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专访是枝裕和:从精神层面来说,我就是一个摇滚乐手

作者:单向街书店 来源:单向街书店 公众号
分享到:

04-06


那位被很多人喜爱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带着其新片《第三度嫌疑人》,悄然来到北京。

 

如果你和我一样,并不是那么热血与才华并存的天才青年——与其说在生活中执着追求,不如说被动的等待人生变化;与其说对外部世界敏感与关注,不如说更在意个人的小确幸与小确丧……那么是枝裕和的作品可能会非常适合你,因为这些作品让我们认为,他在用我们这群平凡又脆弱的人的视角看世界,会让我们看到那些我们沉溺的日常,并在这些日常中发现一个我们也许未尝关注的多元世界。


他的电影世界中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却有着法律、道德、物理、数学、甚至哲学都无法解答的人生难题。


▲ 是枝裕和,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作品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等。



我看的第一部“是枝裕和电影”,名叫《如父如子》(又译作《我的意外爸爸》)。影片中有两个日本家庭,一个家庭住在像酒店一样的公寓中,家中的父亲事业成功,有上进心,恨不得用整个生命热情去点燃公司人生,可他面对家庭时,却总觉得即将上小学的独生子个性温柔细腻,不够勇往直前,说白了,不像自己亲生的娃。


▲《如父如子》剧照


另一个日本家庭平凡的多,父亲经营一份小买卖,对现实很满意,和三个孩子打成一片,他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娃像不像自己的问题。


▲《如父如子》剧照


但是当两个家庭抱错娃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们开始慢慢尝试融合,然后让各自抚养的孩子回到“正确”的家庭中,那位终于得到像自己的血性娃的父亲,却发现心中早就怀有浓浓的对于养育 6 年非亲生儿子的爱。


▲《如父如子》剧照,两个抱错娃的日本家庭


人世间,到底是血缘重要,还是因相处而产生的亲情重要呢?


这真是连最喜欢讲血缘亲情的,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也难以解答的“世界未解之谜”啊!


是枝裕和的电影世界往往不赋予主角什么人生目的。比如电影《步履不停》中有一个颓丧、贫困潦倒、一无所成、一直用逃避来对抗父亲的儿子,名叫良多。不得已回家参加亡兄忌日的他,发现自己与这个家是那么格格不入,但又能怎样呢?父母都在日益老去。尤其是母亲,更是在年老的岁月中,无时无刻的想念自己。


▲电影《步履不停》剧照。一家人拍照,而退休不能融入家庭的老父亲因不耐烦拂袖离去。


而他的另一部电影《奇迹》中的演员小田切让,则在角色中直接说出是枝裕和想要讲出的话——世间也需要没用的东西,如果一切东西都必须有其意义,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电影《奇迹》剧照。图为小田切让。


太宰治曾说“电影院是意志薄弱者暗自饮泣的地方”。是枝裕和在自己的随笔《宛如走路的速度》(台版译名,编者按)中也曾说,自己就从未有因想提振精神而走入电影院的情形,因此自己也从来没有在拍摄中追求“看了为之精神一振”的境界。


《宛如走路的速度》,是枝裕和,2014.6 


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掩盖在平淡生活中的真实的复杂,一如我前文所说的“到底是血缘重要,还是因相处而产生的亲情重要”这类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一点从他喜欢展现“失亲”中也得以体现。

 

所谓失去亲人,死亡,在是枝裕和看来实际上是一种“丧失”。而他一直钟情于“丧失”。

 

他依然能够清楚回忆早年做电视节目时搜集到的真实素材——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养了奶牛,奶牛生下小牛,很不幸小牛死了,但是为了奶牛的健康,孩子们一边给母牛挤奶,享受美味牛奶的同时,也缅怀着逝去的小牛犊。


挤,挤,挤

发出令人愉快的声音

今天也来挤奶

尽管悲伤

还是要挤奶

——摘自《宛如走路的速度》


愉快又悲伤,美味又哀愁,此种来源于丧失的复杂情愫才是是枝裕和的从影追求。

 

是枝裕和 1962 年生于日本东京,用他的话讲,现在的他“即将步入老年“。我在下文呈现的专访中,也重点同他聊了聊他对于中年人状态的理解。

 

