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媒体边界在消失,因为大家都对视频内容越来越重视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4-03

文丨广告销售老鸟媒体上校授权传媒圈首发


2017年短视频业蓬勃发展,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2018年。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短视频综合平台活跃用户规模达到4.035亿人。短视频占据了大量碎片时间,符合了时下用户的消费习惯,其内容产业链不断升级。


短视频的发展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密不可分,而传统广电在这一波短视频大战中似乎又再次缺席了。殊不知短视频的火爆,不止是内容展现形式的变革,更是多传统广电现有播出形态的一种颠覆。 


一、消失的媒体边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融媒体?按照百度上的解释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但实际上,所谓的融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跨媒体,跨越媒体单位的界限,跨越传播媒介的边界,甚至跨越传播形态的边界。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媒体的边界正在逐渐消失,各种媒体呈现了日趋融合的状态。


纸媒忽然做起了视频,人民日报的短视频做的风生水起;广播做起了APP,传统的电视节目突然转身一变成为网络内容,比如说芒果TV。大家原本泾渭分明的媒体分工逐渐变得模糊。虽然媒体的边界在消失,但是却呈现出一个共同点:对视频内容越来越重视。 


二、直播内容点播化趋势


以前的视频内容大多数都是在电视上播放的,但是最近几年,电视上直播内容点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所谓的直播内容点播化,就是打破传统的电视节目线性传播,完成从电视节目到视频内容的一个转变。


以IPTV为例,一月份华中某省联通平台的数据显示,观看直播频道(直播频道就是我们常说的各个台实时播出的节目)的仅占所有用户的58.76%,在线用户有61.84%进行了点播收视,比直播用户比例高出3.08个百分点。



这其实不是个例,其相邻省份IPTV也出现了类似的收视趋势:IPTV1月电信平台共有使用用户数 321.06 万,点播的收视次数达到69.58%,而直播只有20.38%。观众们收看的很大一部分点播内容,就是在电视台上播出过的电视剧和综艺。  


三、用户收视方式转变


与直播内容点播化趋势一致的是,那就是用户收视方式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反映在电视收视上则直接表现出收视率下滑。以今年的春晚为例,央视狗年春晚的收视率为7.32,与2017年鸡年春晚的7.65略有下滑,卫视春晚收视破1的仅有4家,而去年破1的则有6家。


种种迹象表明,在所有媒体设想的最适合打开电视机的场景中,观众并没有像我们预先的那样打开了电视机,那么他们在干嘛呢,大家回想下日常打开手机的频次,或许就明白了。


根据《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已有超四成用户不再接触传统媒体。此外,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视频消费向移动端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95%的视频用户会使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 


四、短视频的兴起


短视频的兴起与用户的收看习惯改变密不可分的,当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移动端所吸引,那么短视频的火爆也就不足为奇。


根据《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处于短视频顶端的快手日活已经接近一个亿,异军突起的抖音也达到了1740万的日活用户。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我们也频频被短视频刷屏。



央视网在微视频创作方面素有传承,曾推出多个现象级产品。本次两会围绕两会日程策划的“1分钟系列”时政动漫微视频,生动展示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人民情怀和领袖风采,单条新闻阅读量最高达100000+。 


五、常见的短视频形态


我们可以对现在火爆的短视频进行简单的分类: 


1.政宣类的短视频,我们刚才所说的人民日报推出的《中国一分钟》、以及央视网的《新时代,去奋斗》等,这些短视频制作精良,通常都是用极简的文案配上优美的画面,再加上煽情的音乐来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这类视频的制作成本较高,一般都是需要精心策划完成。 


2.第二类短视频是以快手和抖音上的用户自发上传的内容,用户门槛较低,快手坚持的一条主线就是“专注普通人的生活,给普通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主打的slogan就是记录生活记录你。抖音视频则的slogan“好玩的人都在抖音短视频”转到了记录美好生活。表明两款短视频目前的运营理念都日趋相同,即追寻最大化的用户。 


3.第三类短视频其实就是电视台自己生产的新闻拆条。这些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会以拆条的形式出现在各类网站或APP上,往往点击量惊人。尤其是突发事件、奇闻异事、以及情感纠葛类的新闻报道很受新媒体的青睐。 


4.第四类短视频是以二更为代表的偏记录性质的人文短片,二更的内容十分关注"社会与人文",每期都通过一个人物的视角,来表现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演进。可以说是一种关乎时代的情怀。所以二更更像一个媒体,通过媒体的人文调性吸引同类观众,然后嫁接商业化的内容。不过看多了也觉得二更的视频套路化严重,但是正是这种套路化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视频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形成了更杭州,更上海,更北京”、“更成都”、“更天津等城市频道。 


5.第五类是以一条为代表的主打生活类的短视频,一条的内容关注"物质的美学",具体包括生活、潮流、文艺等,花样繁多的种类统一于“品位”“小资”的整体调性之中,通过深入的挖掘和细腻的表现力给用户带来美的艺术享受,这应该和他的创始人调性有关,他们的创始人徐沪生曾经创作个《上海一周》和《外滩画报》,现在的一条很像当初内容的视频化,每期都介绍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一种器物,然后通过商业植入或电商变现。 


六、短视频对传统广电新媒体产业布局的意义


在上述的短视频分类中,其中很多的形态传统电视台已经开始在做了,而且很多短视频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种短视频往往是以个体栏目为单位,缺少一个统一发布的平台。


事实上现在的广电大多数都已经在开始布局自己的新媒体产业,这些新媒体产业包括IPTV、APP、网站、手机电视等,如果将传统电视台和自身的新媒体布局统一整合起来,或许可以产生更好的政治和经济效益。



那么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合作形式是什么样的呢,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直接平移,就是我上文所说的直播内容点播化,将电视台已经播出的内容再次移植到新媒体平台上,但是每种平台都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简单的搬移肯定不是最优的方案。


另外一种是根据新媒体特性为其打造适应平台受众的节目,例如芒果TV的《明星大侦探》、《妈妈是超人》等。当然芒果TV还有一部分是将由于政策原因调整迁移到平台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变形记》等;目前有些广电已经开始尝试,但是爆款还没有出现,而且投入代价也较大,比较考验勇气。


第三种是配合传统广电“广电+”的布局,视频服务产业发展。以广电+教育为例,传统电视的视频内容制作偏向宏大叙事,我们预设的观众是没有年龄和地域区别的。但是从新媒体角度出来,视频内容其实可以更加在地化,将自己的视野聚焦到本地,将人群的年龄细分到极致。


比如现有IPTV平台的教育产品,就已经将内容从幼儿阶段涵盖到职业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推荐不同的内容。但各省的教育产品相当一部分引进的都是别人的内容,里面的教师都来自全国各地,缺少本地教师参与。


假如传统电视台能够制作出本地化的教育产品,近可满足本省用户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也是其向外延伸的视频产品积累。毕竟时代会变、媒介会变、平台会变,但是内容的需求却始终不变。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9551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