一词一贯的误解,认为它仅限于视觉审美的展现。其实不然,“红点奖”的评选涉及美观性、革新度、功能性、情感体验等多项指标。


以airx A8为例,从外观来说,A8采用了百搭的极简主义设计,正面只有很简洁的圆形显示屏和品牌logo。侧面的格栅体现功能感,没有任何花俏的装饰,盖板拆卸按键和整机的扣手位整合在了一起。另外,A8的滚轮也是隐形的,既方便移动也不影响美观。简洁实用,尽显高档。没有任何多余的添饰。



再来说说革新度和功能性,评判空气净化器“性能”的新国际标准是“3高1低”,即净化快、容尘量大、节能省电、噪音低。就中国的室内空气而言,最主要的污染源是两个:颗粒物质和散发周期超长的甲醛。airx A8的净化速度为800立方米/小时,这意味3分钟即可将15㎡的房间完全净化一遍。甲醛和颗粒物的容尘量均超过国家最高标准6-7倍。运行时,开最低档几乎听不见声音,绝不会打扰睡眠;开最高档声音类似电风扇运转,不打扰正常工作也不打扰瑜伽冥想。



从情感体验的角度说,A8的人性化设计也做得十分极致。首先,它可以通过APP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它时刻反馈室内空气质量的数据,甚至显示滤网的寿命。因为滤网是净化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它决定了过滤效果及后续使用成本,A8让滤网寿命可视化,让主人对家电的使用情况了如指掌。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APP远程调节风量。其次,让儿童远离电器是每个家长的心愿,A8设计了儿童锁和拆卸断电保护装置,避免宝宝们乱按控制键,可以说安全系数很高。最后,A8是很多睡眠质量较低、对光敏感人士的福音,因为它有夜间屏幕自动熄灭功能,保证睡眠期间没有任何光源。



好的产品,自然获得更多人的青睐;2017年,airx A8在双11天猫首发,当日成交量破5000万,一举取得天猫大风量空气净化器销量第一的成绩。


airx A8 所获得的成就不仅是品牌的成功,也是“中国创造”的成功。对制造业来说,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只有三者兼具,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本文出于传播商业资讯的目的而刊登,由原生营销中心企划制作,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

阅读9466
推广 中国 德国 
举报0
关注华尔街见闻微信号:wallstreet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华尔街见闻

微信号:wallstreet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