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亲手做女装,组团排话剧…当年他们在战俘营也很high

作者:英国那些事儿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公众号
分享到:

03-27

最近,英媒曝光了一组罕见的二战时期德国监狱里,英国战俘的照片。


1942年,在德国斯塔格383监狱里,关押4000多名英国战俘。

相比于其他监狱通常关押了50000多人,383监狱的人算是非常少了。

人少了以后,供给相对就充足一些,战俘们的待遇也都还不错。

战争迟迟不结束,战俘营里战俘和监管的德国人都觉得有点无聊。

为了打发时间,战俘里一个叫做Sam Brearley的英国人提议——

不如大家一起排练话剧吧!


Sam Brearly在战前是一名英国话剧演员,在话剧方面有一些专业知识。

在他的说动下,不仅战俘们纷纷想要踊跃参与,连看守战俘的德军们也有点小心动。

于是,英国战俘们申请把原来的一个小谷物仓,改装搭建成一个斜顶话剧院,并将它命名为Ofladium。

Ofladium里不仅有战俘们自己搭建的室内阳台,还有作为布景的双扇木门。

所有的道具和摆设,都非常的用心。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提高演出水准,

战俘营里的男士们收集了上百块手帕,把它们缝在一起,制作成女士的长裙。

又从德军提供的医药箱里,找材料,制作成女士的绑带之类的装饰物件。

同时,他们会选出战俘里一些适合女性装扮的人,

穿上他们自制的女子长裙、戴上帽子、化好妆,反串出演戏剧里的各种女性角色。

可以说,这群战俘们对于演出的认真程度,不输伦敦西区正儿八经的专业剧团。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因为拍得太好,被戏称为Don ‘Pinky’ Smith(唐·粉红色·史密斯),

最后被当做海报挂在战俘营的墙上。

在剧本选择方面,战俘们也丝毫不含糊,尽量地丰富和多元。

不仅有一些英语剧目,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不可儿戏》

甚至还有日本传统剧目。

从照片来看,战俘们制作的剧目,完全是专业水准级别的。

场景的摆设充实且合理,服装和化妆都一丝不苟,表演者的一颦一笑、眼神动作都像是专业的话剧演员。

更让人惊讶的是,为了展现出更好的戏剧效果,

战俘们还自己组建了一只管弦乐交响乐队,有萨克斯风演奏者、小号手、大号手和吉他手。

他们的演出也是非常受欢迎。

不仅是战俘们自己会观看,负责看管监狱的德军工作人员和长官们也会来看戏。

在德军许可支持下,他们还自己设计和印刷了每次剧目的海报:

以及每次表演的演职员名单:

 

这些照片,向人们展示了不同于以往的战俘营生活情况。

在枯燥、漫长且焦虑的战俘生活中,

话剧给了战俘们一个可以奋斗的目标,帮助他们保持精神上的稳定和积极。

例如下图的这位在《不可儿戏》中扮演女性的英国战俘Cockcroft,

戏剧外他其实也是个普通的英国士兵,被俘后来到了383监狱。

在监狱里,他和同胞们一起排练话剧。

相对宽松的监狱氛围,使得他有机会给父亲写信,并且自己制作了贺卡:

信上说,他马上就要22岁生日了,希望下一个生日能回到家里度过。

大家一起专注在戏剧艺术上,

暂时忘却了关于战争的各种无可奈何,和对死亡的恐惧,

让人们对明天仍然怀有希望。

对于斯塔格383监狱的英国士兵们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544783/Amazing-pictures-British-prisoners-war-donned-drag-plays-WWII.html

https://www.allstalags.com/stalag-383.html

-------------------------------------

姜奶妈:放大缩小放大缩小确认了好几遍 好像都是女装大佬


一个在野设计师的日常:就当时的海报设计水平基本超过了现在某宝上99%的店铺……


扎针狂魔吕护士:拼命用华丽的话剧舞台生活弥补自己精神世界的苍凉与孤单。


疯帽子心里的爱丽丝:我反而觉得这是在逆境中也认真生活的表现,也许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填补空虚,但是我相信后来他们是真的爱上了这项活动。


颖剑斋:非常好的电影题材,最后情节设计成二战结束前夕,已和战俘成为好朋友的德军接到杀死所有战俘的命令,是杀呢还是放呢……


张瑞琪__r7:“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兲譱童憥:粉色裙那张堪称完美,比现在的复古照丝毫不差甚至还更精致,那样的环境中还能制造出如此品质的服装和造型,由衷的敬佩和仰慕

-------------------------------------


阅读9224
话剧 
举报0
关注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号:hereinu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hereinu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