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悟空问答热帖:进殡仪馆前,你可能都不知道谁真的爱你

作者:广州印象 来源:广州印象 公众号
分享到:

04-04

城市 • 生活 • 民生 • 娱乐


清明节到了,你会去扫墓吗?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上山踏青,怀念逝去的亲人。


在中国,生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大家都刻意回避、或者直接禁止谈论。但是作为新生代的我们,印象君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生命结束以后会怎样,轻松点哈~


这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结尾。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要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十年前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告诉大家,人死了并不是“入土为安”四个字那么简单。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死后仪式,方可走向下一程。



在十年后,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逝者则会被送到殡仪馆的冰棺中冷冻,有人帮他沐浴穿衣,整理仪容,最后体体面面地推入炉中火化,变成殓入盒中的骨灰。


好奇如印象君,今天决定找来入殓师问一问,从他们的视角来看,给逝者化妆与火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毕竟谈论死,是为了更好地谈论生。



Q:给逝者化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那种冰凉的触感,

好像能一直冰到人的心里去”】


悟空问答网友@地环儿 是北京东郊殡仪馆的一名入殓师,主要做遗体化妆,日常的工作是“为逝者沐浴,穿衣,化妆,一些特殊遗体也会进行修复”。


她的头像是自己参加cosplay的照片,个人介绍是看上去有些中二,但又和工作无比契合的“世界会记得谁来过”。


而印象君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在悟空问答的清明专题“只因离合是悲欢”里,孜孜不倦地答了好几个关于殡仪馆的小众题目,在成千上万个关于生与死的讨论中显得尤其执着与努力。



爬完她的全部回答,印象君才知道,中国开设殡仪专业的学校一个手就能数得出来。@地环儿 和她原本就不多的同门学过“殡葬心理,遗体化妆,殡葬文化,挽联写作,插花,殡葬礼仪”这些理论课程后,再走上一线实习,最后只有10%-20%的人会选择留下。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女入殓师,常常有人会问@地环儿 会不会害怕,她说,习惯了就不害怕了,不过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她按当地习俗给逝者手里放手抓饭,“那种冰凉的触感,好像能一直冰到人的心里去”


她说,给逝者化妆并不难,难的是心态。


@地环儿 坦言自己一度不想在殡仪馆工作,在这里每天都有太多的意外,有太多人被生活逼到绝境,“每天醒来,开始工作,殡仪馆内的哀哭声就不绝于耳,一直持续到下班,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很难愉悦得起来”。


但即便如此,@地环儿 依然坚持了下来。被网友问到原因,她很耿直地在回答里写道:“我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除了我喜欢这个工作以外,可能其他的工作我也做不了。最重要的是,我热爱我的工作。”



“希望因为我能让更多的人没有遗憾,生的人回忆起离开的亲人不是他们狰狞的遗容,走的人如有一丝灵魂也能安然。”


死亡教会了@地环儿 尊重生命与热爱生活,而她想将这些教给更多人。



【“最难的是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的培养

毕竟家属最终看的是脸儿”】


相比还是小新人的@地环儿 ,悟空问答上的另一位入殓师@摆渡2196 ,则从ID到经历都更具传奇色彩。他先在殡仪馆做了两年遗体化妆师,之后又转去做火化工,直到现在。


在悟空问答上,他答过一些有关殡仪馆的题目,其中一个在最近成了“爆款”。清明邻近,许多网友因为这个答案而得到精神上的平静,并称他为“生死之间的摆渡者”。



对于给死人化妆这件事,典型北方人性格的他,字里行间难见负面情绪,反倒透出几分黑色幽默,三言两语就和盘托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说是相当“务实”的体验了:



这样的工作体验,看上去除了服务的对象异于常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


但站在比任何人都更接近人性的生死场中,入殓师们从工作中获得的,往往远超工作本身。


@摆渡2196 声称自己“第一次开始考虑关于生死这个话题”,就是因为9年前的一次遗体整容。


一个被工程车碾死的中年男性,被工友送来殡仪馆。对着不成人型的尸体,猜想“他应该很强壮,不过在上百吨的大家伙面前就是一块会活动的肉,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自己死了会是什么样”。


但他一定没有想过,在仍然活着的家属眼中,他会是这个样:人丢了或是人死了,都不及一支疑似被偷走的手机与赔偿款重要。


(全文存在可能引起不适的细节,但故事很精彩,好奇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悟空问答的清明专题中查看)


他被修整后的遗容,或许只有入殓师曾这样仔细端详。



Q:给逝者火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八年里我大概烧过一万五千具遗体,

单人单日最高烧过33具。”】


或许是跟上面的经历有关,一年后@摆渡2196 转去做了火化工。


离活人更远,离去世的人更近。八年烧过一万五千具遗体,最多的一天烧了33具。



他犹豫了一天,才决定在悟空问答上回答“在殡仪馆看火化过程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


少了一些故事,更多地是聊“技术”,声称火化是“中等体力活,需要点技术,只要用心学会很快”。


点评起各种火化炉如数家珍,颇有些在实验室做科研的风范:



最后他调侃自己:“这么多年火化工做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动手能力大涨。”


这样真实又琐碎的细节,意外唤起了网友对已逝亲人的记忆:



网友们说他是“生死摆渡”,他笑答自己只是“渡人渡己”。


而将他每一篇回答悉数读完的印象君,却觉得他是真正的“向死而生”。知死而后生,所以更珍惜与热爱生活。

 

他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参透了生与死,也渡了你和我。虽然迟来,但总归是补上了一堂来自入殓师的死亡教育课。

 

印象君想,是时候认真地讨论一次生与死了。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悟空问答「只因离合是悲欢」清明专题,补上这一堂迟到的死亡教育课:

阅读8585
殡仪馆 
举报0
关注广州印象微信号:gzyxgzy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州印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州印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广州印象

微信号:gzyxgzyx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