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都是足跟痛 有啥不一样?“足跟地图”帮你找到足跟痛的原因?泡脚盆 厚鞋垫 缓解足跟痛很在行?

作者:健康一身轻 来源:健康一身轻 公众号
分享到:

04-04

 

天气暖了,万物复苏,不少朋友按耐不住开始出来锻炼了,可有些人因为足跟痛只能在旁边看着眼馋。足跟痛很常见,有数据显示,有10%的人曾遭遇过足跟痛。同样都是足跟痛,但疼的可不一样!咱们找到了三种最常见的足跟痛的情况,并且绘制了“足跟地图”,看看它能说明啥问题?

足跟痛很常见?


足跟痛也叫跟痛症,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朋友相当多。数据显示,百分之十的人曾经遭遇过足跟痛,六十岁以上的朋友更是重点的受困对象,足跟痛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二点五,其中更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是反反复复被它折磨。


多数情况足跟疼痛的位置代表了不同的病理生理原因,为了形象的把足跟痛还原出来,除了绘制了一张足跟地图外,我们还准备了三样道具,分别是海绵、皮筋和水瓶,这三样道具分别对应着足跟的三个区域。

足跟内侧疼 对应的是啥?

足跟偏内侧疼痛对应的是皮筋。足跟内侧的位置是跖筋膜的附着点,它像一根皮筋一样从大母脚趾头的头连接到整个足跟的内侧,用于维系足弓的正常形态。出现无菌性炎症时,就变成了跖筋膜炎。

这种足跟痛的症状最典型,早上或久坐后下地出现足跟内侧疼痛,活动后缓解,剧烈运动后加重,这可能是跖筋膜炎引起,过度劳损或者本身年龄大都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骨刺是不是跖筋膜炎?

医生通过相关的研究证实,骨刺和跖筋膜炎之间互相影响。有了跖筋膜炎容易形成骨刺,有了骨刺会加重跖筋膜炎,但骨刺不是造成足底疼痛的根本原因。两者虽然相互影响,但并不是骨刺越大,跖筋膜炎越重,而是只在骨刺刚形成的时候,疼痛会重一些,等到骨刺形成完以后,疼痛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足跟中间疼 用啥来代表?

足跟是承重的一个主要部位,足跟部除了一块跟骨外,下方还有一个富有弹性、类似“肉垫”的承重结构——脂肪垫,我们形象的用海绵做替代。随着年龄增大,脂肪垫软组织发生退化改变,其胶原、水分及弹性纤维组织逐渐减少,脂肪组织萎缩变薄,且弹性减退。当附着于跟骨下方的筋膜受到足弓应力慢性牵拉损伤,或足跟持续的压力刺激,脂肪垫局部就会形成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疼痛不适。


这些年一说到健步走大家都不陌生,不能走的也都跟着走两步。其实这健步走如果走不对,非但不健身反而伤身,有很多人就走出了足跟痛。

年过三十的朱先生因体重达至90公斤左右,为了减重,便每天暴走15公里。就这样走了半个月以后,朱先生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脚后跟隐隐疼痛,再后来就是钻心痛。朱先生到了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他患上了足跟痛。

走多了 会损伤足跟的脂肪垫?

足跟的脂肪垫是充满血的,当脚踩下去的时候,由于压力血会向四散流开,只有当缓解的时候,血才能再回来继续营养和修复。但如果走得过频过快的话,足跟就会缺血,这就有可能换上足跟痛。因此,原来就有跟骨脂肪垫萎缩,或者平时血液循环有问题的朋友还是应该控制一下走步的频率。

适当走路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因此,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但是如果超过一万步,就要考虑个人实际情况了。

足跟外侧疼痛 对应什么?

足跟偏外侧痛对应的自然就是水瓶了。跟骨里边有一个很大的血管窦,血液过来以后,如果不能及时送回,就会在里面聚积,聚积时间长了以后,会对跟骨造成一个很大的压力,医学上称之为跟骨高压,这种高压会引起足跟外侧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有明确诱因,比如久站。这种病也是退行性的,多见于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长时间站立的人 怎么保护足跟?

一是重心前移并且分散。二是长时间站立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三是控制体重。

如何缓解足跟痛?

足跟疼痛大部分都是由于血液循环不好,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改善血液循环能够解决其中大部分的问题。


01

垫特制的鞋垫

挖孔的鞋垫、特制的马蹄形鞋垫可以把持续受压的脂肪垫解放出来,让足跟中间不再受到持续性的压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足跟脂肪垫的血供,从而缓解局部的疼痛。

02

泡脚

泡脚对人体有好处,如果能配合足疗或者按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泡脚的热水可以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而按摩可以让里面的郁结,或者造成炎症的无菌性因子迅速被血代谢掉,从而缓解疼痛。因此如果有跖筋膜炎的人,建议有泡脚的习惯。跖筋膜炎是自限性的疾病,大概一年左右能够自己缓解,要是通过药物的辅助,可能好的更快一些。

03

选合适的鞋

穿鞋是有讲究的,一定要穿外边硬、里面软、底子厚的鞋。


本期主讲嘉宾:田竞

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足踝外科和创伤骨科,现任军队和辽宁省足踝外科专业副主任委员。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出诊

编辑:张微


商务合作:18240081717



阅读9016
举报0
关注健康一身轻微信号:lrtvjkysq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一身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一身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一身轻

微信号:lrtvjkysq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