是枝裕和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之后加盟 TV MAN UION 制作公司,主要拍摄电视纪录片。1993 年,他曾拍摄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

 

侯孝贤是对他影响很大的导演。他曾说,侯孝贤在色纸上写下“天地有情”四个字,这四个字也一直激励是枝裕和在电影中寻找人情之美。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


比如那部堪比“童话“的四姐妹电影《海街日记》。影片中,绫濑遥饰演的大姐毫不犹豫的收养了 14 岁,同父异母的妹妹,于是,这位小妹同自己,以及辛苦带大的另外两位妹妹组成了“镰仓女生宿舍天团”。


▲《海街日记》中的四姐妹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女子组合,却在糊窗户纸、酿青梅酒、放烟花、做饭与吃饭中,展现出了因为快节奏生活而被忽略的温暖,竟也催生出让人“好好活“的积极感。

 

这一次,是枝裕和新片《第三度嫌疑人》终于在国内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上映。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提前观看了这部影片。


▲《第三度嫌疑人》剧照。此场景系律师与杀人嫌疑犯会面。


《第三度嫌疑人》基调灰暗,有人说很不“是枝裕和”。但是不要忘记他之前也有诸如《无人知晓》这种回应社会现实的电影。《第三度嫌疑人》中有一位杀人嫌疑犯,他杀死了自己的老板,同时他与老板的女儿之间,升起一种类似父女的情愫。我们很熟悉的日本演员福山雅治饰演他的辩护律师,他被这位杀人犯屡屡翻供的叙述搞得很头大,了解案情期间,又被案件所牵扯出的父女亲情、日本法律制度、社会对于人的影响、人间的公平等等疑问所牵制困扰。


我们的专访,也就从这部电影开始。


单向街 x 是枝裕和 专访实录


▲导演是枝裕和在接受单向街的专访。采访:Yuda,摄影:Ein


Q=单向街 A=是枝裕和


Q:我看了《第三度嫌疑人》,感觉这是一部基调比较灰暗的电影,您很用力,和您的上一部《比海更深》很不同,和再上一部《海街日记》的灿烂、明媚,也有观众形容其“甜腻”就更不同了,这几部电影之间您到底经历了什么? 


A:(大笑)没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导演与作品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直接的联系,这部电影并不是那么明快的感觉,讲的是一个杀人犯和律师的关系,律师想要尝试理解杀人犯,但是并没有理解。并不是说因为我自己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经历我才会想要去把自己的感情反映在电影中,我是采访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律师, 最终根据采访的内容写成了剧本。并且根据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不安的感觉,将所有这些真实的东西融入了剧本。


▲是枝裕和在专访中


Q:整个完成剧本的过程花了多长时间?

 

A:我请律师来做了一些真正的法庭模拟,从这些开始到剧本的完成,花了八个月时间。但是剧本创作完成后拍摄的过程中,还在不停的修改剧本,实际上剧本的创作过程持续了 1 年左右。

 

Q: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很多非常复杂的内容,比如人世的公平、人的犯罪是否和社会制度有关、亲子关系、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怎样面对资讯……承载这样复杂的内容,观众似乎不容易一下子接受,不知道您在拍摄之初,对观众的接受度有预判吗?

 

A: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这部电影。我拍摄所有的电影之初,都不期望观众理解作品中所有的元素,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反过来,我自己在自己的创作中无意识的表现出来的东西,反而被观众解读出来。作者和观众这种理解与交流的关系并不是很单纯的,而是很复杂的。我也并不是能够完完全全的掌控一部电影,毕竟电影是很多人的合作,很多元素的构成,那这种复杂性那不就是很有趣的事情吗?

 

Q:我在这部电影之中还是感受到了某种批判。但是导演您在自己的随笔《宛如走路的速度》中曾说过,希望呈现这个世界而不是去批判这个世界,不知道这个初衷现在是否有所改变?

 

A: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这种说法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被误解了。电影做不到绝对没有批判性。但是如果非要说我做这部电影是要批判日本的死刑制度,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就是想表现在取材过程中,藏在日本司法制度表面下的所有的人、事所表现的一种违和感。有一些罪是在法庭上是没有办法审判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我只是想要呈现这种真实的违和感,而不是出于批判死刑制度的批判。

 

▲“嗯,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一下。”摄影:Ein


Q:电影中有两对“大叔配萝莉”的组合,即杀人犯、律师分别与被害人女儿的互动,其实是展现了特别的亲子关系。那么您有孩子吗?您对您的下一代有怎样的期待?

