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印度片现在这么火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特冷门

作者:桃桃淘电影 来源:桃桃淘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4-07

这几年,内地院线的印度片,真是太火啦。


尤其是去年,因为《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以及最近大热的《起跑线》,几乎每一部都会在票房上有所斩获。


说起来,印度电影一直是我国观众的好朋友,当新中国的观众在银幕上看着那些“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真枪真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时,印度电影以“又唱又跳”的姿态进入观众的视野,犹如一缕新风。


自印度首部有声片《阿拉姆·阿拉》(Alam Ara,1931)问世以来,几乎所有印度电影都有歌和舞,以此营造出一种巨片的感觉,即使它们是悲剧。



印度电影人认为这样才能撑起两个半到三个钟头,让观众感觉性价比合适,值回票价。


早期印度电影中的舞蹈主要沿袭印度古典舞风格,如卡萨克舞或民间舞。到50年代时,已经形成自身的一套规律,几乎部部电影都有至少五六支歌或舞,除了男女主角,可能还会有一个破坏者和若干丑角。


那么,你想知道中国内地院线总共公映过多少部印度电影吗?我刚做了统计,其实阿米尔·汗的电影就已经公映过九部了。


这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5年是中印友好的鼎盛期,那年有中印电影人代表的双边访问。北京举办了一次印度电影周,放了三部故事片《流浪者》《暴风雨》《两亩地》,之后在中国的24个城市放映。


1、《两亩地》195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

《两亩地》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印度电影,曾提名第7届戛纳金棕榈,讲述孟加拉邦贫困的农民为寻求生存而斗争的故事。1979年又复映过。


2、《暴风雨》1955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3、《流浪者》
1955年公映,长春电影译制厂译制



这三部影片,《流浪者》艺术成就最高。它是由印度卡普尔家族第二代传人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曾提名第6届戛纳金棕榈


影片场景华丽,歌舞精彩,表演上深受卓别林的“流浪汉查理”的影响。在中国上映时分上、下两集,让国内观众首次领略到印度电影的歌舞特色,剧情无论发展到什么地方,总能唱跳起来。它很少有为歌舞场面专门设计的场景,通常是在同一时刻的场景地现场发挥。插曲《拉兹之歌》更是风靡全国,现在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会唱:“阿巴拉古,啊…阿巴拉古,啊…”



之所以吸引中国观众,不仅因为它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还因为唱跳和喜剧情节能为观众解压。那时中印关系苗头好,影片本身也属于中印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不过它在1978年复映时获得了更大的轰动效应,比50年代更火。


卡普尔电影制片厂当年的厂标


卡普尔电影制片厂的厂标还是以这两名演员在另一部电影《雨》中的形象设计的。一个男青年一手拿着提琴,一手托起一位姑娘。不过《雨》并没有引进中国。


有数据统计,1955年印度电影的年产量达到285部,超过好莱坞,全国的影院就有三千多家,还有很多巡回的放映队和露天影院。这个数字真的很惊人。


4、《旅行者》1956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5、《章西女皇》1957年公映


这是印度影史首部特艺彩色印片法(Technicolor)摄制的影片,以1857年印度历史上一位重要领袖章西邦女王,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民族起义改编。算是那个时代的“巴霍巴利王”了,也算大片。


6、《道路之歌》1958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印度电影大师萨耶吉特.雷伊的电影《道路之歌》也曾引进过,这是著名的"阿普三部曲"的第一部。整个战后时期,欧美电影文化将雷伊视为最杰出的印度电影大师。


1959年在国内公映的《三海旅行记》(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是俄印合拍,分为上、下两集公映。严格意义上属于俄罗斯电影,就不计算在内了。


7、《两头牛的故事》1961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两头牛的故事》公映后,因为当时不断升级的中印边界争端,印度电影在1962年开始出现断档,此后18年间没有印度电影上映。


直到《流浪者》和《两亩地》在70年代末复映,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善。《流浪者》又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复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艺术价值再次被重估。毕竟人们刚从十年动乱中走出来,印度歌舞片还是很治愈的。


8、《流浪者》1978年重映,长春电影译制厂译制

二十五年的时光,这部黑白老片历久弥新,歌曲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远超电影本身,在一些卡拉OK场所被人传唱,也时常出现在电视荧屏上。


