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做人不能太苏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鲜,挥霍了六国的信任!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4-04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文:黑瞳(微信公号读史专栏作者)


在春秋战国时代,苏秦是当时读书人入仕的佼佼者,贫寒子弟出身,身负六国相印,威名赫赫,出入显贵,以至于“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阻秦于函谷关之西,十五年不得进犯。


这样的成就,不仅其师弟张仪难望其项背,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这就是大家眼中的苏秦,有着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一生。然而,我们知道,历史形象从来就不是历史真相,伟大的成就,也不代表远大的初衷和高尚的品德。


那,苏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个聪明人。


太史公说他“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他不辞辛苦,先后说服燕易王、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对各国君王,先抽丝剥茧地分析天下大势,各国地理优势,国家形势,然后或服之以理,或诱之以利。最终将各怀鬼胎的六国,硬生生绑在一起,共抗暴秦。这般才智不可谓不高,此等口才也不可谓之不好。他劝说六国的辩词,至今读来也确是让人拍案叫绝。

他说服燕国,不讲天下大势,不讲道德曲直,只讲眼前利益,建议燕国放弃百年仇恨同赵国合纵,一绝战乱,积累国力。


他说服赵国,不讲与周边国家的利益纠葛,反而讲赵国的战略形势,西面强秦,环伺多敌,赵国如想称霸,应带头联合诸国抗秦,削秦则赵强,携六国之力,以成自己霸业。


他说服韩国,先扬后抑,以国灭身死的后果智激韩王,使懦弱的韩国也敢于放弃“处处事秦”的外交政策,毅然加入合纵。


他说服魏国,先回顾魏国当年连胜秦国的辉煌历史,再以魏国国内经济不输楚国,却自甘为小国的方式刺激魏王的霸业雄心,以使之加入合纵。


他说服齐国,赞扬齐国国势之强大,又对齐国如此强大的国势却在列国中没有相匹配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进行分析,驳斥齐国安于自守的统治思想,令其加入合纵。


他说服楚国,直言楚国有和秦国同等级的国力,且秦强则楚弱,楚强则秦弱,又抛出合纵成功楚国就可称王的诱饵,最后提出五国合纵已经是天赐良机,楚国不参加就丧失了对五国的政治影响力,结果楚王信服并称“举国相从”。


至此,六国合纵在苏秦的几番言论中就轻而易举的达成了。


不得不说,苏秦,高明,是个聪明人。

但苏秦这么做,是出于憎恨暴秦,还是出于六国大义?


都不是,苏秦高明,但却绝不高尚,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苏秦憎恨暴秦吗?否。因为最初苏秦是想连横的。


在鬼谷子门下学成《周书阴符》后,苏秦先去侍奉周显王,可见当时他还是有正统思想的,但周显王并不信任他,之后,他西行至秦,向秦惠文王自荐。他游说惠文王“采取连横之策,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只因为秦惠文王认为时机不够成熟,加之刚处死商鞅,国内经历大的变动,政局不定,功勋旧臣讨厌信口开河的说客,惠文王就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打发走了苏秦。


苏秦再次出走,入驻燕国,才向燕王兜售合纵之法。可见,苏秦并不憎恨暴秦,更不是为了六国大义,他反而像个生意人,有人出的价钱合适,他就为谁服务。


秦若用他,他就连横;六国用他,他就合纵。苏秦没有国家大义,也没有学术坚持。对比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虽屡屡碰壁,仍坚守儒学,哪怕穷困潦倒,仍不忘初心。“士不可以不弘毅”,苏秦“不弘毅”。


苏秦高尚吗?否。看看他对燕易王的言行就知道了。


苏秦曾说“臣下我不讲诚信,正是王上你的福分。那些讲诚信的都死守道德,谁为了王上的利益奔走呢?”(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让人感到更多的是一个投机分子的圆滑说辞。


而苏秦的行为更是令人不齿,“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苏秦在燕国为官,却和燕太后私通。


此等言行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高尚吧?

苏秦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是。


合纵也好,连横也罢。秦国一统六国也好,六国共抗强秦也罢。苏秦都不在意,也不关心。合纵连横之策,本就不是为了六国的利益,也不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更不是为了天下的利益而想出的对策。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荣华富贵,出将拜相,众星捧月,一呼百应才是苏秦想要的。


合纵连横是术,对比儒家的仁义之道,墨家的兼爱之道,法家的治国之道,道家的修身之道,苏秦的合纵连横,显得小里小器。


苏秦的性格形成在他穷困潦倒时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妻子不做衣,嫂子不做饭,父母冷暴力的情况下(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他说的一句话,最能体现这点。他说:“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可能从那时起,苏秦的精气神已经死去了。


平心而论,苏秦的自私自利虽然不符合道德,但也是他出身底层,历经尔虞我诈的丛林法则。对当时的礼教道德,他表面上遵从,但是打心底还是看不起的。他的自私自利无可厚非,但是他自私自利的危害却应令人警醒。

表面上看,苏秦成果丰硕,简简单单的达成了合纵联盟,并威慑秦国十五年,但是苏秦自私自利的性格导致他的合纵只是简单的利益联盟。他没有利用联盟加深各国政治上的互信,再加上他自己和燕国太后私通,身为齐相却反间齐国等行为,直接促使各国之间信任的过度消费。以致最后,自己被齐国士大夫所鄙弃,派人暗杀了他。而他死后,合纵联盟更成了一纸空言,齐魏攻赵,合纵联盟瓦解。


之后六国又有多次合纵的行为,但出于第一次不成功的经历,各国之间政治互信已经瓦解,之后的每次合纵都是草草收场,以至于到秦灭六国的时候,各国各自为战,别说合纵,连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样的战略支援都没有了。


事后有人问孟子:张仪苏秦可以算大丈夫吧?一怒而天下惧,安局而天下息。


孟子驳斥地酣畅淋漓:这怎么能叫大丈夫?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才叫大丈夫。


苏秦,功成于口舌之利,才止于口舌之利,身败于口舌之利,且透支六国互信,只能在历史上刻画下一个自私自利,巧言令色的形象。


而今天,苏秦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有多少呢?


读史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阅读9531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