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妈妈问:什么是家人?这个台湾小萝莉的回答让人汗颜!

作者:卡娃微卡 来源:卡娃微卡 公众号
分享到:

04-16


/


一位来自台湾的小萝莉做错事,一边抽泣一边和妈妈事后沟通。

妈妈问:什么是家人?

我们可能这样回答:“家人就是相亲相爱,是爸爸妈妈宝贝。”

然而,这位小萝莉却说,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互相帮忙。

她的原文是这样的,你不得不惊叹她的逻辑:

“我知道其他事情,我也需要改变,今天没有骂到我的行为,我知道我也要改变。就像玩具那些事情要改变,不是收完以后丢在那里,然后就不管它,然后就是妈妈来收。这样根本就不是家人应该做得事情。

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互相帮忙,然后自己的事情也会自己做好的。

家人不是只有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准备吃饭的时候,那个人就没有事在做,然后就是坐在那里!”

一语惊醒梦中人,多少孩子一直是做着家里的客人:

家人就是爸爸妈妈无条件地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有需要就找妈妈,家里一切大小事务都是妈妈包办,手洗孩子们的衣服,收拾到处都是的玩具绘本,整理一团糟的"狗窝"房间。

在做家人还是客人之间,小萝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家人。

01 孩子不是客人,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

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给予孩子爱,想帮他们都给做了,好像他们就是你家里的客人,却忘了要他们也懂得自己的义务。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

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积极的帮助父母做家务,那一定会被夸张为孝顺,不过,在外国朋友看来,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你小时候可以帮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可是你可以帮他做一辈子吗?

02 养儿防老,中国式亲情绑架

父母那么担心孩子落后于他人的心里因素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我妈妈也给我报很多艺术课,书法写的特别好,老师带我去省里参加比赛,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有一点奖金。有一天,妈妈开玩笑式地说:你看你这么小就赚了人生第一桶金,以后可是妈妈的摇钱树了啊。

我知道我妈并不是指望我以后靠这个给她养老,但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点难受,仿佛有一种生来就当做妈妈将来养老的金融工具一般。

情感专栏作家艾小羊也有同感:

你以为父母是因为相爱,所以有了你;你以为父母之爱是最单纯的本能,但“养儿防老”一说出口,所有的温情瞬间轰然倒塌。原来我们未经同意被带到这个世界,不过是跟马戏团的猴子一样,为了养大收割的。

说起来有些难听,但是这些是藏在大多数中国父母潜意识当中的毒瘤。尽管在养儿女方面,父母总是以无私的形象呈现,但在孩子小时候对他的付出有多么不计代价,在自己的晚年时对儿女的控制和要求就有多高。达不到彼此的要求最后就是大家的痛苦。

不信你看看多少父母为了结婚的彩礼,为了让女儿嫁给有钱人而不遗余力。

家人变成了什么?变成了我对你无条件的好,希望你将来也能无条件地反哺于我,变成了风筝背后的那根线。

数据告诉我们:养儿防老越来越难了。

2012年 五个人养一个老人,2030年 两个人养一个老人,2050年 一个人就得养一个老人。

社会变了,但我们的思想却还停留在旧观念上。

有个新闻是这样的,有个姓周的老太太养了4个儿子,中风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北京上海的儿子,她跟不去;留在家乡的儿子,忙于处理自己人到中年的一地鸡毛,无力照顾她。最后大家一起出钱,把她安置在出租屋里,每月花7000块钱为她请护工,最后死在了这里。周老太觉得自己晚景凄凉,白养这么多孩子,但她的子女,也的确是有自己的苦衷。

白岩松说: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千万不要“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也不必对儿女的事忧虑太多,儿孙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做马牛。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不易,现在生活成本这么高,谁都不能允许自己的生活出现一点意外。

所以,老人仅仅靠养大的儿女来维系老年生活是不靠谱的,“养儿防老”是骗局。父母们不要把自己的精力百分百地放在孩子身上,给自己一丝空间,也是给孩子的将来留更多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把一生完全托付给了自己的孩子。

03 孩子是你的家人,有自己的路要走

去年今天这段日子有过一条新闻,深圳退休老人张勇,61岁,十年以前为了让女儿到美国留学,他和妻子把唯一的财产——房子卖掉,也就是把未来的养老金供女儿留学。如今美国女儿嫁给了一位美国老公并不打算回来了,他一直在做女儿的工作,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来威胁,但并不凑效。他觉得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让女儿去美国留学。

站在女儿的角度,回国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孝敬,但留美是内心的愿望,传统与本心两难,如何抉择?

不可否认,投资孩子以求获得未来的回报,这是中国父母规避未来风险的最好手段。风筝毕竟有自己想要飞翔的方向,我们的父母却总是舍不得手里的线轴。

电影《喜福会》讲述了四对中国母女在美国生活的故事,其中莺莺的妈妈就是一位传统的中国母亲,她望女成凤,强迫莺莺弹钢琴,但莺莺拒绝:“我永远都不会成为你想让我成为的那种女儿。”

母亲说:“有两种女儿,乖乖听话的,或者遵从自己内心的。只有一种女儿能待在这个家里,那就是乖乖听话的。”

莺莺说:“那我希望自己不是你的女儿。”

母亲说:“太晚了,改不了了。”

母亲拼命用血缘关系拴住自己的女儿,和张勇以断绝父女关系做要挟没什么两样。但坐在观众席的我们,也会习惯性地可怜父母,讨骂这些“白眼狼”的儿女。

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信奉儒家“孝道”及相关体系。它替我们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家庭,也就保证了父母的未来价值安全。

04 幸福家庭每人过好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有的老人可以那么潇洒地环游世界,不需要子女照顾?比如这位七旬的漆奶奶就没有在家带孙子做家务,而是选择了一个人独自出去旅行。

而有的老人自己生活没有保障不说,还把整个家庭的沉重包袱落在一个小小的女儿身上,让她成为家庭的牺牲品。比如《欢乐颂》的樊胜美。

每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小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要试图去控制任何一个人,也不要冷漠任何一个家庭成员。

05 学会做家人

有学者把今天的中国家庭分为两类:一种就是上述的“威权性孝道”家庭,父亲总是威严,要求子女绝对孝顺,履行绝对孝道义务;另一种则是“相互性孝道”家庭,父辈与子女既遵守辈分关系,又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结果发现,前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经济回报的确更多,后者对父母的情感性支持更多。

但只谈经济回报的话,我想问,我们到底把孩子当家人还是客人?

要求孩子言听计从,无时无刻要求尽孝的理念,和去餐厅给一位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收取服务费有什么区别?同时,这是把自己当成了客人,要孩子时刻为自己服务。

另一方面,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是家人,太过呵护,倾其所有,反而也是对待客人的方式:我给你最好的服务,你付我钱。

李安在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我不教孩子孝顺,我只要他爱我。

家人是什么?

家人是我们生来就有着某种关系的人,俗话说血浓于水;家人是不管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他们义无反顾地支持你的人;家人是每天陪伴着我们成长,最后目送我们离开的人。

这些解释都不错。

但我想说的是,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互相帮忙,是出于爱的理解和关心。而不是谁欠了谁的,谁必须要为谁做什么事情。不要逼迫,也不要强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这才是正确的家庭观念。

我想所有的父母在主观上,还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活得更快乐吧?

阅读9091
台湾 
举报0
关注卡娃微卡微信号:kawa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卡娃微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卡娃微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卡娃微卡

微信号:kawa0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