9、《两亩地》1979年重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顺便说,孟买在1977年成立了电影城,成为印度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因为孟买的英文旧名是Bumbai,印度人就把“好莱坞”(Hollywood)的名字改成了“宝莱坞”(Bollywood),为片厂命名。形成规模后,印度每年出片的产量惊人,远超好莱坞。


题外话:我们现在看到的印度电影大都是宝莱坞的印度片,印度电影是有南北印度之分的,属不同流派。


宝莱坞是北印度,广义上是指印地语电影(印度官方语言),在印度全境都很受欢迎。而南印度有方言区分,以泰米尔语为主。电影的忠实粉丝按地区划分为托莱坞(Tollywood)、考莱坞(Kollywood)、莫莱芜(Mollywood)和桑达坞(Sandalwood),是以当地观众为受众群众的。


10、《大篷车》1980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971年的《大篷车》于1980年在中国公映,这部色彩靓丽的印度电影,取代了黑白片时代的《流浪者》,给予中国观众新的认知。


《大篷车》的歌舞场面大都发生在旅途中,有三段歌舞相当精彩,莫汉在公路上开车唱起《走在爱情的旅途上》,还有苏妮塔被推上台前表演等,都是有别于《流浪者》的。


自此,印度电影的公映进入了相对缓和的一段时期,基本一年一部:


11、《奴里》1981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小时54分钟的《奴里》,已经是当时观众看过的最短的印度电影了。


12、《哑女》1982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3、《迪斯科舞星》1983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印度电影行进至80年代,舞蹈开始趋向国际化。尤其西方的迪斯科大行其道,印度电影也顺应潮流,将印度舞与迪斯科结合。尽管《迪斯科舞星》的故事比较蠢,情节也被歌舞拖慢了许多,但整体观赏性一流。



虽然好莱坞的迪斯科电影《周六狂热》并没有引进中国。


但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和美国电影《霹雳舞》先后于1983、1987年于国内公映,这两种最初被看成流里流气的舞,却在一段时间过后,成了流行。《迪斯科舞星》的主题歌《吉米,来吧》也在大街小巷传唱。


14、《志同道合》1984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5、《马戏演员的遭遇》198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6、《神象奇缘》1985年公映,香港译制;



这是由香港配音公司译制的印度影片,配音听起来有种看TVB电视剧的感觉,不过仍然是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负责发行。


故事讲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与束缚:大象扮演着与人同等重要的角色。它用一种感人的方式证明了友谊与爱情的巨大力量,会让人想起老迪士尼的动画片,但有一种独特的印度风情。今年,印度还推出了一部重拍版本,看起来又是一部大片的规格了。


17、《海誓山盟》198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这部讲的是世俗阶级的爱情,它是对好莱坞片《承诺》(The Promise,1979)的重拍,情节曲折。可是以现在的目光来看,略带狗血。光是前半段就出现了四五首歌,拖慢了故事的整体节奏,不过导演还是对整形手术进行了很好地探索。


1986年3月,又一次“印度电影周”在北京举行,放映的影片有《情暖盲人心》《搅乳》《名妓》和《丈夫的家》。这四部影片还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放映过。不算全国公映,就不计算在内了。


80年代中后期,印度电影业进入步履艰辛的时期,虽然电影业仍然规模庞大,年产量仍居世界之首,但名声却在世界影坛中一落千丈,观众减少,票房降低,只有5%的国产影片获利。80年代末,由于一些片的票房失利,印度电影人发现歌舞的顺序阻碍了叙事的节奏,开始加以改良。


1985年过后,中国引进的印度电影也没有太过抢眼的。


18、《孔雀女》1988年公映,峨眉电影制片厂译制。


19、《复仇的火焰》1988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这一时期,引进国内的印度电影开始类型多样化,《复仇的火焰》就是一部典型的警匪片,情节跌宕起伏,据说是宝莱坞影史上最卖座的本土片,有1.3亿人次观看,这项纪录直到2017年的《巴霍巴利王:下集》才终被打破。因为时长原因,《复仇的火焰》在中国也是分为上、下两集公映的。


20、《印度先生》1989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讲述男主角利用可以隐身的手镯打击黑帮团伙的故事。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在以歌舞片见常的印度,科幻片是极为罕见的类型。尽管演员们的表演略显浮夸,像好莱坞早期科幻喜剧和间谍片的风格。但男主角还是延续了印度电影的善良本性。



