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为什么越长大越孤单?原来答案都在这个想念面馆里

作者:洞见 来源:洞见 公众号
分享到:

04-23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慨:年龄越大,认识的人越多,越感觉孤单?

我们添加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

我们浏览朋友圈的时间越来越长,

我们给好友点赞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然而,我们却感觉越长大越孤单。

牛奶咖啡的一首《越长大越孤单》,不知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孤单”的提问,吸引了3086人的关注,阅读超过31万次

孤单,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

是什么导致孤单感的泛滥?

对此,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理解,今天我想借助近日爆红的想念面馆,来探寻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源。


01

想念面馆,虽然名字叫面馆,其实是由想念面条联合京东开办的世界上第一家面条快闪店。

它一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是4月21日在朋友圈看到一部名为“世界第一支面条快闪舞”的短视频,讲述了网红“一根面西施”在想念面馆前,和一群年轻人玩了一场与面条有关的快闪。

接下来,想念面馆完全是在朋友圈开始了现象级的“刷屏”,这样的热度简直不输名噪一时的丧茶店和分手花店。


02

成功没有偶然,想念面馆的走红也必定有它的道理。

而当我试着了解想念面馆之后,发觉它正是我在寻找的答案。

想念面馆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被很多人争相分享的想念语录。“不是我习惯了吃面,而是习惯了每天都有家的味道”、“在外的应酬,有时会伤胃;回家的热面,却总能暖心”……

在这些走心的想念语录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字眼——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而家却在远方,那里有日益老迈的父母、有快乐的童年、有儿时的玩伴……

人生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可以回的地方却很少,故乡的家总是我们最渴望回去的地方。

然而为了更好的生活,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X漂族”中的一员,备受相思之苦。

一个人并不孤单,想念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孤单。故土难回,想念愈浓,孤单就如影随形。

除了想念语录之外,想念面馆关于进餐的规定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接受一人单独进餐,只接受三两以上相伴。

也就是说,你一个人想进店品尝重庆小面、热干面等特色面,对不起不卖,请叫上亲友跟你一起来。

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定?店内的公告给了我答案。

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交媒体的流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习惯于在网上进行互动,和亲友团聚的次数越来越少。

很多曾经无话不说的人,慢慢变成了点赞之交。

而回想我们的童年和学生时代,网络还不是很发达,总有大把的时间让我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发现志同道合的人,然后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一个笑容,一个点头,都能点燃我们的热情。

时至今日,我们总是隔着冷冰冰的屏幕聊天,每打一句话可能都会删除、修改好几次。

慢慢地,我们失去了聊天的激情,悄然关上了向周围人关上了心门,让孤单在心中疯长。


03

亲友常聚,感情常叙。

其实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都需要像想念面馆提供的契机一样,多来一些团聚、多做一些沟通。

微信里给他一百个赞,不及请他吃一顿饭。发一万个有趣的表情包,比不上面对面的相视一笑。

微信里再熟,也不如见面时的一壶热茶或一杯老酒;朋友圈再热闹,也不如面对面时一个真实的微笑。

放下手机和电脑,叫上许久不见的亲友一起见个面,说说工作的压力,侃侃生活的烦恼,聊聊家庭的琐事,孤单也就不会如影随形。

而想念面馆最触动我的地方,则是借助快闪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形式,完美地表现出见面的紧迫感。

有时候,我们不能跟想念的人见面,是由于距离太远、时间太紧。但是更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一种错觉,我们以为时间还早,以为年纪尚小,以为过了今天还有明天,过了明天还有后天。

我们从未想过,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到的问题。

我们总说改天再聚,结果却从没说改哪天。就这样一天天、一次次,我们错过和亲友相聚的机会。而突然有一天我们需要有人陪伴时,却发现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

04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想念面馆用快闪的形式告诉我们,见面也要趁早。

最远的距离不仅仅是现实的长度,而是内心的远近。有时我们隔着千山万水,想见一面真的不容易。有时我们近在咫尺,却又因为寄托于改天而让见面遥遥无期。

挥之不去的乡愁,网络社交的局限,久久没有兑现的见面,让我们和亲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让孤单的情绪在城市里不断生根、发芽、疯长……

亲友常聚,感情常叙,才能让长大的我们,在这个城市里不会感到那么孤单。

你在想念谁?见面就不会孤单。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阅读10044
举报0
关注洞见微信号:DJ0012398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洞见”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洞见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洞见

微信号:DJ00123987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