 

A:我有一个女儿,我就希望她每天活的开心。比起一般的父亲,我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的时间真的很少。

 

Q:说完萝莉,我们说说大叔吧!您作为上世纪 60 年代生人,现在内心中把自己归为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这样问是因为年龄本身就是流动的,不固定的。

 

A:从身体的状态上讲,我已经是即将步入老年的状态了。但是从自己的状态讲,因为我只从业了 20 年,在创作生涯上还处在一个中年的状态,作为一个父亲来说,我做父亲只有 10 年,那当然是一个青年了。时间过得很快,时光飞逝啊!


▲是枝裕和在接受单向街的专访


Q:现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一种对于中年人生存状态的探讨,他们用“油腻”形容中国的中年人——这些人不讲究穿着、人生没有目标,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您对这一群体是否有自己的观察?您自己是否有人到中年的无力与彷徨?您的内心现在有挣扎吗?

 

A:我自己并没有实际接触过中国的这一“油腻中年人”的人群,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概念,今天听你这样描述,我还蛮吃惊的,比如对他们的无期待,以及无力感等等……我自己是没有感受到过无力感,就算是感受到过我也不想说(笑)。因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事情。无论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艺术,说无力非常不负责任,那就好像是说我不负任何责任,因为我无力嘛。就好比我现在面对日本电影产业,当然产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导演,作为当中的一份子,就可以对这些现象不负责了,那完全不行。但是我并不清楚中国的无力感,是这一人群真的无力了,还是年轻一代看他们,从他们的表现中认为他们是无力的,也许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还没有到老年呢。

 

Q:那么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A:希望能拍出可以让更多人理解的电影。


▲《海街日记》中四姐妹吃饭的场景


Q:您的电影中充满了各种日常的细节,有很多很多吃饭的场景——吃鳗鱼饭、吃烤肉、吃咖喱饭……把这么多日常融合在电影中,您会不会有某种担心,类似这…太平淡了,观众会不喜欢吗?另外怎样让这种日常情节焕发诗意?


A:日常生活,不论有多么平淡,都可以成为电影。但你真要我说怎么拍出诗意,真的很难。我对于日常生活是抱着一种评价或者评判的角度的,并不仅是从大众的视角去看待。我会想办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样大家会觉得看似很日常,但是实际上会有不同的东西在里面。就是有不同的视点。


Q:您知道中国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吗?

 

A:知道。中国有一个全国的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我们和这个联盟有过多次接触,他们的工作人员刚刚告诉我,现在这个联盟的银幕马上就要突破 600 块(截止发稿日期,已突破 1400 块)。我觉得这是一个分众化的模式,既能保障更多艺术电影高质量的放映,又不至于让影院在商业利益面前为难。想拍艺术电影的人很多,但只有坚持下来,艺术电影才有出路。其实我非常期待艺术院线,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多中国观众看到。

 

Q:您在自己的随笔《宛如走路的速度》中提出了希望日本对多元化的思想、人有更多的包容。现在日本社会对于多元性的包容有改变吗?您认为自己的电影是否体现了某种多元性?

 

A:日本社会正在逐渐丧失多元性。我自己的作品中尽量去展现很多人、家庭,通过不停的展现小的细节来展现多元性。


▲电影《步履不停》房间中 joy division 的专辑唱片海报。Joy Division 是英国后朋克乐队中在七十年代极具影响力的一支乐队,成立于 1977 年。


Q:我还是能够从您的作品中看到某种反叛。这不是很明显。比如电影《步履不停》房间中 Joy division 的专辑唱片海报,您曾经对摇滚很痴迷吗?


A:(笑)我自己很少听摇滚乐,但是我也许是有摇滚精神的,从精神层面来说,我就是一个摇滚乐手。


Q:  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你的《第三度嫌疑人》即将上映(内地已上映 ),这是你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公映。我想,对于很多影迷来说,在大银幕上看到你的电影,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情。


▲ 《第三度嫌疑人》


阅读8542
摇滚 
举报0
关注单向街书店微信号:onewaystreet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单向街书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单向街书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单向街书店

微信号:onewaystreet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