导演谢卡尔·卡普尔后来执导的印度片《土匪女皇》(1994)获得极高声誉,使他有机会去英国拍下《伊丽莎白》(1998)、《四根羽毛》(2002)、《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2007)等片,并参导《纽约,我爱你》(2009)。


该片的女主角希里黛玉是宝莱坞女皇,也成为中国观众少数能叫得上名的印度女星,不过她已于今年2月离世。


21、《魂归故里》1989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990年公映的印度电影高达五部,这项纪录很有可能会在今年打破哦。


22、《缉毒警官》1990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23、《痴情鸳鸯》1990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24、《义警神威》1990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25、《影迷情艳》1990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26、《超级舞星》1990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27、《冷暖人间》1991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这是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关于两个敌对家庭的年轻人相爱的电影。这才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阿米尔·汗电影,女主角玖熹·查瓦拉后来也成为印度巨星,看看这对俊男靓女当时有多青涩,现在很多男女演员都缺乏这种纯真。



题外话:后来统领宝莱坞的“宝莱坞三汗”——阿米尔·汗、萨尔曼·汗、沙鲁克·汗都是1965年生人,分别于1988、1989、1992年出道。


28、《命运》1991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29、《血洗鳄鱼仇》1991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一部重拍自澳大利亚迷你剧《重返伊甸园》(Return to Eden,1983)的印度片。讲的是一个富婆几乎被她的情人杀死,踏上了一段危险的复仇之旅,直到重获尊严。


30、《侠魂倩影》1992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31、《铁窗怒火》1992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32、《讨还血债》1992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一心为报父仇手刃屠夫舅舅的平民英雄电影,扛着鳄鱼去报仇给那时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2016年推出了重拍版《死丘往事》,动作特技有了质的飞跃。


33、《父子怨情》1992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34、《情侣风尘》1993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国内引进的第二部阿米尔·汗电影。


35、《亡魂迷案》1994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36、《幽幽恋情》199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37、《猎豹降妖》199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38、《难断丝丝情》199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39、《假戏情深》1996年公映,八一厂译制

40、《强权女人》1996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41、《温柔的陷阱》1998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42、《奇异的婚姻》1999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43、《印度拉贾》1999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国内引进的第三部阿米尔·汗电影。


44、《烈火恩仇》2000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2000年公映的《烈火恩仇》才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沙鲁克·汗的(院线)电影,其实后来电视台(如央六)播出过很多他的电影,包括《宝莱坞生死恋》(2004年播出)在内。


这部影片是翻拍自托尼·斯科特1990年执导的美国片《蝶恋花》(Revenge) ,女主角玛德胡瑞·迪克西特也是宝莱坞头号女星。


45、《印度往事》2003年5月16日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90年代,随着西方歌舞剧的影响及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宝莱坞力求突破,涌现出一批制作成本高昂的大片,如《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荣耀之役》等,开拓欧美市场,使得印度电影向全球观众开放。


在《印度往事》中就能看得出来,这是国内引进的第四部阿米尔·汗电影,真正让中国观众感受到印度电影进入了大片的时代,歌舞风格的表现越来越国际化,本片和沙鲁克·汗主演的《阿育王》都是扬威国际的印度大片。


不过对于中国,有点为时晚矣。因为早在1994年,中影获准每年通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左右的分账大片,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成为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从1994年到2000年,大规模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非英语片的引进都受到了冲击,年轻观众对于印度电影的热情开始褪去。《印度往事》公映后的七年时间里,没有一部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只有电视台和盗版市场能看到。



当然,中国那个时候的电影市场本身就不景气,但印度电影一直很厉害。有数据显示,中国90年代初期,影院观影是105亿人次,1995年跌至50亿人次,到2001年只有2.2亿人次了。


好在印度电影一直都是持续发展的,2009年的印度电影《月光集市到中国》是第一部在中国取景的印度电影,但它并没能在中国公映。


那个时期,年轻人对印度了解更多地来自丹尼·博伊尔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它于2009年3月26日公映,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它不算印度片,是英美合拍片,但故事发生在孟买,主创有大批印度人。


46、《我的名字叫可汗》2010年11月39日公映,长春电影译制厂译制


直到2010年11月公映的《我的名字是可汗》才又把印度电影重新拉回中国观众的视线,这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二部沙鲁克·汗电影。一部关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电影,在国内评价也极高。


