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5个方案,陪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小长假 | 微言夜读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4-05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这句诗描绘的正是人们清明踏青、享受春意的欣喜。又是一年清明节。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厚重的时节;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又是一个轻盈的日子。


如何带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小长假?5大方案供你选择。这个假期,家长不妨带着孩子一起了解清明的民俗,共同感受春天的气息↓↓↓




方案1:清明家祭,寻根家族故事



传统节日是民族心灵的密码。传统节日期间的各种带有仪式性的活动甚至饮食,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波澜。而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很多人都会去祭拜自己已逝的亲人,给已逝的亲人扫墓献花。


该不该带孩子一起去扫墓?对于这个问题,民俗专家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应该按孩子年龄大小做具体决定。知乎上,一条认同率最好的回答是这样说的:“如果是3周以下不谙人事的孩子,建议不带,一是孩子太小,安全是个隐患。二是太小的孩子无法理解大人眼中的生老病死。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且有自主意识的时候建议带去一起扫墓。原因有二:一是,可以向孩子阐述这种仪式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二是,可以借此通过故事解释死亡,如可以向孩子解释,坟墓是每个死去的人的家。


清明节是感恩教育的生动载体。寄托哀思、感恩先人、感恩长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是清明节的重要意义。



方案2:祭奠烈士,感受英雄力量



清明节祭扫的意义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家庭祭扫,一个是国家祭扫。每年的清明节,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统一前往祭奠烈士。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重温祭拜礼仪,将仪式感与对历史的敬畏融为一炉。专家建议家长如果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多利用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方要逐渐增加国情知识,让孩子了解现在的中国;也要知晓革命传统和英雄故事,讲述红军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故事,还可以通过观看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如《建国大业》《战狼》等,唤醒孩子的民族自尊心。此外,家长可以借鉴学校的经验,带着孩子拜访身边的老红军、老革命,或是从爷爷奶奶等老一辈身上挖掘出革命故事,讲给孩子听。



方案3:清明诗会,赏析名篇佳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是很多人关于清明节主题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事实上,古时描绘清明节的诗歌不仅只有这首《清明》,还有很多名篇佳作,亦能窥见古人在清明时节的生活习俗。


清明节的祭扫是全家人的活动,每到此时,不禁勾起羁留异乡的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唐人权德舆诗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对古人来说,清明节不仅是怀思先人的日子,而且还有很多传统习俗,最受古人欢迎的当数踏青,诗歌中也随处可见人们享受春意的欣喜之情。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人程颢在《郊行即事》中记述了郊外原野披上绿装,山花点缀其间之时,踏青的人们穿过柳荫,在春意盎然中尽情游玩的情景。


过好清明节,可以结合清明节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孩子吟诵学习一些清明主题的古诗,从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方案4:学习节气,了解传统文化



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而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非遗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但仍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节气,也是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重要参照。


家长也可以借清明节的契机,跟孩子讲一些清明这个节气的相关知识,比如清明节气的由来以及饮食、活动等民俗。



方案5:踏青郊游,亲近花鸟鱼虫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如今,带着孩子去郊外远足踏青,不只是一种休闲选择,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让孩子亲近自然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为只有亲近自然,孩子才能感受春柳吐绿、落花流水的意境。


来源丨据现代教育报公众号


阅读9573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