47、《丛林有情狼》美印合拍的动画片,2011年2月25日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难得出现的印度参与的动画片,之前从未有过印度动画公映。


48、《三傻大闹宝莱坞》2011年12月8日公映,中影译制

国内引进的第五部阿米尔·汗电影,我认为这部影片算是一个“引进印度电影”的分水岭,由此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新阿米尔·汗电影”,这部影片让广大中国观众重新认识了他。



尽管它的累计票房只有1398万,却仍然是迄当时为止中国引进印度电影的最高票房,后来的纪录持续被阿米尔·汗打破。不过未来的两三年里,凭网络和电视的二次传播,影片受到了更多国人的爱戴,辐射面很广,尤其是学生群体,因为片子就是围绕教育问题展开,讲的也是大学校园的故事。电影的口碑持续发酵,阿米尔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不过2012至2013年并未有印度电影引进,只有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于2012年11月22日公映,它虽不属于印度电影,但主要演员均为印度人。其口碑效应和影响力,也有益于印度电影在中国持续升温。


49、《动物也疯狂》2014年9月5日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又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印度动画电影,这次不再是合拍片。


50、《新年行动》2014年2月12日公映,中影译制


引进的第三部沙鲁克·汗电影,累计票房225万。


51、《幻影车神:魔盗激情》2014年7月25日公映,中影译制


引进的第六部阿米尔·汗电影,在中国的累计票房是1968万,比《三傻大闹宝莱坞》多出500万。属于街头飞车类的犯罪惊悚片,与沙鲁克·汗同年主演的盗宝动作喜剧《新年行动》拉开了明显的票房差距,足见阿米尔·汗持续升温的明星效应。


52、《我的个神啊》2015年5月22日公映,八一厂译制


国内引进的第七部阿米尔·汗电影,累计票房1.18亿。少有的外星人题材的印度电影,同时又涉及宗教题材,让人们意识到印度电影题材上的大胆程度。


53、《巴霍巴利王(上):开端》2016年7月22日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这是一部史诗片,是印度最贵的电影,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1亿7千万人民币),还只是上集……不过它在中国的票房只有745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非宝莱坞出品的南印度泰卢固语版本电影。


54、《脑残粉》2016年11月2日公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国内引进的第四部沙鲁克·汗电影,票房只有寥寥的153万。


2013年起,“一带一路”推动了中印的电影合作。中印两国电影人合作推出了《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大闹天竺》等电影,当然也有印度语为主的合拍片,下文我会提及。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合拍片会越来越多。


55、《摔跤吧!爸爸》2017年5月5日公映,八一厂译制


国内引进的第八部阿米尔·汗电影,票房累计高达12.95亿人民币,真正的迄今为止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纪录(之前非英语片的引进片纪录保持者貌似是日本动画《你的名字》5.66亿)。由此,阿米尔·汗正式成为众人皆知的印度巨星,影迷管他叫“米叔”。


《摔爸》标志着印度电影在中国的回归,不仅改变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就是唱歌跳舞的偏见,还推动了更多印度电影的引进,绝对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摔爸》效应带来的第一项改变就是进入2018年,印度电影的引进几乎可以按月计算了。


56、《神秘巨星》2018年1月19日公映,中影译制


第二项改变,《神秘巨星》是第一部采取“分账片”(收入分成)形式的印度电影,此前均为”批片“。这也是国内引进的第九部阿米尔·汗电影,累计票房7亿5。


57、《小萝莉的猴神大叔》2018年3月2日公映,本片只有原音字幕版,没有配音版。这才是国内引进的“三汗”另一汗——萨尔曼·汗的第一部(院线)电影。



本片男主角萨尔曼·汗2017年还与女演员朱珠合作过另一部合拍片《猴神大叔的日光旅程》,目前还没有公映的消息。不过最新获悉的消息是,萨尔曼因为1998年涉嫌猎杀两只保护羚羊,被印度法庭判处五年监禁了……


58、《起跑线》2018年4月4日公映,中影译制。


接下来呢,还有未定档的《护垫侠》《巴霍巴利王(下):终结》和《苏丹》,以及两部合拍片《阿辛哥的奇妙之旅》和《私奔到中国》等着我们,期待有更多中印合拍片和优秀的印度电影出现,更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各个国家的电影。



阅读9058
印度 
举报0
关注桃桃淘电影微信号:ttfil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桃桃淘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桃桃淘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桃桃淘电影

微信号:ttfil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